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文明沃土 守“未”成长之路
——宿州市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综述
宿州大地上,“新时代好少年”如璀璨星辰闪耀光芒,成为青少年竞相学习的榜样,引领向上向善的良好风尚;校园里,思政课堂生动有趣、内涵丰富,红色研学、主题团日等活动精彩纷呈,让少年儿童在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在实践中赓续红色血脉;家庭中,“同植幸福树”“亲子闹元宵”等亲子活动丰富多彩,小手拉大手,让优良家风代代传承;社会上,各类关爱未成年人活动蓬勃开展,网络空间愈发清朗,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覆盖,共同为青少年构筑起坚实的成长堡垒……
市雪枫小学举行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记者 苏洋 摄
少年强则国强。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推进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心理五大场域协同育人,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养成良好品德,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强根基,立德树人
近日,砀山县周寨镇刘新庄学校的学生们来到位于安徽、江苏、山东三省交界处的一口水井旁,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
“1994年,三省群众为了解决周边土地的灌溉问题,经过6天努力,共同挖出了这口‘三省井’……”讲解员详细介绍“三省井”既是团结友谊的象征,更是区域和谐共处的见证。学生们围绕在井口旁,眼里满是新奇与探索。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培育孩子健康成长的土壤。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齐开足思政课程,在全市大中小学设立19个“宿州思政教育基地”和3个“宿州思政名师工作室”,成立宿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构建“课程+实践+文化”三位一体德育模式,大力开发数字化德育课程资源。推动思政教育从“理论灌输”向“价值引领”转变,原创《小证件大担当》等思政剧目入选省级思政教育典型案例。各级各类学校也不断发挥“大思政课”育人优势,让学生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中点亮理想灯塔。
各地持续抓好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利用清明节、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时间节点,组织青少年赴彭雪枫纪念馆、萧县蔡洼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举办主题团日、队日活动,开展清明祭英烈、红色研学等活动,构建沉浸式教育场景。实施传统文化传承工程,常态化推进戏曲进校园、经典诵读、非遗技艺体验等项目,开展“共沐书香·阅读悦美”青少年学生读书活动,充分激发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其中,埇桥区入选2023年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优秀区域。
教师是落实智育目标、推动教育创新的关键力量。我市始终将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培育“四有”好教师队伍,推选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个,全国模范教师1人、优秀教师4人,以师德涵养校园风尚,以榜样激发育人热情,持续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创新文明校园建设,突出“六个好”标准,推选全国文明校园4所。加大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力度,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才艺展演活动,选树市级优秀项目20个,推动形成“一宫一品”特色矩阵,开设磬石琴、泗州戏等项目,让乡村学校少年宫成为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农村儿童文化素养、促进农村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精神家园。
兴家风,涵养正气
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当天,宿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礼堂里传出《萱草花》的合唱声。由市妇联和拂晓报社主办的宿州市优良家风诵读活动在阵阵悠扬的童声中拉开帷幕。一篇篇精彩的诵读,一个个感人的“最美家庭”故事,弘扬了家庭文明新风尚,让现场观众深深感悟到和谐美好的“家”文化力量。
良好家风是塑造个人品格、凝聚家庭温情、传承文明风尚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市持续健全家校协同育人网络,依托“万师访万家”平台开展家访活动,常态化开展“父母进课堂”“家长义工”等课程,推出“云都课堂”家庭教育直播讲座30多场。积极开展“百场家庭教育讲座进乡村”活动,组织检察官、法治宣讲员等进村入户解读《家庭教育促进法》。深化家庭文明建设,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通过大手牵小手、小手拉大手,开展“小餐桌大文明”“垃圾分类实践”等亲子教育活动,让家风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滋润青少年的心灵。
2024年11月底,安徽省“新时代好少年”名单出炉,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的学生段宇博榜上有名。虽然从小失去光明,但段宇博从未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感动着身边人,展现了全市广大青少年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
用榜样力量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近年来,我市在端午、中秋、家庭日等传统节日、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同植幸福树”“亲子闹元宵”“最美家风代代传”等家庭文明实践活动,并依托宿州文明网、“宿州好人馆”设立“文明家庭”“新时代好少年”等专栏,大力宣传展示一批批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学习先进、崇德向善。
聚合力,共筑屏障
“老板,这批新进的文具、图书可得仔细查验,千万不能让不良内容流入校园周边。”近日,埇桥区西关街道振兴社区联合社区民警,在汴河路十二小校园周边开展“扫黄打非·护苗”专项检查。民警一边仔细翻看书店货架上的书籍,一边叮嘱店主。
同时,网格员志愿者手拿“扫黄打非”宣传单,向周边商铺经营者耐心讲解:“这些非法出版物和不良文化产品,对孩子们影响太大了,咱们一起把好关!” 检查中,民警重点排查商铺、文具店、书店,仔细查看是否存在不良口袋书等违禁物品,守护校园周边健康安全的文化环境。
埇桥区西关街道环宇社区在市港利小学开展“生在红旗下 长在春风里”主题活动。记者 苏洋 摄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近年来,我市积极整合各界力量、协调各类资源,积极推动社会资源开放共享、不断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实施“护苗行动”,开展“平安暑假 消防同行”“探索科学 放飞梦想”“模拟法庭”等特色活动。多部门联合开展环境整治、校园周边安全治理等专项行动,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设立“护学岗”,建立“一校一警”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安全监管和法治教育。拓展实践矩阵,统筹整合图书馆、科技馆等30多处公共场馆资源,免费向青少年开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立“儿童之家”“四点半课堂”等服务平台,为青少年提供课业辅导、关爱活动。培树特色品牌,开展“小文明观察员”“公益小掌柜”等特色志愿项目,精心培育小小志愿服务队,组织学生参与文明劝导、爱心义卖等志愿服务活动。精准关爱帮扶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将感恩、诚信、励志等主题教育贯穿资助育人全过程,开展“金秋助学”“巾帼助学”“圆梦大学”等助学活动。
清网域,护航成长
近日,由市检察院制作的普法短视频《密室逃脱之共护》校园首映仪式在宿城一初中胜利路校区举办。影片中,主角被困密室,接连遭遇电信诈骗、校园裸贷威胁、帮信犯罪诱导和网络欺凌攻击时,台下学生们不时传来惊呼声:“别转账!这是骗局!”“不能帮陌生人办银行卡!”
跌宕起伏的剧情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学生们对网络安全的认知大门。视频以“密室逃脱”闯关游戏为载体,让未成年人沉浸式感受电诈、裸贷、帮信、欺凌违法犯罪的考验,反映出只有社会各方力量凝聚合力、携手护未,才能筑牢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隔离墙”,共同守护未成年人健康茁壮成长。该视频荣获2024年“全国网络普法行·安徽站”网络普法作品征集活动一等奖。
为加大校园法治教育宣传力度,提升学生网络法治意识和防范能力,我市大力实施“清朗2024”专项行动,动态监测网络不良信息,清理违法有害信息。建立校园网络监督员队伍,培训学生骨干,实时监测网络安全隐患。在宿州文明网开设“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教育观察”“园丁之歌”“关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心下一代”“双先”风采行等专题专栏,持续播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相关信息。全市相关职能部门根据阶段性网络普法重点任务,分别策划“云普法进课堂·做校园好网民”等特色普法活动。统筹报、网、端、微、屏等全媒体传播矩阵,开设“致敬好人模范”“乡村学校少年宫才艺展演”等专题专栏30多个,以图文音频视频形式发布先进典型事迹报道千余篇,开展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进校园云直播市级示范活动2场,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网络文明生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环境。
暖心灵,呵护健康
今年5月12日,在宿州九中教育集团总校田径场上,“关爱自己,从心出发”心理健康宣传月启动仪式举行。国歌奏响后,师生代表有序在“守护心灵,健康成长”横幅上郑重签名,一笔一划彰显了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关心与重视。宣传月活动组织了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心理手抄报比赛以及心理讲座、团体辅导活动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切实帮助青少年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受到了广大家长和孩子们的一致好评。
健康成长,从“心”开始。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龙头作用,构建“市—县—校”三级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实现中小学心理咨询室100%覆盖。健全“专门机构+专职教师+专业培训”三维支撑体系,完成家长调研、教师培训,打造专业人才梯队。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建立“动态排查+数据预警”机制,通过书记校长领衔、专兼职教师联动包保,形成“测评—排查—干预”闭环管理,做好学生心理测评,依托包保台账实施分类干预,精准落实“一生一策”护航。针对重点关注人群开展一对一辅导,开发中高考专项课程8期。此外,通过运动打卡、绘画疗愈等载体,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日常教学,开设心理访谈节目“专家面对面有话好好说”,制作校园防欺凌等专题节目4期,精心打造“活动月+”品牌矩阵,开展心理剧、劳动实践等主题活动,推动各职能部门进一步形成合力,构筑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防火墙”,让广大未成年人在全社会的关心关爱下健康茁壮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我市将持续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整合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力量,深耕文明沃土,培育时代新人,奋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展现新气象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