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资讯 > 政务要闻

党建引领为城市基层治理注入“红色动力”

——宿州市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巡礼

文章来源:拂晓新闻网浏览量:发表时间:2021-06-29 09:10 责任编辑:大数据中心

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城市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近年来,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城市基层大党建理念,坚持不懈抓党建、抓服务、抓治理,党在城市基层的组织体系更加健全,服务群众的实效更加明显,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路径更加清晰,形成了党的领导一呼百应、党的工作一贯到底的生动局面,有效服务保障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特别是在全力应对疫情防控、落实“六保”任务、做好“六稳”工作,以及全国文明城市“首创首成”等重大任务中,城市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同心发力、同向而行,真正经受了考验、发挥了作用、彰显了价值。

强化系统建设整体建设,构建“互联互动、一贯到底”的城市组织体系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新业态新就业人群不断涌现,城市的区域发展格局、社会群体结构和社会组织架构发生调整,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环境、对象、方式同样产生了深刻变化。过去长久以来“单打独斗”“小马拉大车”式的资源调配和管理方式,极易造成“一个井盖18个部门管”,“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同是一屋檐,不是一家人”的古怪现象,久而久之,形成了城市治理发展的中梗阻。我市坚持强化系统部署、整体推进,着力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管理体系,以制度化手段加强不同主体的常态化联系,有效解决各领域党建“各自为政”“各抓各”问题,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在融合中共赢,在共赢中发展。

上下联动,纵向贯通“无断层”。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党组织责任联动、组织联动、制度联动,驻区单位和街道社区党组织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三联三共”工作机制,逐级明确市委主体责任、区委第一责任、街道党工委直接责任、社区党组织具体责任,以责任联动促进工作联动。市、县四大班子党员领导干部全部建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严格落实四级党建联席会议制度,上一级党建联席会议吸收下一级党组织成员参加,并强化对下一级党建联席会议的指导,形成以上带下、以下促上的工作闭环。

横向互动,区域融合“无缝隙”。注重从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和需求入手,通过搭建共驻共建平台,推动城市各类组织、群体成为利益共同体。全面推进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建设,配备“兼职委员”829名,指导678个驻区单位与街道社区签订共建协议。定期发布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开展双向认领、双向服务,有效组织城管、市场监管、信访等单位参与街道社区一线工作。健全落实“双报到、双通报”制度,推动机关党组织及党员到所在地、居住地社区报到,并把社区服务情况作为党员干部年度考核、评先评优重要依据,真正将志愿服务工作由“软任务”变为“硬指标”。

扩大覆盖,同频共振“无死角”。坚持“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党员群众工作生活在哪里,党的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加大园区、商圈市场、行业协会、物业企业等城市新兴领域党组织组建力度,打造南翔云集等5个市级商圈党建联盟,建立“非公工委+若干行业党委”工作模式,成立互联网、“小个专”等8个市级行业党委,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对辖区内新兴领域党员和流动党员实行兜底式教育管理和服务,进一步破除党建“空白点”,拓展“两个覆盖”。

做强街道做优社区,把人、财、物、权全部下沉到一线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我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导向,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真正让基层说话有底气、服务有能力。

减负增效“轻装上阵”。下好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先手棋,全面取消12个街道招商引资、协税护税考核任务,实行“大部门”制改革,统一设置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组建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城市建设管理服务中心,有效发挥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龙头”作用。174个社区全面实行工作事项准入制度,明确31项社区准入事项、20条出具证明清单,常态开展减职能、减考评、减牌子、减台账、减证明工作,切实为社区减压卸重,受到基层广泛欢迎。

赋权扩能“权责对等”。按照重心下移、权责一致原则,市委明确赋予街道党工委对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等5项权力,赋予社区党组织对辖区单位评先评优、荣誉申报的评价权等3项权力,市委组织部全程跟踪发改、卫健、规划等部门赋权工作流程,逐环节明确操作办法,确保让街道社区既能接得住,又能用得好。以县区为单位,对下放社区的政策、资金、资源、项目等,进行全面梳理整合,统一建立项目清单,严格以社区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到位,通过好事让社区党组织办、好人让社区干部当,让群众在享受服务中增强对社区党组织的认同、对社区党员干部的信任。

提升待遇“拴心留人”。坚持像抓干部队伍一样抓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统一建立城市社区工作者“三岗十二级”职业化薪酬增长体系,依据正职、副职、一般工作人员三类岗位和工作年限实行动态调整,2021年社区“两委”正职年均工资较2016年底实现“翻一番”。加强专业化培训,采取“市级示范培训、县级普遍轮训”的方式,每年依托“双一流”高校、各级党校,对城市基层党组织书记开展业务培训,着力打造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畅通晋升渠道,注重加大从优秀社区干部中招录乡镇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力度,近2年拿出9个公务员职位,专门面向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招录,社区干部普遍反映工作积极性更高了,“体面感”“获得感”更强了。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造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我市始终坚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城市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探索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城市基层治理体系”,让居民真正享受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红利”,凝聚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圆”。

加强网格化管理推进精细化治理。网格化管理是推进精细化治理的重要手段,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市级出台《关于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指导意见》,科学划定城市网格1414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3108人,大力推进网格党组织建设,选任社区“两委”、优秀社工、退休老党员担任网格党组织书记,实现党的工作进楼入户。疫情防控期间,主城区依托网格成立临时党支部243个,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450个,组建党员突击队300支,实行24小时不间断、地毯式排查值守,确保全面管控不留盲区。

加强组织引领创新住宅小区治理。小区治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我市聚焦破解物业管理中“市场失灵、自治失效、居民失望”等突出问题,探索打造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多方联动的“红色物业”体系,大力推进社区物业党建联建,积极推动小区楼栋、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党组织负责人与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加强对业委会选举的指导把关,使各方合成一股力、拧成一股绳。埇桥区成立国资控股的红色物业管理公司,对主城区的无物业小区实行全面兜底,服务建筑面积150万㎡,服务居民1.3万余户,受到群众广泛欢迎。

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提档升级。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物化”依托,也是老百姓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党组织“化身”。我市大力实施社区活动场所“提升工程”,174个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均超过300㎡,并按照“15分钟服务圈”的要求,合理布局为民服务站、快递代收点,常态化开展代买代办、免费义诊、关爱空巢老人、代收邮件等活动。创新实施“党建+五社一心”基层治理示范点建设,在党群服务中心统一整合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社区驻地单位、心理服务专业力量,建立“真心对待居民、热心接待居民、细心服务居民、贴心关怀居民”的“四心”工作法,推动服务阵地前移、窗口下移,把各类服务送到小区,送到群众“家门口”。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随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开启,长三角一体化和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两个国家级战略覆盖宿州,给城市建设发展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站在新的起点,迈上新的征程,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肩负的职责和使命无限光荣,必须进一步树牢“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着力探索高质量党建推动高水平治理新路子,全力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落细落实、过硬过强、出新出彩,更好地付诸“宿州行动”,打造“宿州亮点”,交好“宿州答卷”。宿组轩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