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黄圩镇红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振奎:
从“输血依赖”到“自我造血”的华丽蝶变
泗县黄圩镇红星村,曾因产业零散、治理薄弱、集体经济“家底薄”,长期徘徊在发展的“慢车道”。直到2024年,这个村迎来了转机。为探寻发展新路径,当年5月,红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振奎远赴杭州市临平区塘栖街道塘栖村“拜师学艺”。这场“跟飞”学习之旅,不仅让他目睹了塘栖村以“一颗枇杷”撬动三产融合、以“晨跑办公”拉近干群距离的鲜活实践,更让他找到了破解红星村发展难题的好方法。归来后,王振奎将所学经验转化为实干动能,结合红星村实际精准发力,在产业发展与基层治理一线担当作为,推动这个曾经的“输血村”逐步焕发出“造血”活力。
航拍泗县黄圩镇红星村党群服务中心。本报记者 蒋帮煜 摄
塘栖取经 解锁乡村发展“密码”
塘栖村的“晨跑工作法”,是王振奎最先关注的治理亮点。每天清晨,村党委书记都会带领村干部、网格员、村民组长组成“晨跑团”,准时在党群服务中心集结,沿着村间小道开始晨跑。跑出来的不仅是干部的精气神,更是上百本记录着村庄变迁的“晨跑笔记”。“跑着办公”的模式,让干部真正下沉到群众中,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也让干群关系越跑越近。村党委书记那句“农村工作,离群众近一点,问题就少一点”,让王振奎对基层治理有了全新认知。
“同样是靠农产品吃饭,咱们红星村村民守着几亩地种传统作物,塘栖村却把‘一颗枇杷’做成了产业链!”塘栖村以“一颗枇杷”撬动三产融合的发展路径,让王振奎看到了特色产业的无限潜力。作为“枇杷之乡”,塘栖村没有局限于单一的枇杷种植销售,而是深挖资源,打造“三众三园”集体经济模式。共富果园里,除了枇杷,还种植了草莓、葡萄等水果,配套采摘、垂钓等项目,直接带动周边农家乐生意红火。皮划艇、丛林穿越等游乐设施齐全,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游玩。村里还建成乡村共富研学中心,开设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课程。“原来农业生产还能和旅游、培训结合起来!要是红星村能盘活土地资源,搞点特色种养加休闲体验,村民收入肯定能上一个台阶。”王振奎说。
让王振奎深受触动的,还有塘栖村“支部领办、党员带头”的党建引领模式。村里构建起“塔尖引领、塔身支撑、塔基稳固”的发展架构:“塔尖”由村党委牵头,负责顶层设计,从产业规划到项目落地全程把控;“塔身”是党员骨干、致富带头人组成的攻坚队,主动认领最难的任务;“塔基”则是全体村民,通过入股、务工等方式参与村庄发展。在发展文旅产业初期,村民担心投资有风险,党员们率先带头认筹股份,拿出自家闲置农房改造成民宿;美丽乡村建设中,党员们主动拆除自家院外的违建,带动村民纷纷响应。正是这种“支部挑大梁、党员当先锋”的氛围,凝聚起全村发展的合力,让塘栖村从“各自为战”走向“抱团致富”。
在塘栖村学习过程中,王振奎的笔记本记得满满当当:“晨跑工作法”的民情收集机制、“三产融合”的产业布局思路、“党建引领”的队伍建设模式,每一项实践都直指乡村发展的关键痛点。这些鲜活的经验,不仅让王振奎看到了塘栖村蜕变的底层逻辑,更为红星村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清晰路径。
产业破局 激活集体经济“引擎”
回到红星村,王振奎没有丝毫耽搁,第一时间召集村“两委”班子成员围坐在一起,分享塘栖之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他结合红星村长期以来产业零散、集体经济薄弱的实际情况,提出“党建引领、产业先行、多元发展、惠民增收”的总体思路,明确以党支部领办的瑞丰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专业合作社为核心抓手,带动全村产业从“散”到“聚”、从“弱”到“强”转变。为了统一班子思想,他还拿出在塘栖村收集的资料、拍摄的照片,对照红星村的资源禀赋逐条分析,最终凝聚起“盘活现有资源、拓展多元业务、带动群众增收”的发展共识。
为了把塘栖村规模化经营的经验落到实处,解决村里土地碎片化、耕作方式落后的问题,王振奎带领村“两委”成员分片包干,挨家挨户上门走访村民作思想工作。面对部分村民“不愿流转、怕受损失”的顾虑,王振奎耐心讲解土地集约后的统一规划、统一农机作业、统一技术指导等优势,承诺“保底收益+年底分红”的保障机制。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成功集约村内2032余亩土地,全部交由合作社统一运营。同时,合作社自筹资金购置了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植保无人机等全套农业机械设备,不仅承接了村内的“一喷三防”、秸秆离田、代耕代种等业务,还主动拓展周边村庄市场,凭借专业高效的服务赢得了认可。为了延长产业链,王振奎又积极对接县城及周边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签订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长期收购协议,开展清选、包装等初加工业务,让农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
为了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村民,王振奎始终坚守“惠民”初心。合作社的农资销售业务坚持为村民提供9折优惠,还免费送货到田间地头;农机服务优先保障本村村民需求,平均收费比市场价格低10%-15%;土地流转的村民不仅能拿到保底租金,年底还能参与合作社分红。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红星村的产业发展成效显著。2024年,合作社农资销售额达19万元,为村集体带来9万元收益;农机服务创收突破60多万元;土地集约经营为村集体创收40万元。红星村彻底摆脱了“输血依赖”,实现了“自我造血”。“我们下一步将继续整合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业与电商、旅游深度融合,加强与周边村庄的产业协作,打造连片发展的产业集群,让红星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王振奎表示。
效能提升 打造乡村善治“样板”
为了将所学经验融入本土实际,王振奎以镇级综治网格为依托,大胆整合党建、农业、应急等多方力量,构建起“全科网格”体系,实现治理资源全域覆盖、协同发力。借鉴塘栖村的精细化管理思路,结合红星村的人口分布与村落布局,推出“邻长工作法”。以15-20户为一邻,经村民自荐与推荐,选拔出一批在村里有威望、责任心强的党员干部担任“邻长”,并明确“四访四问四报四到”工作职责,让每一位“邻长”都成为政策宣传的“小喇叭”、民情收集的“顺风耳”、矛盾调解的“和事佬”、为民服务的“贴心人”。
为了让这套治理机制真正落地生根,王振奎带领村“两委”干部逐户走访,宣传政策,耐心解释,争取村民支持。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红星村成功搭建起“1个党群服务中心+5个综合网格+70个微网格”的治理架构,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治理网络。如今,村民遇到问题,第一时间便能找“邻长”反映,问题层层上报,迅速流转处理,入格事件办结率达到92.4%。村里的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高涨,群众的满意度也直线上升,曾经一些棘手的矛盾纠纷在网格的精细管理下迎刃而解。
塘栖村通过一系列活动,团结村民力量、共建美丽家园的工作方法给王振奎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深知,红星村要实现长远发展,转变村民观念、改善人居环境刻不容缓。于是,他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分享塘栖村的成功经验,鼓励村民摒弃陈规陋习,养成讲卫生、爱整洁的生活习惯。同时,开展“美丽庭院”“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设立荣誉榜,给予物质奖励,以榜样的力量激发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内生动力。
针对村庄环境顽疾,王振奎发起以“河道净化、墙面美化、环境绿化”为目标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对主干道沿线垃圾堆积、河道污水横流、农户鸡鸭散养等问题,组织专项整治小组,定期巡查,集中清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对村庄道路进行硬化拓宽,安装路灯,实施绿化工程。如今,红星村的道路平坦宽阔,夜晚灯火通明,河道清澈见底,处处绿树成荫,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一年多来,王振奎将塘栖村的先进经验与红星村的实际深度融合,带领红星村在产业发展与基层治理两条赛道上齐头并进,让红星村实现了从“输血依赖”到“自我造血”的华丽蝶变。展望未来,王振奎表示,将继续探索创新,推动产业融合升级与治理效能提升,努力把红星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让乡村振兴的光芒照亮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