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资讯 > 县区(园区)

泗县墩集镇石梁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陶继东:

小草莓撬动乡村大产业

文章来源:拂晓新闻网浏览量:发表时间:2025-09-15 08:51 责任编辑:大数据中心

航拍泗县墩集镇石梁河村草莓大棚。记者 蒋帮煜 摄

在乡村振兴的广袤蓝图中,泗县墩集镇石梁河村以草莓产业为笔,书写了产业兴旺、村民富裕的鲜活篇章。

2024年3月,石梁河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陶继东积极响应我市“头雁跟飞促振兴”专项行动的号召,赴杭州市临平区塘栖街道塘栖村跟班学习。归来后,他立足石梁河村村情,将所学所思聚焦村里的草莓产业,在提升品质、延伸链条、打造品牌上下功夫,精耕细作,做优做强,带动全村形成了草莓新品种培育、育苗、种植、销售、深加工等一体化的产业链,助力农业提质,农民增收。2024年,石梁河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63万元。

学枇杷产业经验 探振兴发展路径

3月份,正是枇杷生长的关键期。陶继东跟随塘栖村村“两委”干部走进枇杷园,只见一排排枇杷树枝繁叶茂,果农们忙着修剪枝叶、疏花疏果,每一个动作都透着“精耕细作”的严谨。“为了让枇杷在最适宜的环境里生长,我们专门配备了土壤检测设备,技术人员定期监测土壤的酸碱度、养分含量,再根据数据制订精准施肥方案。”枇杷园负责人的话,让陶继东对“科技兴农”有了更直观的认知:一颗优质枇杷的诞生,从土壤管理到田间管护,每一环都离不开技术支撑。

在塘栖村,枇杷的价值远不止于“种得好”。陶继东很快发现,当地早已跳出单一种植的局限,构建起一条从“田间”到“舌尖”再到“心间”的完整产业链。在村里的电商服务中心,带货主播对着镜头展示刚采摘的新鲜枇杷,果肉的清甜透过屏幕传递给全国网友;深加工车间里,新鲜枇杷被制作成枇杷膏、枇杷酒等,延伸着产业价值。除此之外,塘栖村还将枇杷与乡村旅游深度绑定,举办“枇杷采摘游”“枇杷文化节”等活动,游客既能体验采摘乐趣,又可以品尝深加工产品,让一颗枇杷串联起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乡村文旅三大领域,形成“种植+加工+文旅+销售”的融合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以果兴业、以果富民”的良性循环。

与当地种植大户的交流,也让陶继东深受触动。“品牌就是生命线!”种植大户们口中的这句话,道出了塘栖枇杷长久兴旺的关键。多年来,通过强化品质管控,塘栖枇杷不仅拿下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更通过持续举办枇杷文化节,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与附加值,让小小枇杷蜕变成带动乡村发展的“黄金果”。

通过跟班学习,陶继东认识到,乡村产业振兴从来不是“种好果子”就够了,更要做到“卖得好”“品牌响”。塘栖枇杷的成功路径,也为石梁河村草莓产业升级指明了方向——以科学种植筑基、以产业链条延伸、以品牌文化赋能。

强草莓品质根基 结富民增收硕果

“塘栖枇杷‘种得好’,靠的是精细化管理和科技支撑,咱们的草莓也得走这条路!”回村后,陶继东首先将“质量提升”作为突破口。他牵头组织种植户、草莓经纪人召开多场座谈交流会,把在塘栖村学到的“品质为先”理念分享给大家,从草莓育苗、水肥管理到病虫害防治,逐一梳理种植环节中的短板,明确质量提升的具体标准。

光有理念还不够,技术支撑是关键。陶继东主动对接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邀请农业专家不定期走进草莓园,现场查看草莓生长情况,针对土壤改良、花期管理、果实膨大期养护等关键环节给出专业方案,还手把手教种植户使用科学的种植工具和管理方法。在科技赋能下,石梁河村草莓的优质果率显著提升。不少种植户笑着说:“跟着专家学、照着标准种,草莓长得又大又甜,产量也比以前高了!”

借鉴塘栖村将枇杷打造成“黄金果”的品牌化经验,陶继东心里也有了盘算:“咱们的草莓也得有自己的‘名片’!”为了延伸草莓产业价值,他四处考察洽谈,最终与安徽丰粮酒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共同研发“墩果果”品牌草莓酒。这款融合草莓清甜与醇厚酒香的草莓酒一经推出,便凭借独特风味赢得了市场青睐,让草莓的价值实现从田间到餐桌再到货架的跨越。

在品种选择与销售布局上,陶继东同样延续塘栖村“全链发展”的思路。目前,石梁河村培育种植“红颜”“宁玉”“粉玉”“白雪公主”等十余个草莓品种,既有甜度高、口感软糯的经典品种,也有颜值出众、适合礼盒包装的特色品种,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为了确保品质稳定和销售顺畅,村里实行“统一种植标准、统一收购销售”的模式,从源头把控草莓质量,再通过订单式销售发往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积累了不少长期合作的客户。

线下稳扎稳打,线上也迎头赶上。今年1月,石梁河村草莓开启“云端售卖”。短短一个月时间,线上订单突破5000份,销售量超1.5万斤,为村里草莓产业打开“线上+线下”双轨发展的新格局。

谋产业升级新篇 启乡村振兴未来

初秋的石梁河村,虽暂别草莓缀满枝头的丰收景象,却处处透着产业发展的蓬勃生机。

记者来到石梁河村草莓育苗基地,阳光洒在整齐的苗床上,翠绿的草莓苗长势喜人,工人们正仔细拔除杂草。“今年我一共培育了20多万株草莓苗,再过一段时间,就能移植到大棚里种植了。”种植户尹兴举向记者介绍,这些培育好的草莓苗,一部分留着自己后续种植,另一部分则销售给村里其他种植户,既帮大家节省了育苗时间,也让更多人拥有优质种苗。看着眼前生机勃勃的幼苗,尹兴举眼中满是期待:“有了好苗打底,明年的草莓收成肯定有保障!”

村委会旁边的连栋大棚改造现场同样热闹。记者看到,施工人员正有条不紊地进行钢架搭建和覆盖薄膜等作业。陶继东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提升草莓产业的硬件实力与技术水平,村里与合肥市福临农农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由该公司全程指导村集体资产连栋大棚全面维修改造,改造内容涵盖保温性能升级、透光设施优化、主体结构加固以及物联电控系统安装等多方面。

“改造完成后,该公司以租赁的方式,利用连栋大棚实施脱毒草莓种植育苗一体化项目。”陶继东说,未来三年内,该公司将依托自身先进的种植技术与培育经验,推动墩集镇镇域内的草莓种苗全部实现升级,通过培育墩集草莓品种资源,为本地及外地市场提供更多优质种苗,帮助莓农从源头提升草莓品质、增加收入。

从育苗地精心培育到大棚改造升级,如今的石梁河村,正以脚踏实地的行动,将草莓产业的基础打得更牢、路子走得更宽。“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本地资源禀赋,以标准化种植为抓手筑牢品质根基,在强链、延链、补链上持续发力,推动草莓产业从‘量的积累’实现‘质的跃升’,让‘小草莓’真正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大引擎’。”陶继东表示。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