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资讯 > 政务要闻

乘“风”占先机 打造新“食”尚

——宿州市加快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文章来源:拂晓新闻网浏览量:发表时间:2025-05-19 10:41 责任编辑:大数据中心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这是“预制菜”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近年来,我市抢抓预制菜新赛道,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坚持标准化夯基、数字化赋能、绿色化立标、集聚化发展,在预制菜赛道上跑出了成绩、跑出了“名气”。目前,全市预制菜企业近200家,产值155.08亿元,居全省第一。2023年,我市获评中国预制菜创新发展示范基地,埇桥区入选2023全国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

宿州市预制菜产业园。记者 苏洋 摄

抢占新赛道 发展有底气

我市积极抢占预制菜产业新赛道,加速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宿州)基地建设,发展预制菜有底气。

产业支撑强。宿州市是全国著名的粮食产区、全国最大的连片水果产区,粮食总产量约460.2万吨,畜产品总产量102.3万吨,蔬菜总产量255万吨。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创建市级以上蔬菜标准园122个、水果标准园86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63个。拥有“两品一标”农产品343个,其中绿色农产品302个、有机农产品2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9个。在全省率先出台预制菜产业支持政策,建成预制菜产业园区,制定预制菜产业团体标准,成立预制菜学会。

产业发展快。目前,全市预制菜企业已达191家,年产值超155亿元,不仅有烧鸡和水果罐头等传统产业企业,还涌现出以泗县“泗水源”预制菜、灵璧“兴程”食品和萧县“心诚羊肉”为代表的现代预制菜企业,更有宿马园区安徽农动食品有限公司和萧县安徽好七食品有限公司等产值超10亿元的招商引资预制菜龙头企业。投资6.27亿元建设的20万平方米预制菜产业园建成投用,宿州淮康绿色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签约入驻。

产业后劲足。截至目前,全市新增签约绿色食品招商项目210个,资金总额483.22亿元。市委、市政府按照“5+4”发展思路,着力培育优质小麦、优质大豆、灵璧黄牛肉、未来食品等4大产业集群。力争到2027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

探索新模式 打出“组合拳”

为了增强科技有效供给,我市一方面建设联合研发平台,与江南大学共建技术转移中心,合作成立科技公司;联合宿州学院、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宿州乡村振兴(预制菜)协同技术服务中心,开展预制菜种养标准化、企业生产标准化和本地预制菜研发检测等工作;另一方面,大力培育专业人才,建立预制菜专家库,现有专家20余人,已培养预制菜专业人员110人,多次举办宿州市预制菜产业专题研讨班、符离集烧鸡暨预制菜创新创业大赛。强力推进预制菜链条化发展,提升冷链设施。全市累计建成冷藏保鲜设施275个、库容211万立方米,其中产地冷藏保鲜设施84个、库容40.1万立方米。

强化一二三产协同,打造融合发展模式。做精一产,重点建设10万亩蔬菜规模种植基地、100万亩水果种植基地,以及温氏、牧原、草源牧业等大型标准化生猪、畜禽、肉牛等养殖场,为预制菜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原料供应。做强二产,目前已培育近200家预制菜生产企业,开发面食类、肉蛋类、果蔬类和预制菜肴等四大类别50多个系列1000多个预制菜品种。做优三产,建立“国内+国外”“线上+线下”销售网络,打出订单式、零售式等系列销售组合拳,全面打通企业、商家、消费者供给渠道。

为推动预制菜产业不断发展,我市投足真金白银,为79家预制菜企业发放奖补资金1115万元。构建预制菜产业发展基金体系,拓展延伸营销网络,成功举办或参加杭州、上海、北京绿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会,累计实现销售和订单5.6亿元。

找准新出路 实现大作为

针对发展预制菜存在的层次不高、物流滞后、销售不畅等主要问题,我市大力培育预制菜龙头企业、预制菜产业集群,建设预制菜产业园区,完善冷链物流体系等, 瞄准痛点找出路。

做优业态布局。深入推进“5512”产业工程,按照“5+4”产业布局,坚持种养一块抓、粮肉一块抓、头尾一块抓,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以“5+4”特色产业为重点,主攻砀山酥梨、萧县白山羊、埇桥符离集烧鸡、泗县山芋、灵璧食用菌等5个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培育优质小麦、优质大豆、优质肉牛、未来食品等4个产业集群,打响宿州预制菜品牌。

做强平台载体。依托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宿州)基地和宿马现代产业园,建立预制菜产业园。充实园区内容,完善园区研发中试、产品展销、仓储配送、检验检测、交易结算等功能,增强产业承载力。聚焦产业需求,发挥科技人才效能。抓好“埇桥区预制菜绿色制造科技特派团”“淮北麻鸡产业科技特派员团”“宿州市酥梨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预制菜领域创新载体建设。

做大“双招双引”。抢抓预制菜产业机遇和政策窗口期,发展预制菜产业作为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宿州)基地的突破口,作为招商引资和三产高质量协同的有效抓手,瞄准味知香、盒马鲜生、海底捞等国内优质预制菜头部企业,主动对接,靶向招商。

做实冷链物流。依托市县区已有物流体系,布局建设一批符合预制菜标准的常温库区和智能化冷库区。目前,已建成总投资约3亿元的高标准多温区冷库3万平方米,库容18万立方米;总投资3.2亿元、总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的预制菜产业园冷链集配中心建设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做响宿州品牌。在火车站、商场等人流密集场所设立宿州特色预制菜文化体验馆,扩大菜品网销规模。“借船出海”,强化符离集烧鸡等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持续举办或参加杭州、上海和北京等绿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会,加强预制菜宣传推广,搭建预制菜产业、企业、产品全方位展销平台。

做牢质量监管。按照源头准入、全程管控质量可追溯的要求,推行预制菜重点原料基地备案制度,建立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制度,提升预制菜产业准入门槛,强化预制菜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加强预制菜监督检查,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