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资讯 > 政务要闻

与天争时 “抢”出丰收加速度

文章来源:拂晓新闻网浏览量:发表时间:2025-10-16 09:22 责任编辑:大数据中心

雨在下,粮在抢。9月中下旬以来,我市多地遭遇持续强降雨天气,土壤含水量饱和,农田积水严重,给秋粮收获、烘干晾晒和秋种备播带来严峻挑战。

面对持续阴雨天气,市委、市政府统筹气象预警、田间抢收、秋粮收储等诸多环节,及时印发《宿州市2025年秋收秋种工作方案》,组建86支应急服务队深入一线,科学调度农机,全力抢收抢烘,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截至10月14日,全市秋粮收获已完成95%以上,总面积达674.67万亩(212万亩大豆全部抢收完毕)。其中,埇桥区已收211.47万亩,砀山县已收36.89万亩,萧县已收119.33万亩,灵璧县已收164.09万亩,泗县已收142.88万亩。

综合施策 与阴雨天气赛跑

面对“农机下地难、粮食晾晒难、腾茬播种难”的三重困境,我市各地迅速行动,综合施策,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

全市统筹调动1161台履带式收割机投入抢收。355家粮食烘干中心开足马力,24小时不间断作业,日处理能力达3.6万吨。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对接20家玉米加工企业,帮助烘干中心打通销售渠道,确保农民收益不受损。

干群同心,合力攻坚。各地通过农村大喇叭、微信群等渠道广泛动员,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帮忙抢收。对于外出务工和缺乏劳动力的农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作用,采取“人工+小型机械”的模式帮助抢收。

科学抢收 以精准调度破局

“今年秋收雨水太多,部分地块土壤水分饱和,常规农机难以下地。”10月14日上午,在灵璧县黄湾镇,种粮大户朱修合一边忙着指挥装车转运一边说,“为了抢收这1000多亩玉米,我改装了收割机,每天能多收100多亩。”

我市各地各部门积极组织精准摸排,按需调配。自9月起,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摸排队,深入全市各行政村,逐户登记应急农机缺口,并第一时间对接本地农机销售企业。针对雨后作业难题,对传统轮式玉米收获机实施“小轮改大轮、大轮改双轮”及换装三角履带等改造,显著提升机械湿地通过能力。在埇桥区,改装后的收割机作业效率提高30%以上。

同时,加强技术指导,做到减损保粮。市农业农村部门发布多期技术指导意见,派出专业指导组下沉田间。砀山县官庄坝镇一名家庭农场主根据农技人员建议,搭建了离地30厘米的铁丝网“玉米囤”,有效避免了玉米霉变发芽。

合力抢收 聚多方保障力量

应对极端天气,需要部门联动、社会协同。我市整合气象、保险、农业等多方资源,为秋收秋种保驾护航。

气象预警,精准服务。市气象局提前印发服务方案,发布《秋收专报》,运用X波段雷达等设备实时监测墒情和天气变化,每日发布七天滚动预报。农业气象服务人员深入田间,为种粮大户提供“一对一”指导,形成“预警-响应-保障”闭环。

保险兜底,稳定信心。国元保险宿州中支组建“农技专家+保险专员”服务队,深入一线同步开展查勘定损与技术指导,累计服务1000余户农民。创新推出“玉米收入保险”,为112位种粮大户提供6373万元价格风险保障。

良种支撑,夯实基础。近年来,我市聚焦单产提升行动,积极推广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开展技术集成示范应用。在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美安农场,“中农大201”等抗高温、耐穗腐玉米新品种表现突出,亩产超1000公斤,未受连阴雨天气影响,为粮食稳产提供了重要支撑。

当前,我市秋收已进入收尾阶段,各地正抓紧排涝降渍、整地备播。“有政府的帮助和科学的方法,我对适期播下小麦充满信心!”种粮大户朱修合的话,道出了广大农民的心声。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