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解读】《宿州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修订情况解读
2025年10月30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修订后的《宿州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新《预案》)。为便于全市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公众更好地理解新《预案》内容,推动新《预案》实施,现就相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修订背景和依据
本次修订主要基于三方面背景:一是上级有新要求。2024年以来,国家和我省相继修订印发了《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办函〔2024〕11号)和《安徽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皖政办秘〔2025〕1号),在组织指挥体系、响应启动条件、救助措施等方面作出了新调整,我市预案需与之保持衔接一致。二是实践有新需要。我市原预案(宿政办秘〔2021〕2号)在近年来的实战应用中,暴露出响应启动标准偏高、部分救助措施不够细化等问题,亟需优化完善。三是形势有新挑战。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呈现多发、频发、强发态势,我市面临的洪涝、干旱、风雹等自然灾害风险日益严峻,对灾害救助的精准性和时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修订工作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上述国家、省级预案,确保新《预案》的合法性、权威性和系统性。
二、修订意义和总体考虑
新《预案》的制定,是推进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一是坚持上下贯通,确保政令统一。严格对标国家和省级预案精神,确保在应急响应、救助标准、工作流程上与上级要求同频共振,并加强与相关专项预案衔接,形成救援合力。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力求务实管用。聚焦基层反映的“响应启动难”、部分措施“操作性不强”等痛点,有针对性地优化响应指标、细化救助内容,提升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坚持人民至上,突出群众安危。将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完善机制、细化措施,努力让救助工作更及时、更公平、更温暖,切实兜牢民生底线,维护社会稳定。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修订工作于2025年初启动,由市应急局牵头组织,过程严谨、程序规范,充分体现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精神。
(一)深入学习研判。市应急局组建工作专班,系统学习上级新预案,全面梳理我市近年灾情特点和救助实践,形成了新《预案》的征求意见稿。
(二)广泛征求意见。于2025年5月7日书面征求了所有相关成员单位及各县区的意见,共收到修改建议4条,采纳3条;于6月12日至7月11日通过市政府官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广泛倾听公众意见。
(三)严格审查评审。于7月25日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召开评审会,对预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把关;9月8日通过合法性审查,10月14日通过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预案内容符合法律规定和宏观政策取向。
(四)履行决策程序。在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并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审稿,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最终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正式印发。
四、工作目标
新《预案》致力于实现以下四个具体目标:一是响应启动更精准。通过优化响应条件,确保灾害发生后,应急响应能够及时、科学启动,打通应急救助的“最先一公里”。二是救助行动更高效。通过明确分工、细化流程,缩短救灾资源调配时间,提升从灾害救助的整体效率。三是民生保障更有力。确保受灾群众在第一时间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临时住所、有医疗服务,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四是社会秩序更稳定。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救助,安抚民心,增强灾区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维护灾区的和谐稳定。
五、修订内容
新《预案》是全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的“操作手册”,核心修订内容可归纳为“五个强化”:
(一)强化组织指挥,实现“平急高效转换”。进一步厘清了市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市应急管理局(委员会办公室)以及各应急工作组的职责。重点强化了“平急结合”机制,明确平时备战和应急响应时的指挥关系、协同方式,确保灾害发生后,指挥体系能迅速激活、有序运转,并与防汛抗旱、抗震救灾等专项预案紧密衔接。
(二)强化响应机制,实现“早响应、快应急”。最核心的调整是优化降低了市级应急响应启动条件,特别是紧急转移安置人数、需紧急生活救助人数、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数量等核心指标。例如,将原预案中启动IV级响应所需的“紧急转移安置和需紧急生活救助3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调整为“2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等。这使得响应启动更贴合我市灾害实际,避免了因标准过高而导致的“响应滞后”问题,有利于早期介入、有效实施救助。
(三)强化信息管理,实现“灾情精准核报”。对灾情信息报告的时限、内容和渠道作出了刚性规定,要求初报要快、续报要准、核报要全。同时,建立了多部门协同的灾情会商核定机制,引入专家评估,并同步建立救助台账,确保每一笔救助资源都“有据可查、精准到人”。
(四)强化救助措施,实现“政策清晰落地”。细化各项救助措施,规定了紧急转移安置中“谁负责转移、安置到哪里、生活如何保障”;明确了过渡期生活救助的救助标准、发放程序和期限;规范了倒损住房恢复重建的补助对象、标准和申报流程;完善了冬春生活救助的调查、评估和款物发放程序,让基层执行有据可依。
(五)强化保障支撑,实现“准备充分有力”。充实了资金、物资、装备设施、人力、科技等保障章节。特别强调要建立重特大灾害市级救灾资金快速核拨机制,加强救灾物资储备能力建设,建立“天地空”一体化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和安置点建设,定期组织开展多层次、实战化的应急演练,为高效救助提供坚实的“人、财、物”支撑。
六、保障措施
为确保新《预案》不折不扣地执行,将强化以下保障措施:一是压实工作责任。进一步健全市防减救灾委工作机制,加强督查检查,推动各级各部门知责、尽责,推进预案贯彻执行。二是强化资源保障。建立救灾资金快速拨付机制和救灾物资紧急采购调运机制,确保关键时刻“有钱用、有物发”。三是开展宣传培训。将新《预案》纳入各级领导干部和应急管理队伍培训内容,并通过官网、新媒体等渠道向社会公众普及,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四是落实动态评估。建立预案定期评估与更新机制,根据灾害应对实践和上级新要求,及时进行调整优化,确保其始终具备强大的生命力。
七、政策咨询渠道
政策咨询部门:宿州市应急管理局
政策咨询电话:0557—3255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