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资讯 > 县区(园区)

凉亭议事“议”出和谐 六尺巷风“吹”入民心

文章来源:拂晓新闻网浏览量:发表时间:2025-11-04 09:58 责任编辑:大数据中心

泗县运河街道汴光社区玉兰公馆小区的凉亭里,一场别开生面的议事会正在进行。几位业主与社区“两委”、物业负责人围坐一圈,时而热烈讨论,时而哈哈大笑。

“咱们小区推行‘凉亭议事’也有一段时间了,想问问大家,这个新机制有没有实实在在地帮助大家解决问题?”社区党总支委员的开场白刚落,业主彭女士就打开了话匣子:“以前我们单元楼楼顶漏水,反映了半年也没动静。现在通过议事会提出来,当场就定下维修方案,这效率真是没得说!”坐在一旁的李阿姨连连点头:“可不是嘛!我的电动车之前天天‘飞线’充电,既不方便也不安全,但是又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充电。上次在议事会上提出后,充电桩的位置、数量、电价,全都明明白白公布出来,这下心里踏实多了。”

这些发生在居民身边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得益于社区创新搭建的“凉亭议事”平台。在这个看似普通的凉亭里,社区建立起了从议题收集、联席会商到限期办结、公示反馈、定期回访的全流程闭环机制。今年以来,通过这个机制,汴光社区已高效解决辖区内充电桩安装、电梯维修等十余项民生难题。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完善凝聚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夯实社会治理群众基础。

我市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通过健全统筹协调机制,指导各县区制订专项方案,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的指挥协调、统筹指导作用,定期组织协商议事、研究重要政策、部署重点工作、破解难点问题,全面建立“行政村党支部(党委、党总支)-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支部)-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和“社区党委(党总支)-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社区党组织体系,切实把党的领导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强大效能。

服务阵地建设扎实推进。我市深化党群服务中心“八有八建”工作,通过改造现有驿站、盘活闲置资源等方式,建设小区党群驿站,统一配备休息座椅、饮水机、书报架等服务设施,并按照“15分钟服务圈”的要求,推动服务阵地前移、窗口下移,集中部署开展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亮服务、亮成效“五亮”行动。

干部培训体系不断完善。依托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平台和市县党校等资源,将基层治理作为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社区工作者培训的重要内容。深化“头雁跟飞促振兴”专项行动,选派村党组织书记及后备干部赴沪苏浙地区跟班学习,全面提升村(社区)干部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

矛盾调解机制创新丰富。各县区围绕“五有”建设目标和“五个规范化”任务,建设集信访接待、多元调解、诉讼服务、行政复议、法律服务、心理咨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服务中心。基层涌现出“家事调解闺蜜团”“五老调解室”等特色调解队伍,多个法庭创建特色调解品牌,将法治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德治教化作用日益凸显。指导泗县泗州戏剧团创排泗州戏《六尺巷》等剧目,通过“送戏进万村”展演活动、设立“六尺巷”景观小品、播放公益微视频、发布公益广告、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基层宣讲活动等方式,推动在全市形成人人知晓“六尺巷”故事、事事懂得礼让道理、处处彰显和谐精神的浓厚氛围。

群众议事渠道持续畅通。“干群夜话”“围楼夜话”“村民说事会”“小区会客厅”“评理说事点”等活动常态化开展,通过和群众“唠家常”,了解掌握群众看到的、听到的社会问题、矛盾纠纷、群众诉求等社情民意,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与群众满意度,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挖掘运用“六尺巷工作法”蕴含的道德内涵,加强“六尺巷工作法”学习理解和运用,做细做实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让“六尺巷工作法”从理念转化为基层干部的自觉行动,努力实现矛盾化解更高效、基层治理更和谐。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