宿州市公安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
工作报告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委依法治市办、市法宣办、市依法行政办的具体指导下,宿州市公安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法治政府建设有关文件精神,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围绕“新警务理念、新运行模式、新技术装备、新管理体系”,扎实推进法治公安建设,不断夯实理念、改革创新、强化监督、提升能力,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做法、经验和成效
(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一是坚持开展理论学习。将党内法规列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的必学内容,坚持集中学习研讨,第一时间传达学习党内法规及相关文件会议精神,储备新知识、掌握新本领、蓄积新动能。2024年召开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12次,学习党内法规18部,实现通过领导干部带头学,推动全警及时主动学。二是全面筑牢政治忠诚。研究制定相关文件,细化班子成员责任分工,确保从严管党治党各项职责任务落地落实,夯实对党忠诚的思想根基。三是全面强化严实作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措施,制定《宿州市公安局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举措》,不断巩固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成效。
(二)坚持法治思维,规范执法行为。一是强化制度保障。制定《宿州市公安局规范执法工作指引》,为基层实战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强化问题导向。常态化开展执法办案源头治理工作,从源头纠治有案不受、超期办案等执法突出问题,有效压降有责信访投诉案件的发生,提高刑事、行政案件办结率。三是强化执法监督。推进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实体化运行,形成执法监督工作合力,筑牢执法监督防线。升级技术装备,全量配备4G/5G执法记录仪,初步实现执法全程可回溯,有效提升网上监督质效。
(三)深化普法宣传,营造法治氛围。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将法治宣传融入执法办案全过程,通过案件回访、公开听证、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向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宣传法律法规。在“110宣传日”“国家安全教育日”“宪法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设立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现场法律咨询等方式,向群众普及法律法规知识。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打造“两微一端”法治宣传矩阵,增强法治宣传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四)推动职能转变,提升服务水平。一是权责清单动态调整并公开。按照《关于开展2024年度权责清单及公共服务清单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集中调整工作的通知》要求,认真开展2024年度清单调整工作,对市级权责清单、公共服务清单、行政备案清单、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等进行全面梳理,对符合调整情形的,及时调整到位。同时,及时归集公共开放数据,对权责清单和动态调整情况、公共服务清单、中介服务清单、行政权力运行(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双公示)、“双随机、一公开”等四类政务信息进行公开。二是构建信用监管体系。加强信用信息共享整合工作,在企业开办和“证照分离”改革中,实施行政审批告知承诺制,广泛开展信用承诺,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三是认真落实“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工作。为进一步规范监管行为数据的报送,完成营商环境“监管行为覆盖率”指标,提升监管目录清单认领率、双随机抽查清单关联率、监管信息报送率,对“互联网+监管”平台市级监管事项进行监管行为录入。同时,注重加强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工作,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实施“综合查一次”,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
(五)开展深入排查,有效化解矛盾。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六尺巷工作法”等系列优秀经验做法,选树并推广一批我市特色的矛盾调解品牌;严格落实《全省公安机关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指引(试行)》,全面规范开展我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组织全市派出所深入城乡社区、单位场所开展拉网式、滚动式的矛盾纠纷大排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置;坚持党政主导,紧密依靠党委政府,联动基层组织、事权部门,让矛盾纠纷线索流转落到实处,形成多元合力,开展源头化解,严防发生敏感案事件。
(六)强化平安建设,净化治安环境。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工作部署,坚持超前防范、源头治理,紧紧围绕隐患排查、打击治理、巡逻防范、科技赋能等方面,筑牢安全屏障、提升防控效能,充分发挥平安宿州建设主力军作用,把“打、防、管、控”各项措施做实做细做深入,深入开展专项行动,推动平安建设工作提档升级,社会治安环境得到有效净化。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筑牢法治思维,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法治建设的决策部署,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提升依法行政能力,确保所有公安工作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二)强化改革创新,形成公安新质战斗力。围绕“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职能定位,推进公安机关警务运行模式改革,形成具有高科技、高质量、高质效特征的公安新质战斗力。
(三)坚持规范执法,护航社会稳定发展。持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加快推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提质增效,强化执法监督工作,切实把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理念落实到执法办案全过程,做到既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维护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又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和人民正常活动的影响。
(四)夯实基础工作,强化纠纷化解。以落实基层派出所主防职责为引领,把工作重心放在治安要素管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基层基础工作上,对复杂疑难矛盾纠纷,及时报告党委政府,积极推送相关事权部门,形成化解合力,切实筑牢社会安全稳定的坚实屏障,夯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
(五)以人民为中心,提升服务质效。持续深化公安政务服务改革,探索建设全警种业务的受理采集平台,主动靠前服务群众企业,让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入驻公安综合服务大厅及“皖事通”平台,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便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