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汇智 为“产”聚力
——市政协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开展专题协商
近日,市政协六届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专题协商会召开。会上,政协委员、政府部门负责同志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协商主题深入互动交流、碰撞思维火花。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近年来,我市以壮大“5512”产业为牵引,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断释放新质生产力潜能,但同时也存在着新兴产业规模不大、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服务保障不足等问题。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绕不开“新质生产力”这个“必答题”,必须采取务实得力举措,突破瓶颈制约,走出一条符合宿州实际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之路。
市政协聚焦党政所需,充分发挥自身所能,积极担当作为,开展专题协商,与社会各界共同找寻破题之道。高质量建言来自深层次调研。为此,市政协会同相关部门成立综合调研组,同时广泛联动各党派团体、县区政协、专家学者及部分政协委员协同开展“小切口”式调研。各调研组一方面实地走访本地各园区及相关企业,一方面赴芜湖市、扬州市等地“取经”。在工厂车间、在科研一线,调研组通过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力争把情况摸透、把问题找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最终形成18篇发言材料和1篇综合调研报告,为高质量协商建言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全面开启,算力已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党员张金开长期在市高新区工作,亲眼见证了我市算力产业发展“从无到有”的亮眼成绩。他建议,要统筹完善顶层设计,深度挖掘应用场景,推进算力向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算力技术创新发展,进一步打造全国先进的算力节点和皖北数字经济高地。省政协委员、安徽紫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康鹏建议,要强化产业集聚、增量扩张、科技赋能、产业扶持,形成完整新能源材料产业链条,打好“招引+培育”硬仗,全面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产业。我市低空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产业基础薄弱、场景开发利用有限等问题。”市民进会员、宿州学院商学院副教授胡良益建议,强化低空项目谋划招引,推进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对口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抢占低空经济发展赛道。
从优化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到打造“皖北宠物粮仓”和“宠物驯养繁育基地”;从探索设立电商专项人才补贴项目,到联合构建协同创新平台……专题协商会上,委员们直面问题各抒己见,结合翔实数据和鲜活案例提出“金点子”,相关部门负责人仔细聆听、认真记录,并就具体建议与委员们深入沟通,进一步增进了共识。
经过各方深入协商议政、交流思想,最终审议通过了《关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建议案》。激活新型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健全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机制,集中优势资源推动新兴产业聚链成群,加快布局新兴产业发展新赛道……《建议案》立足我市新兴产业发展实际,从八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举措,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围绕协商主题,大家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调研深入透彻,建议适用对路,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市政府将用好此次会议成果,认真落实到今后的工作中。”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充分肯定了本次专题协商活动。
市政协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将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强化跟踪监督,推动建言成果转化落实,为助推我市新兴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建真言、献良策、谋实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