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资讯 > 政务要闻

汴水奔流,赓续红色血脉;皖北热土,激荡双拥新声。在4月23日召开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上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宿州市再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顺利实现“九连冠”——

汴水长歌话“鱼水” 红色热土铸辉煌

文章来源:拂晓新闻网浏览量:发表时间:2025-04-28 11:33 责任编辑:大数据中心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坚持以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为抓手,将双拥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形成了党政主导、军地互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社会化“大双拥”格局,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战斗力提升。

党建引领聚合力

宿州,这片浸润着淮海战役血色荣光的土地,双拥传统早已熔铸为城市精神的图腾。从独轮车滚滚支前的峥嵘岁月,到新时代军民并肩守护家园的温暖图景,军与民的血脉始终紧紧相连,将“鱼水深情”化作时代长歌,在宿城大地上久久回响。

多年来,宿州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将双拥工作嵌入城市发展的每一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部队备战建设总体规划。市双拥办以制度为纲,认真落实市委议军会议、军地座谈会精神,定期召开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双拥工作重难点问题。在全省率先出台《党管武装工作规定》《关于提高现役军人立功受奖奖励标准的通知》,建立落实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完善双拥工作考核机制,印发《宿州市双拥成员单位职责》《宿州市双拥工作考核办法》,每年对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驻宿央企、省企等进行双拥专项考核,推动双拥责任层层压实。

在保障层面,我市双拥工作既有政策“护航”,更有资金“托底”。以“常态化创建、项目化推进、闭环式管理”为抓手,印发《双拥模范城(县)创建任务责任清单》,将双拥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实施动态增长机制,有效提升双拥工作的资金保障能力。坚持把双拥创建目标任务纳入市“十四五”规划及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评内容,写入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助推全市双拥工作走深走实。

文化润心凝共识

以文化为笔、以榜样为墨。近年来,我市以多元立体的宣传矩阵、鲜活生动的实践活动,让双拥精神如春风化雨,浸润每一寸土地,凝聚起全民崇军拥军的磅礴力量。

树旗帜,立标杆,榜样力量激发崇军热潮。宿州以“典型引路”为核心,深挖双拥故事,大力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积极开展双拥宣讲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不断增强双拥工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同时,在市级主流媒体开设双拥宣传专题、专栏,常态化开展全市“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等宣传活动,让“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的感人事迹从幕后走向台前。萧县退役军人王於昌,从硝烟战场到基层一线,以“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诠释初心,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砀山县英雄母亲高艳十余年如一日关心关爱消防救援人员,荣获“中国好人”称号;党的二十大代表、退役军人廖志斌以“全国劳动模范”的身份,书写新时代军人的奋斗篇章……这些闪耀的名字,化作一盏盏明灯,照亮宿州双拥事业的前行之路。

融文化,汇真情,多彩活动厚植鱼水深情。每逢春节、“八一”建军节等重要节点,市党政军主要领导都率队到驻宿部队、海军“宿州舰”等走访慰问,坚持定期开展党政领导干部过“军事日”活动,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2020年以来,部队领导、专家先后举办国防形势专题讲座29场,“英模宣讲团”深入军营、学校、企事业单位、镇(街道)村(社区)宣讲65场,“汴水情·军嫂艺术团”开展文艺汇演16场。主城区设有36个双拥共建点、2条示范街、1座“双拥立交桥”,双拥永久性标志有5处,连同原创歌曲《宿州双拥之歌》、小品《南海情深》、舞蹈《我家门前过大兵》等文艺精品,共同形成了具有宿州特色的双拥宣传文化品牌。

强保障,暖军心,尊崇优待传递城市温度。全市扎实推进市县乡村四级“两站两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建成全国示范型服务站578个,打通服务退役军人“最后一公里”。提升现役军人立功受奖奖励标准,一、二、三等功奖金分别达10万元、5万元、5000元。2020年以来,全市共投入3000余万元用于烈士陵园升级改造和建设,1319座零散烈士墓实现应迁尽迁、应修尽修。

情系军民冷暖处

紧扣军民现实需求,在落实优抚保障、解决“三后”难题、帮扶军民急困中,宿州以“枝叶关情”的细腻笔触,将双拥工作书写成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政策落地见温度,优抚保障暖人心。我市以制度化保障为基石,出台《宿州市重点优抚对象享受普惠加优待实施办法》等文件,全面落实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及时足额发放抚恤补助资金并逐年提高补助标准。2020年以来,近13亿元抚恤补助金发放到各类优抚对象手中,实现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政府补贴金兑现率、重点优抚对象参保率、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按月足额发放率等“六个百分之百”全覆盖。

齐心协力解烦忧,“三后”保障显担当。宿州以“安居、乐业、育幼”为主线,科学编织起覆盖官兵“后路、后院、后代”的保障网络。在安置工作中,秉持“重德才、重实绩、重贡献”的安置导向,对功臣模范、烈士子女、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和特殊岗位服役的退役军人予以倾斜照顾。严格落实随军家属对口安置和保底安置政策,按照居家就近、专业对口、单位对等的原则,做到与军转干部“同时接收、同时安排、同时报到”。及时发放随军未就业家属定期生活补助,出台《宿州市事业单位定向招聘驻宿部队随军家属实施办法》(试行)。畅通军人子女入学择校绿色通道,按照“自主择校、政策加分、优待优先”原则,保证现役军人子女享受优质教育。

帮扶纾困有实招,军民携手共发展。2020年以来,我市设立300万元困难帮扶基金,为困境军民送去温暖;加大就业创业帮扶力度,为安置后下岗失业和自谋职业的退役军人开发专项岗位5739个,扶持就业4414人;投入3200余万元为5600多名退役军人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和指导。深入开展“军创企业百家行”活动。先后为军创企业解决难题300多个,协调发放“拥军贷”2.3亿元。全市4000家军创企业带动退役军人和军属就业9700多人。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