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资讯 > 政务要闻

十年征途尘与土 今朝宿州美洁净

文章来源:拂晓新闻网浏览量:发表时间:2022-09-28 10:44 责任编辑:大数据中心

2012年,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2014年,获评“安徽省文明城市”;2015年,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首创首成;2021年,向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发起冲击……十年光阴荏苒,十年春华秋实;十年默默无闻,十年接续奋斗。这十年,是宿州城市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充满挑战的十年,是城市面貌不断发生新变化、展现新气象的十年。十年来,我市全面深化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不断破瓶颈、攻难关,抓品质、补短板,道路保洁实施新模式,厕所革命彰显新特色,垃圾分类更加精细化,市容市貌日新月异,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城市名片越擦越亮,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

道路保洁:改革更科学、覆盖更全面、效果更显著

“这条路以前基本上都是靠人工一扫把一扫把扫出来的,那时候工作量大、工具不齐全,保洁效果也不理想。”在宿城淮海路,环卫工人岳凤云坐在快保车上对记者说,“现在条件好了,技术进步了,各种清扫车、洗扫车、洒水车等‘上岗’,我们的劳动强度也相对减小了。”

2013年12月、2015年4月、2015年6月,宿州环卫通过市场化改革“三步走”,完成市管道路全面市场化,实现道路清扫保洁从“人工为主、机械为辅”到“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深度清洁作业模式的转变,彻底改变了以往“一把扫帚一条路”的状况。2018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洁净宿州”的目标,宿州环卫以“机械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为手段,先后推行道路保洁“机扫、洒水、吸尘、捡拾”四位一体作业模式、“喷、刷、冲、洗、扫、保”立体化组合作业模式等,并增加了交通护栏及公交站台清洗作业。截至目前,市管道路保洁面积由2012年的512万平方米扩大到978万平方米;城区道路保洁机械化作业车辆由2012年的11台增加至200台,机械化作业率由2012年的6.2%提高到99.4%。同时,宿州环卫以“网格六定”为抓手,不断优化督查考核监管模式,实行“日督查、周通报、月评比”督查办法,通过GPS、数字化管理平台等智能手段对作业质量严格监管。建立“环卫+执法”保障模式,由道路保洁员发现、反馈问题,环卫执法中队针对各类市容环境问题开展系列整治,不断提高城市环境卫生质量,为市民打造宜居生活环境。

厕所革命:布局更合理、硬件更齐全、环境更整洁

“这里以前是个旱厕,环境脏乱差,尤其到了夏天,气味刺鼻。改造以后,环境好了,厕位多了,还有洗手池、排气扇等,给周边居民带来方便。”在宿城浍纺路一处公厕,市民张女士对记者说。

“如果没有门前的标识,你很难看出这是一间公厕。”在宿城三角洲公园的“星级”公厕,市民陈女士说。记者看到,公厕设置了休憩区,放置桌椅、茶几和绿植,还提供免费WiFi、书籍、饮水机和饮料自动售卖机;里面配备男女卫生间、母婴室、管理间、工具间和第三卫生间以及一键紧急呼叫系统,还在洗手台、整容镜、安全扶手等各类细节上体现了人性化服务,在解决市民如厕的同时,也提升了舒适度和满意度。

小厕所,大民生。公厕的变化,见证着城市的文明进步。2012年,宿城拥有公厕60座,其中旱厕10座,全部对外收费运营。

2014年起,我市在省内率先实施“公厕革命”,加大公厕建设投入,并将公厕改造建设列为市政府惠民实事工程,全部免费对外开放。2015年底,城区64座老旧公厕改造工作启动。2018年至2021年期间,市环卫处回购社会化收费公厕4座,新建公厕70座,提升改造80座,零星维修93座,更新安装公厕导向牌200余块。在公厕建设管理方面,坚持因地适宜、精细设计、规范施工、市场化运营及智能化管理的原则,追求完善功能、以人为本、绿色环保、彰显特色的理念,不断优化公厕环境和服务质量。

据了解,宿城现有公厕530余座,其中自管公厕230座(市环卫处直管145座,埇桥城管分局管理85座),鼓励引导社会化开放公厕300余座。城区公厕已达3-5座/平方公里的标准,主城区达到“10分钟如厕圈”的要求。

垃圾处理:模式更环保、设备更先进、分类更精细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关乎生态文明建设大局。近年来,全国各地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宿州市从2016年开始实施垃圾分类试点引导工作,围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分类处理目标,开展广泛宣传、试点引领,分批在市政府、市财政局、宿州快客站及宿城银河绿苑小区等区域投放四分类垃圾桶32组。

2017年12月,通过市场化招标方式,我市与中国天楹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运营工作,投入资金140余万元,在市政务中心、雪枫小学(港利校区)、明日世纪花园小区、银河绿苑南区共配备可回收物收集桶124个、废旧织物收集桶21个、有害垃圾收集桶28个、智能分类垃圾桶4组、垃圾袋发放机4个。

2019年,《宿州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制定出台,进一步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全程分类体系,在市直111家公共机构、13所学校以市场化方式开展垃圾分类全覆盖。2020年,出台《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宿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主城区餐厨垃圾统一收集运输,建设垃圾分类宣教中心1座。2021年,实施埇桥区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建设运营一体化服务项目(采购安装分类投放点657座,服务297个居民小区,户数约为13.6万户)和宿州经开区生活垃圾分类项目(含10个小区、2个园区公共机构,覆盖13856户)。项目完成后,城区年内实行规范分类的小区为428个,安装各类分类投放集中房(点)、亭设施940座,分类覆盖率为72.8%。

“这个新配套的垃圾分类房既美观又实用,方便我们日常投放垃圾,还有专人管理,每天消杀除臭,比以前露天的垃圾桶先进多了。”家住天鹅湾小区的李女士一边说一边将整理好的可回收物投入对应的箱体。

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不断完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一期、二期项目,汴北中型垃圾转运站,市厨余垃圾协同处置项目相继投入使用,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中心项目、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正式启动,城区老旧中转站改造、新建工作稳步推进,规范城区垃圾倾倒作业专项整治工作持续开展。垃圾收集容器规范化、运输载体先进化、处理模式无害化扎实推进,环境治理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累计处理量达200万余吨,年平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记者 赵苗苗)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