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资讯 > 政务要闻

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家园

——宿州市黑臭水体治理实践综述

文章来源:拂晓新闻网浏览量:发表时间:2022-11-03 11:04 责任编辑:大数据中心

看得见水动、听得到水声,人在绿道走、鱼在水中游……漫步宿城,处处水清岸绿、美景如画。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水生态环境的美好期盼,围绕改善水环境质量目标,聚力实施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坚决打好碧水攻坚战,以前困扰居民生活的黑水河、“龙须沟”,如今河道通畅、碧水悠悠,好似一幅“水动、鱼游、景美、灯亮、绿道通”的生态秀美画卷。

治理后的宿城三八沟。记者 董虎 摄

近几年,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宿州河道污染严重,建成区共有12个黑臭水体,长50公里,面积131万平方米,其中9个重度污染、3个轻度污染,治理任务繁重。2016年9月,我市正式启动黑臭水体治理工作。2018年7月,市委、市政府从加快弥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入手,实施污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截至目前,已完成12个黑臭水体清淤、截污、岸线整治等工程,正在进行生态修复、河岸景观打造、夜景亮化设计、小区雨污分流及独立排水户改造、河道排水口治理及雨污水管网病害修复等建设。

2018年11月,宿州荣获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后,围绕“水动、鱼游、景美、灯亮、绿道通”治理目标,坚持“问题、目标、效果”三个导向,以“五大工程、五大建设”实施为抓手,创新“五位一体”管控新举措,全力打造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升级版。

“五大工程”构建前端“正本清源”

“这条大沟以前又脏又臭,夏天都不能开窗户,这几年好了,水干净了,绿化也好,我们饭后都喜欢到河边走走。”家住汇源大沟附近的市民许女士对记者说。汇源大沟全长1.8公里,由于缺少补水来源,河道底泥淤积严重,加之岸上多处违章建筑,流域内企业和居民区较多,商铺、餐厅、居民生产生活污水和垃圾长期直排入河,导致水质污染极为严重,被市民称为“垃圾沟”。

2017年,我市通过“截污去其臭、清淤去其黑、护坡固其本、增氧保其清”等方式对汇源大沟进行治理。清理沟底淤泥,种植水生植物,优化驳岸绿化,同时河道旁铺设丛中绿道,修建休闲凉亭……昔日的“垃圾沟”旧貌换了新颜。 2019年10月16日,汇源大沟进入运营期,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今年8月还捧回安徽省建设工程“黄山杯”奖。

围绕“截污、控污、减污、清污、治污”五大任务,我市坚持水岸同治、水陆同治原则,以问题为导向,实施正本清源“五大工程”。

实施方案优化工程。按照专业诊断、专家会诊的思路,我市与北排集团、深圳水务、碧水源、东华集团4家项目公司深度融合,成立由建设单位、项目单位、设计单位、科研院所组成的专家团队,对治理方案进行评审论证、深化优化,及时纠偏治理过程,评估总结阶段性治理成效,确保“药方”精准、“药到病除”。

实施房屋征迁工程。结合旧城改造、棚户区建设,围绕河道流域,实施河道两岸房屋拆除工程,累计拆迁14处棚户区,房屋拆迁面积达45万平方米。

实施地下管网排查工程。以入河排口为起点,追根溯源,坚持问题出在哪里就排查到哪里、治理到哪里。根据排查结果,制订“一口一策”治理方案,累计排查雨水、污水管网860公里,各类窨井4650座。

实施管网病害治理工程。按照病害性质和特点,分类实施管网病害非开挖修复、错漏接点改造、雨污分流、管网完善等项目建设。以雨天、雨季为契机,检验治理成效,总结治理经验,完善治理举措。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新建污水管网49.8公里、错漏节点改造496处、管网病害修复达320公里。其中,110公里管网实施了非开挖修复。

实施雨污分流和管网能级提升工程。完善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实行地下管网动态监控、智能管理。制定《宿州市住宅小区雨污分流技术导则》,出台地方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运行标准。按照精准治理的原则,实施污水管网及泵站提升、小区(城中村)和独立排水户雨污分流等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151个小区和300余个独立排水户雨污分流改造工作。

“五大建设”完善中端“休养生息”

秋阳和煦,宿城沱北公园内,市民散步、赏花、打太极,休闲而惬意。“这个公园建得特别好,水清岸绿,我们经常带孩子来玩儿。”市民吴女士对记者说。

2020年10月,位于沱河以北、西昌路与汇源大沟之间的沱北公园开始施工建设。公园总面积43603.6平方米,湖体占地约6000平方米,是一座集活动健身、休闲娱乐、水质净化于一体的综合类公园。沱北公园设置广场空间、绿地空间、滨水空间三个分区,园中湖体水源为宿州市深水汴北水质净化有限公司中水,提高了水体流动性,节约了水资源。现沱北公园已建设完成,逐步对市民开放。

围绕“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治理目标,我市聚焦河道水生态,完善系统全链条,以实施“五大建设”为抓手,构建和完善水系“休养生息”生态圈。

实施中水补给建设。水是生命之源。为补给水源,增强水动力,营造水环境,我市在城南污水厂扩建一座日产10万吨再生水厂,汴北污水厂新建一座日产5万吨再生水厂,敷设4条再生水管线,总长度达32.4公里。设置6个补水点,每年补给河道水量达3000万平方米。

实施生态公园建设。规划建设三八河生态公园、汴北生态公园,两个生态公园总占地面积达16万平方米。将再生水引入公园,形成水景观,然后通过湿地径流、过滤沉淀、排毒解毒后流入河道,滋补涵养河道水源。

实施生态调蓄水建设。新建6座、维修7座调蓄水涵闸,按照统一调度、分段控制、阶梯流水原则,实施智能管控、在线管理,全时段控制12个水体的水位、流速,保持水量水质动态平衡。

实施水生态建设。增设126台增氧曝气装置、种植150万株水生植物、放养30余种水生动物,构建完整食物链、生物链,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另外,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物研究所合作,研究再造水生态系统,初步成果日益彰显。

实施绿地景观建设。运用海绵理念,建设初期雨水收集池、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减少水体面源污染和初期雨水污染。按照“有水必有路,有路必须通”原则,建设水系绿道,完善功能照明。

截至目前,沿河新建15个游园、100万平方米绿地,生态驳岸80公里,绿道贯通74公里,黑臭水体已成为宿州城市休养生息区、生活休闲综合体。

“五位一体”落实末端“严格管控”

多年来,我市坚持结果导向,创新“法治护航、智慧管理、绩效管控、河长融入、群众参与”五位一体新举措,推进城市黑臭水体长“制”久清。

完善体制,法治护航。依托市城市管理局,新批水环境治理办公室机构编制、人员编制,划定职责边界,组建水环境执法中队,出台《宿州市主城区排水管理办法》,实施黑臭水体常态化监督管理。

智慧水务,科技管控。实施智慧河道建设,建立智慧平台,完善在线监控八大系统,通过集中管理、分散控制、数据共享,实现全河道、全流域运行监管、生产调度、水质检测、保洁维护等在线监控。

拉升标杆,绩效管控。出台实施《城市黑臭水体绩效考核办法》,拉升水面保洁、绿地养护、排口治理、管网淤积、水质达标等级,组织第三方不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日常运维考核评估,严格落实PPP项目绩效付费制度。

河长融入,协同监管。将黑臭水体纳入河长监管范围,建立三级河长工作协调、信息沟通、工作联动机制,推进政府职能在监督中服务、服务中监督。

群众参与,共治共享。建立健全群众参与机制、互动机制,定期制作刊播《共话家园·黑臭水体治理》电视专题,邀请群众“走进黑臭水体现场”,畅通电话、网站、微信监督渠道。建设“城市黑臭水体科普馆”,普及黑臭水体治理常识,引导公众“不忘过去,珍惜现在”。

2019年,宿州主城区12个黑臭水体全部通过省住建厅和生态环境厅的联合验收,水质四项指标合格率达100%,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100%。

“我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一路走来,既有许多收获,也有许多启示。市委、市政府把黑臭水体治理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决打赢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前提;职能部门发挥战斗先锋作用,勇于担当、敢于拼搏是我们获胜的关键所在;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是我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市直各单位、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站位高远、着眼全局、通力合作为黑臭水体治理成功提供了必要保障。” 市城管局副局长李德臣说。(记者 赵苗苗)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