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黄金水道 浍水再焕新颜
这是一条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古老水系,是唐、宋、元、明等历代传统水运线路。
这是一条承载着宿州通江达海梦想的河流,是宿州目前唯一的出海通道。
作为淮河的重要支流,浍河流经宿州市埇桥区南部27.2公里,东西连接皖北、中原经济区和长三角区域,是宿州目前唯一通航的河流,更是宿州人民实现皖北振兴、淮河经济带协同发展、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水上高速”。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市党代会精神,加快推进“四化同步”进程的关键时刻,一条振奋人心的喜讯传来:沱浍河航道(宿州段)整治工程提前完工!
至此,安徽省“一纵两横五干二十线”中五干之一、内河水运“十四五”重点建设项目沱浍河航道安徽段整治工程淮北、宿州段陆续完工。
浍河,又名浍水、涣水,发源于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为跨省河流,全长约320公里,在安徽省境内205公里,流域面积6910平方公里。流经河南省夏邑县、永城市,安徽省濉溪县、宿州市、固镇县、五河县,在固镇县九湾入五河县香涧湖与澥河汇流,通过怀洪新河流入洪泽湖。
沱浍河航道是豫皖省际航道,上接河南商丘市,下经安徽淮北市、宿州市、蚌埠市入淮河。沱浍河航道安徽段全长184公里,其中淮北段66公里、宿州段27.2公里、蚌埠段90.8公里。
沱浍河航道(宿州段)整治工程于2019年7月1日开工建设,计划工期30个月,总投资3.92亿元,主要对航道进行疏浚、岸坡防护、增设待闸锚地、安装跨河桥梁防船撞等。2020年,沱浍河航道项目纳入《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同时也是安徽省干线航道网规划(2020—2040年)“一纵两横五干”中的五条干流之一,规划为四级航道。在省港投公司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项目各参建单位克服新冠肺炎疫情、防汛和高温天气的影响,历经两年半,全线完工。
整治后的航道由原300吨船舶可通行的V级航道,升级为可供500吨兼顾1000吨船舶通行的IV级航道,并被交通运输部远期规划为1000吨兼顾2000吨船舶通行的III级航道。
沱浍河航道是皖北地区的骨干航道之一,是皖北区域与河南、江苏等省份的水运经济纽带。宿州作为国家商品粮、矿建材料、煤炭能源基地,对于水运这种运量大、能耗小、排放低、污染小的运输方式需求非常迫切。航道升级后将明显提升运输能力,促进宿州市及安徽北部、河南南部地区经济发展,并优化运输组织结构,降低综合运输和物流成本。预计到2040年,将减少运输成本效益合计为79402万元,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3.4%,经济净现值为66034.8万元,效益费用比为1.69。该项目的实施,将使中原地区与长江经济带无缝对接,促进腹地经济发展。
为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加快填补宿州市、埇桥区无水运港口的空白,市区规划在浍河闸下游左岸建设蕲县港口。该项目是宿州市浍河上下游唯一的港口,也是目前唯一的出海通道。项目建成后,从蕲县港口出发,沿浍河而下直入淮河,在扬州走京杭运河进入长江,直通上海港,走盐河经连云港进入黄海,实现通江达海,快速连通长三角地区。同时,走“引江济淮”工程江淮运河直达合肥及皖南地区,经安庆入长江进入九江、武汉等长江中上游地区,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皖北、中原地区人口密集,市场广阔,资源丰富,长三角地区经济产业发达,市场需求旺盛,两地关联性、互补性很强。蕲县港口的建设将成为煤炭、粮食、建材、化工原料等大宗货物运输的综合港口和水上通道,对于构建皖北综合运输体系、带动皖北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项目建设中,沱浍河航道(宿州段)整治工程项目部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建设,以实施“港航工程+”为主线,打造人民群众满意认可的品质工程。为解决疏浚弃土堆放问题,实现变废为宝,项目结合政府造地需求,确立了《航道疏浚抛泥绿色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以发挥项目最大社会价值。目前,已吹填造地约500亩,为地方政府治理了塌陷区,新增土地指标约500亩,实现与地方政府的互利共赢,创造社会价值约2.3亿元。
浍河悠悠,千载横流;航运古道,深远厚重。沱浍河航道历经沧桑,为两岸生灵输送了千年的滋养,继续谱写皖北振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璀璨华章。(记者 陈成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