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扇门 解万千事
综治中心是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平安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重要载体。“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深入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多元化解、有序化解”。
11月21日上午,记者走进埇桥区综治中心,大厅宽敞明亮,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信访等常驻部门办事窗口井然有序。调解能手用心劝导,行业部门耐心解释,法援律师现场答疑……群众只要带着法治需求走进综治中心的大门,大部分都可以带着问题来、怀着满意归。
“即时履行已完成,调解协议书收好。”在该中心一楼调解室,一起因房屋装修引起的矛盾纠纷不到一个小时就成功化解。当事人陈丽(化名)在为张华(化名)安装阳台推拉门过程中,因量错尺寸致张华损失。张华以此为由拒绝支付装修尾款5600元,陈丽于是来到综治中心求助。
人民调解员李林了解了纠纷详情后,第一时间把张华约来综治中心,开展面对面调解。起初,双方情绪激动,互不让步,现场火药味很浓。经验丰富的李林立即把两人分开,分别做工作,从情理法多个角度释法明理、耐心劝说,不到一个小时便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张华现场微信转账4500元。这一对当事人前脚刚走,从桃园镇赶来、从事建材生意的任女士便踏进调解室,就一起经济纠纷寻求人民调解……
近年来,埇桥区深入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在矛盾分析的准入、矛盾的精细化办理、矛盾化解的闭环管理三大关键环节上深耕细作,着力完善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工作闭环,着力建设以法治为纲、以解纷为题、以情理结合为支撑、以心理疏导为补充的“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综治中心。
埇桥区综治中心采取“重点部门集中常驻、一般部门轮换入驻、涉事部门随叫随驻”的形式,在公检法司4家政法部门和人社、住建等7大行业部门入驻的基础上,推动区法院民商事立案、行政立案、诉前财产保全,区司法局法律援助和行政复议等职能窗口入驻,实现公检法司聚力联动、行业部门发力齐动,心理专家、律师等社会力量协力互动,为群众提供“咨询、调解、心理疏导、行政复议、信访接待、法律援助、立案诉讼”等一站式服务,形成“调解优先、行政跟进、诉讼断后”的多元递进解纷体系。
该中心明确了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对受理的矛盾纠纷分类定级,推动化解: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纠纷,通过人民调解,做实做优现场接待、现场调解、现场反馈闭环流程,争取矛盾双方事心双解;对于事实相对复杂、权利义务关系不够明确、存在一定争议的一般纠纷,结合实际,联动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及其他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力量,形成合力、限期办理;针对事实复杂、权利义务关系不清或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民转刑”“刑转命”隐患的疑难纠纷,通过“三源共治”等工作机制,切实发挥统筹协调、督办落实等职能作用,明确职责任务,推进矛盾处置,进而形成“综治中心负责程序性推进、办理部门负责实质性解决”的工作格局。
环顾该中心,工作流程图挂牌上墙,矛盾化解流程一目了然。每每有群众前来咨询,前台工作人员都热情接待,并根据矛盾纠纷类型引导到相应窗口。“中心受理的矛盾类型主要包括商事、医患关系、物业、劳资、土地、婚姻家庭、民间借贷等常见纠纷。”埇桥区综治中心主任赵振介绍,矛盾纠纷进入中心后,人民调解员会率先进行调解,遇有专业问题邀请行业部门协助共同化解。对于不适宜调解或调解不成的,引导当事人通过仲裁、诉讼等法定途径解决,并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和援助。“这样的工作流程,实现了群众矛盾纠纷‘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一体化运行、一揽子解决’。”赵振说。
今年以来,埇桥区综治中心共接待群众2万余人次,解答群众政策、法律等方面咨询1950余件,通过调解渠道解决1922件,形成人民调解卷宗432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740件,审结行政复议案件361件,引导进入诉讼程序16223件。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深做实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多元化解、有序化解,做到让群众‘进一扇门,解万千事’,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防止矛盾升级,筑牢平安建设基石。”赵振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