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资讯 > 政务要闻

宿州:一路向前勇争先

文章来源:拂晓新闻网浏览量:发表时间:2022-07-01 11:13 责任编辑:大数据中心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在国家发展战略版图中,宿州处于什么位置、有着怎样的优势?如何实现跨越赶超?这些无不决定着未来的发展。

在市第六次党代会上,市委一锤定音:打造“一城两区三基地”,奋力冲刺全国百强市,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宿州。至此,宿州开启了新的征程。今年以来,我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疫情防控一波三折,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紧扣主题主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主抓重,奋力攻坚,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持续巩固: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增速居全省第八、长三角40个地级市第十五;1-4月,15项主要动态经济指标中11项全省前七、5项前五、2项前三。

(一)

扭住“高质量”“一体化”,下好“关键子”,带活“满盘棋”。

市委书记杨军反复强调,发展是解决宿州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实现跨越赶超,必须牢牢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要求,加速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我市深入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做优做强做大三次产业基础。

——推动一产“两强一增”。实施种业提升“芯片”工程,加快数字农业工厂、数字农业应用场景建设,实施乡村特色产业提升行动,积极发展以预制食品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一季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2%;1-4月,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6.8%、居全省第五,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数量发展到329家、居全省第一。

——推动二产“提质扩量增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升级,重点建设绿色食品、绿色家居、梨产业、纺织服装、制鞋五大工业互联网平台。1-4月,全市工业投资增长26.9%、居全省第五,技改投资增长34.7%、居全省第六。推进战新产业规模3年倍增,注册落户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制造企业1600余家;1-4月,战新产业产值增长24.4%、居全省第三。推行“亩均论英雄”改革,依法依规对零散工业区块、僵尸企业进行处置,持续提升土地供应效率和集约利用水平。

——推动三产“锻长补短”。做大消费市场,打通循环堵点。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7亿元,同比增长6.4%,总量和增幅均居全省第六;建成宿州百大农产品物流中心等各类综合专业市场100余个,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加速集聚。

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推进“一体化”,全力以赴抓招商、上项目、促融合。

抢抓机遇,主动对接。2021年12月,国家发改委公布《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其中杭州市结对宿州市。

杭州牵手宿州,在新时代更赋予了独特的价值和意义。长三角区域要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点在安徽,而人口最多、经济最薄弱的皖北地区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

2月18日,市委书记杨军、市长王启荣率队赴杭州实地学习考察,率先印发杭州——宿州结对合作帮扶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两市行政区县结对帮扶关系。随后,相继成功举办了2022中国宿州(杭州)数字经济招商推介会、生物医药专题推介会。

与此同时,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如火如荼。全市累计承接沪苏浙亿元以上产业转移项目445个、投资规模1085亿元;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快马加鞭,累计创建省级示范基地18个,去年销往沪苏浙农产品550多亿元……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宿徐现代产业园的陆盾机械公司,企业智能化生产场景令人耳目一新:14台大型机器人挥动金属手臂,3台五面体加工设备开足马力,2台激光切割机高效运转,各种型号的挖掘机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

陆盾机械公司是一家从事挖掘机、装载机和叉车等工程机械生产的企业。3年前,从江苏徐州整体迁入园区,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生产工艺全面升级,研发出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技术的产品,2021年产值超2亿元。

在宿徐现代产业园,像陆盾机械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

宿徐现代产业园为宿州和徐州两市合作共建,与徐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连为一体,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园区加大“双招双引”力度,目前已聚集装备制造、工程机械、战新材料等企业145家,其中承接徐州产业转移企业约70家。

张江萧县高科技园是上海张江首个县级合作示范基地。作为沪皖科创产业合作平台,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受上海张江创新策源地的辐射带动,探索品牌共享、平台共建、基金共育、合作共赢。目前,已引入互联网信息、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企业百余家。

(二)

6月22日中午,家住埇桥区南关街道九中社区的刘恒英一如往常来到社区老年助餐服务中心。“今天的菜是萝卜烧肉、芹菜豆干和蘑菇炒青菜,都是我爱吃的。”暖心又暖胃的午餐,老人赞不绝口。

由于孩子在外地工作,76岁的刘恒英老人平时独居在家,吃饭只能凑合。自打两年前社区老年助餐中心开业后,刘恒英便成了这里的常客。助餐中心为就餐的老人发放就餐卡,充值后刷卡就能吃饭,“天天都是按照中午三菜一汤加主食的标准,每餐费用才5块钱。”刘恒英告诉记者。

助餐中心主管刘云介绍,这里的饭菜由中央食堂统一配送,食材餐具、服务质量、餐品营养都有保障。此外,助餐中心还针对90周岁以上的老人实行就餐免费政策或提供上门服务。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市委书记杨军指出,“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在一件件民生实事中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

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惠民利企、纾困解难,聚焦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群众需求,持续织密民生保障网,加大民生投入,补齐民生短板,优化营商环境,真心诚意为群众和企业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

让美好生活触手可及,是愿景,更是行动。

全省《暖民心行动方案》发布后,宿州立足实际,针对群众关注度高、反映较为集中的就业促进、老年助餐、安心托幼、放心家政等10项行动,出政策、定举措、划重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市全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多渠道、深层次、宽领域开发拓展工作岗位,创新开展“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强化服务对接,做好就业托底。今年1-5月份,城镇新增就业1.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23%。

广大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生计。从减税免租,到用工稳岗,再到免申即享……关键时刻,我市连续发布助企纾困政策措施,为市场主体送去“及时雨”。

菲尔维家居是埇桥区一家专门从事休闲家居用品进出口的生产企业,产品远销欧美等地。因疫情因素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很大波动和冲击。埇桥区税务部门主动上门,一企一策帮助企业办理留抵退税。

“没想到这么快就收到留抵退税237万元,一下子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公司负责人钱友宏的感慨,也代表了众多中小微企业人的心声。

1-5月,我市累计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和增加现金流27.72亿元;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担保费率降至0.69%;返还稳岗补贴失业保险费376万元,惠及1.38万家企业、1.08万名职工。

民生之大,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我市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精准有效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加大教育资源均衡布局,今年以来新增幼儿托育机构9个,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所,“双减”工作初见成效;

通过“改建一批、扩容一批、新设一批、网办一批”老年大学(学校、学习点)的方式,将每年新增学习人数2万人左右,为老有所学提供更多便利;

落实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预计至明年底基本实现城乡居民身边健身设施全覆盖;

在原有基础上,计划今年市区新增车位2.5万个以上,有效纾解市民“停车难”;

高标准推进“喝上引调水”工程,开工建设符离地表水厂,有序推进172处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惠及人口200余万。

……

现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宿州已如期实现,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获得感与日俱增,洋溢在脸上的幸福笑容成为发展中的最美风景。

(三)

“党的政策暖人心,致富别忘报党恩。小康路上手牵手,坚定信念跟党走……”前不久,在泗县黄圩镇文化广场,文艺志愿者梁贤地正在用快板的形式,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

老梁的语速时缓时急,板声抑扬顿挫,大老远就叫人听得入迷。村民陈会伟连声夸赞:“这样的理论宣讲真接地气!老百姓听得懂、喜欢听。”

以百姓视角、用群众语言,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欲事立,须是心立”。我市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引领全市上下衷心拥护 “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

抓牢“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率先垂范,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示范带动县处级以上党委(党组)中心组开展学习2000余次,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

既在深入、深化上做文章,又在力度、广度上下功夫。先后组建劳模宣讲团、巾帼宣讲团、青年宣讲团、“五老”宣讲团等,深入基层开展常态化宣讲。围绕重大主题开展宣讲7000余场,面向农村地区,建好用好学习强国“乡村大喇叭”,为广大群众送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同期声1000余期。

尤其是全市党员干部以“不厌百回读”的精神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蔚然成风。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市委书记杨军强调,要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市坚定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扎实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注重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加强干部专业化能力培训,规范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大力造就新时代骨干队伍和先锋力量。

着眼更好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探索谋划“党建+发展”“党建+信访”“党建+治理”等一系列载体和抓手,发挥组织优势,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集中换届工作,非公领域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提质扩面;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和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试点工作稳步推开,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的集体意识,提高了乡村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谱写了维护稳定、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生动实践。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推动事业发展,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所在。

严把政治关、结构关、素质关,市县乡村四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套班子换届工作风清气正、平稳有序,组织功能明显提升。持续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引入“赛马”机制,坚持干部选任、职级职数向重大斗争一线、乡镇基层等急难险重和艰苦偏远岗位倾斜。去年以来,72名一线干部被提拔、进一步使用或晋升职级。高规格召开市委人才工作会议,深入实施“人才归宿”行动。探索“揭榜挂帅”机制,中科大教授季海波团队等10个人才团队落户宿州,29名博士柔性聘任乡镇(园区)副职。

在宿州这片红色土地上,党的基层组织更坚强,党的执政之基更稳固、力量之源更丰沛。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作风建设是关键抓手。

我市深入贯彻省委“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火力全开改作风,拉高标杆优环境,一心一意办实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不断加强对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监督力度,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大力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建设,巩固深化中央和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成果,政治生态持续净化优化。

党员干部的严实作风,让群众看到了实效、得到了实惠。“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下的铺张”等乱象明显遏制,党员干部按规矩办事、按规矩用权意识显著增强,越界犯规行为持续减少。近几年来,全市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数、处理人数总体呈连续下降趋势。

知所从来,方明所向。放眼宿州,经济发展质量更优,群众幸福指数更高,干事创业氛围更浓。现代化新宿州建设愈发彰显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抚今追昔,开启未来。在新的赶考路上,奔跑吧,宿州!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