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资讯 > 政务要闻

宿州特产,为何这么火?

——首届宿州高端绿色农产品杭州展示展销会成功举办引发的思考

文章来源:拂晓新闻网浏览量:发表时间:2023-05-18 11:20 责任编辑:大数据中心

吸引线下入场观众近10万人次、线上观众40万人次,仅2小时的直播带货销售额高达9.5万元……砀山酥梨、萧县葡萄、符离集烧鸡、夹沟香稻米、灵璧黄牛肉等“饕餮大餐”多次被杭城市民抢购一空。

今年,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背景下,我市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为抢抓机遇,我市主动出击,并于4月28日至5月1日在杭州武林广场举办2023首届宿州高端绿色农产品杭州展示展销会(以下简称“农展会”)。展会由8个特装和126个标展组成,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4天时间,实现日人流量3万人,总销售额339.7万元,订单1.42亿元,达成合作意向34个,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面对市场对优质高端绿色农产品的高涨热情,释放出巨大的消费能力,如何进一步提升宿州农产品价值?怎样擦亮农产品品牌让其走得更远?火爆农展会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

潜心念好“土”字诀

“短短四天的时间,仅烧鸡一款单品,就实现现场零售1万多只,订单销售10万只,真的没想到啊!”徽香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向东激动地说。同样,砀山酥梨、夹沟香稻米、泗县粉丝等特色农产品像被按了快捷键一般,展销会还没结束就被卖光了。吴向东惊叹道:“从第一天的人流量我们就有了坚实的信心,便集中性地补货,后来没想到还是很快就卖断货了。”

“我都补三次货了,无添加的粉丝很受杭州市民青睐。”泗州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振好兴奋地说。作为“中国山芋之乡”,泗县山芋是“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种植面积超25万亩,年产鲜山芋50万吨,加工淀粉12万吨,年产粉丝5万吨,产值近10亿元。

百里黄河故道抚育了砀山酥梨的“冰肌玉骨”,一汪清泉孕育出夹沟香稻米的“一家煮饭十家香”,历史悠久符离集烧鸡的“肉酥骨烂”、声名远扬……不同的自然禀赋和农业资源,形成独特的物产,这是土特产的自然根脉;地域标识、制作方法等渗透着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是土特产的文化根脉。“本次参展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下一步,我们将在‘土味’上下功夫,抓住杭州市民的兴趣点,抓住产业兴农的发力点,深挖土特产背后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并置入农产品的各个环节,不用吆喝就让杭州市民自掏腰包。”吴向东坚定地说。

精心打造“特”字牌

“这味道还真不错,很入味,肉也很嫩……”“埇上兴农”品牌展位旁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一侧展位正在紧密地开展直播,一侧展位便是用心在品鉴的群众,现场一片欢腾笑语,好不热闹,而闻着味赶来的人群更是络绎不绝。宿杭农展会期间,“埇上兴农”很受青睐。

“埇上兴农”是浙江大学设计艺术联合创新中心团队与宿州市埇桥区兴农供销集团联合打造的新品牌。新品牌摆脱农产品包装销售推广传统老派做法,贴近年轻群体,链接新零售与新消费,实现商业性和社会性的高度统一;从品牌形象IP设计、品牌定位到品牌创意传播策略,“埇上兴农”在专业团队的精细化运营之下,正发挥着它的“蝶变效应”。“下一步,我们将以特色品牌为亮点,不断创新发展,让‘埇上兴农’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宿州市埇桥区兴农供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王敏坚定地说。

突出特色,找准路子,是农产品快速走出去的关键。既要扎根本地,找准最能体现地域特点、当地风情的产业,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又要“跳出本地看本地”,明晰自身优势,谋求差异发展,做到人无我有,靠品种取胜,人有我优,靠品质争先,人优我精,靠品牌出彩,让土特产提升竞争力,提高附加值。

倾心唱响“产”字歌

“四天的量结果三天就全部销完了,没办法又补货,好产品不愁卖。”叁道硬菜预制菜连锁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军礼至今仍记忆犹新。夏军礼透露,展会期间他还接到了大单,拟在杭州一百多个社区布点销售。

预制菜是我市计划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的重要抓手。要延长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建成产业形成集群。产业竞争,正逐步由单一的产品竞争走向产业链竞争。要将过去“原汁原味”的土特产,打造成链条更完整、业态更丰富的“多汁多味”的土特产,多维度深层次让“土特产”增值,让农民从全产业链各环节分享更多增值收益。

近期,《宿州市农业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出炉,方案提出到2025年宿州市将培育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10个,产值5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5个,产值超100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建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类、加工类、供应类示范基地40个。“十四五”期间,我市将以全产业链打造为核心,发挥“两区一园”示范作用,大力开展“双招双引”,培育新动能、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面向长三角的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匠心筑梦“云”上行

首届农展会我市邀请了杭州某知名电商主播“江南舅舅”直播带货2小时的销售额高达9.5万元,多个百万级粉丝电商主播对我市农产品进行线上直播销售,10 余万人涌进直播间,观看主播介绍宿州美食、文化,点赞及关注量超同期95%以上的同类电商营销号。而我市明显缺乏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的成熟经验,缺少高效精干的网络营销团队,差距十分明显。杭州“网红”的销售理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思路。

随着宿杭牵手逐渐步入深水区,我市如何抢抓机遇捞大鱼值得深思。目前,我市已联合商务、经信、杭州市宿州商会等部门和组织,紧锣密鼓地开展电商主播业务培训和农产品推介交流,掌握产品推介的“流量密码”;积极打造宿州农产品营销公众号、视频号等网络运维平台,聘请一批优质助农电商主播;针对现场采购人群分析,中老年消费群体是主力,加力开拓包括老年人、年轻人在内的各类消费群体市场,搭建网上互动的平台。打开新市场,拥抱新人群,对政府而言,需要迅速启动长效机制,创新创精,让宿州高端绿色农产品走得更远。(记者 杨雪)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