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决制让民生实事“由民做主”
一张张选票,选的是群众的心头事;一件件实事,暖的是百姓过日子的心。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在全省较早全面推行市、县、乡三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推动民生实事从“政府端菜”向“群众点单、代表决单、政府买单、人大评单”的深刻转变,让民主实践的“根系”深扎基层土壤,结出惠及民生的“硕果”。
顶层设计筑根基 绘就民主实践“施工图”
民生实事办得好不好,制度保障是关键。市人大常委会把票决制工作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认真落实《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丰富拓展基层民主实践形式的指导意见》,第一时间向市委专题汇报,主动推动工作落地。市委高度重视,将其列入深化改革重点任务,主要负责同志多次批示、靠前指挥;市政府主动担当,常务负责同志牵头抓落实,迅速构建起“党委领导、人大决定、政府执行、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凝聚起上下协同、同向发力的强大合力。
“既要学习先进经验,更要贴合宿州实际。”为让票决制落地有声,市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分批赴浙江、江苏等先行地区考察取经,将成熟做法与宿州发展需求深度融合,量身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责任分工,为工作推进画出清晰“路线图”。 2025年9月,《宿州市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施办法》正式出台,从项目征集、筛选、票决到监督、评价,全流程作出规范,票决制工作迈入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新阶段。
“以前是‘干了算’,现在是‘算着干’。”市人大常委会主动对接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建立“当年监督评价+来年征集谋划”闭环推进机制,在监督当年民生实事落地的同时,启动下一年项目征集,确保工作不断档、民生不脱节。通过电视、网络、代表工作室等渠道广泛宣传,“群众提、代表决、政府办、人大评”的民主理念深入人心,为票决制深入推进营造了“人人关心、人人支持”的良好氛围。在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差额产生了2025年度10项民生实事,市级层面票决制实现“首战告捷”。
三级联动聚民智 织密民生关切“连心网”
“村里独居老人多,买菜做饭不方便,能不能上个老年助餐项目?”“残疾人出行难,建议加建无障碍设施!”在埇桥区支河镇民生实事项目征集座谈会上,人大代表们围坐一堂、畅所欲言,把百姓的“心里话”变成民生项目的“金点子”。乡镇是民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把“关键小事”办妥,就是民生大事。在镇人代会召开前3个月,人大代表们早早行动起来,深入村居、走进农户,通过“敲门听意见”“田间问需求”,把最贴近民心、最急需解决的建议纳入候选项目库。通过票决制,一批批基层实事渐次落地,老年助餐点飘出饭菜香,村口装上了崭新的健身器材,便民服务站建到了群众家门口,带着热乎气的民生项目办到了群众心坎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基层实践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县、区人大上联政策导向、下接群众期盼,通过因地制宜深化机制创新,让民意传递更顺畅、转化更高效。自2022年起,萧县人大每年11月围绕“下一年该办哪些民生实事”广开言路,结合代表建议形成初步项目清单,经县政府论证、县委研究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最终由县人代会表决确定,实现“群众盼的”与“政府干的”精准对接。埇桥区人大积极探索街道民主新实践,推动居民代表会议制度与民生实事票决制有效衔接。2025年9月,在西关街道第一次居民代表大会上,群众关注的一级综合医院建设项目被列入候选清单。居民代表郑秀丽由衷感慨:“惠民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才能找到民生意愿的‘最大公约数’。这是我们全体代表和街道居民的共同心声!”
谋实事如布棋局,民生项目重在落子有声、示范引领,市级层面票决制工作更加突出全局性、示范性。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将代表队伍建设摆在关键位置,常态加强代表履职能力培养,依托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人大代表“家室站点”、“代表之声”等平台,引导代表目光向下、脚步向下,真正把“民声”听清楚、带上来。今年以来,市人大统筹推进,结合“关注民生提建议、五级代表在行动”,累计梳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7.8万余条,其中民生领域建议占比57.69%,转化为民生项目7870条,有力推动民意高效落地。在2025年票决通过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项目中,全年精准帮扶困难退役军人和军属烈属1409人,交出了一份有温度的答卷,成为市级层面回应社会关切、厚植尊崇根基的生动实践。市、县、乡三级协同,既抓全局要事,又办民生微事,形成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全域响应的民生实事办理新格局,助力幸福宿州成色更足、底色更暖。
实事落地见实效 书写群众幸福“成绩单”
“以前浇地靠‘等雨’,现在沟渠修好了,打开闸门就能浇,咱们种地人的心里有底了!”近日,砀山县官庄坝镇刘楼村村民看着整修一新的灌溉沟渠,脸上满是笑容。此前,人大代表走访时发现这里沟渠老化、灌溉困难,随即推动“通沟问渠”工程列入2025年镇级民生实事。项目推进过程中,代表监督小组全程跟进,定期检查工程质量、进度和资金使用。县人大代表范丽娜说:“民生工程不能含糊,必须盯紧每一个环节,让群众真正受益。”
灵璧县韦集镇的菜市、鱼市由于建设时间久远,曾是周边群众的“雨天愁”,一遇降雨就积水成涝,商户、居民苦不堪言。镇人大组织代表实地调研后,积极协调200万元资金新建污水管网。如今,市场排水通畅、环境整洁,商户们高兴地说:“再也不怕雨天蹚水做生意了,政府办了件大实事!”
“农村公厕没人管,又脏又臭,能不能管管?”泗县人大代表王磊在接待选民时听到这样的诉求,随即实地走访10多处公厕,发现问题确实存在。他在县政府项目征集中提出“农村公厕管护行动”建议,最终被票决为2025年县级民生实事。项目实施后,政府建立“专人管护、定期巡查、及时维修”机制,实现“脏了有人扫、堵了有人通、坏了有人修”。王磊说:“看到公厕变干净,老百姓满意,我这代表没白当!”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投下的是沉甸甸的信任,兑现的是实打实的承诺。一组数据,见证着宿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扎实步履:截至目前,全市通过票决制累计确定民生项目617个,投入资金49.7亿元,覆盖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把“纸上的民主”变成了“身边的幸福”。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完善票决制,让民主渠道更畅通、民生实事“更对味”,真正把好事办在群众心坎上,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宿州实践更加丰富、更具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