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资讯 > 县区(园区)

泗县屏山镇老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善乐:

以“塘栖智慧”助力“蟠龙蝶变”

文章来源:拂晓新闻网浏览量:发表时间:2025-09-09 10:37 责任编辑:大数据中心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每个村庄都在探寻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径。因地处蟠龙山而得名的老山村也曾面临治理梗阻、发展乏力的困境,在和美乡村建设的道路上步履蹒跚。直到2024年3月,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善乐带着全村党员群众的殷切期盼,踏上了前往杭州市临平区塘栖街道塘栖村的跟班学习之路。这个以盛产枇杷享誉四方的江南水乡,用“晨跑工作法”“议事千家宴”等充满活力的振兴实践,为迷茫中的老山村点亮了前行的灯塔。一场关于基层治理革新与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蜕变之旅,就此拉开序幕。

航拍泗县屏山镇老山村。记者 蒋帮煜 摄

以跟班实践

体悟乡村发展真智慧

初到塘栖村,赵善乐便被精雕细琢的村容村貌所吸引。白墙黛瓦,尽显江南水乡的婉约韵味;家家房前屋后鲜花簇簇,绿树掩映,还有精致的庭院,处处可见各种绿植和花卉,充满了生活气息。

“小赵,走,跟我们跑一圈!”塘栖村唐书记的招呼声,成了赵善乐每天雷打不动的“闹钟”。天刚蒙蒙亮,村“两委”干部、网格员就带着民情本在田间地头集合。这便是塘栖村有名的“晨跑工作法”。

跟着队伍走在塘栖的田埂上,赵善乐看到的是别样的景象:村干部弯腰查看稻田墒情时,能随口说出谁家的秧苗该施肥;路过农户院墙,会熟稔地提醒,“王婶,您家排水管该疏通了”;在村口,几位老人反映灌溉渠漏水的问题,唐书记当场就记在本子上。“我们的会议室在田埂上,办公桌在群众家门口。”唐书记的话让赵善乐若有所思——原来基层治理可以离群众这么近。

让赵善乐印象最深的,是塘栖村举行的“千家宴”。村民、乡贤、商户围坐在一起,品尝各家拿手菜,宴席上的话题离不开村里的事。“东头的老桥该修了”“景区停车场不够用”“年轻人返乡创业能不能给点扶持”……村民们敞开说,村干部逐条记。更让赵善乐惊讶的是,因宅基地纠纷冷战半年的两户人家,在村干部和村法律顾问的调解下,端着酒杯解开了心结。“矛盾藏在心里会发酵,摆到桌面上才能化解。”这场别开生面的宴席,让赵善乐读懂了基层治理的“烟火气”与“向心力”。餐桌上的家常菜里,藏着的是村民对家园的牵挂;推杯换盏间的话语中,凝聚的是众人共建乡村的热忱。当矛盾在坦诚沟通中消融,当诉求在集体商议中明晰,这场宴席便成了凝聚民心的纽带,更化作推动乡村发展的动力。

离村那天,塘栖村的河水依旧潺潺。赵善乐的笔记本里,记满了晨跑路线、培训课程表,更记下了“党员要当排头兵”“治理要靠众人拾柴”的深刻感悟。他知道,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经验,终将在老山村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以创新思维

绘就文旅融合新画卷

行走在泗县屏山镇老山村中,干净整洁的乡间道路、错落有致的农家庭院、和谐淳朴的乡风民情、独具特色的文化公园,构成一幅美丽画卷,映照在赵善乐欣慰的目光里。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如今却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地。这翻天覆地的变化,离不开赵善乐跟班学习得来的宝贵经验。

回村的路上,赵善乐便反复琢磨“村庄既要富,也要美”这句话。一个清晰的发展思路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形——以文化旅游产业为抓手,让老山村实现蝶变重生。

说干就干。赵善乐第一时间组织村“两委”班子开会,统一思想后,便着手硬件设施改造。他敏锐地抓住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土地“增减挂”等政策东风,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参与村庄改造。那段时间,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穿梭在村里的各个角落,解决村民的疑虑和难题。经过不懈努力,163栋规格统一、具有徽派建筑特色的乡村别墅拔地而起,成了老山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紧接着,村民健身中心、文化活动广场、红白事大礼堂等配套设施也相继建成,村民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提升。

硬件设施跟上了,赵善乐又开始琢磨如何丰富旅游业态。他多次外出考察,最终成功引入泗县龙凤乐园项目。为了让项目尽快落地,他主动协调土地办理手续,全程跟踪项目建设进度。2024年“十一”期间,龙凤乐园这个集游玩、露营、写生等功能于一体的亲子旅游空间,一下子吸引了众多游客,共接纳游客3万余人次,让村民们尝到了发展旅游产业的甜头。

受塘栖村“四季情暖”主题活动的启发,赵善乐依托村里的“六园一街”等旅游景点,精心策划了“四季”旅游活动。春天,乡“春”旅游文化节,吸引了踏青的游客;夏天,蟠龙山美食一“夏”,让人们大快朵颐;秋天,农民“秋”收节,让游客体验丰收的喜悦;冬天,老山“冬”日庙会,洋溢着浓浓的年味。这些活动的推出,让老山村一年四季都有看点、玩点,年吸引游客50余万人次。

以实干精神

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在塘栖村跟班学习时,我深刻体会到一支有战斗力的党员队伍,就是乡村发展的‘主心骨’。”赵善乐的这句话,道出了老山村治理的核心思路。学习结束,他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思考,在老山村的土地上埋头苦干,通过锻造先锋队伍、创新治理机制,让这个村庄的基层治理工作焕发新活力。

锻造先锋队伍、筑牢治理根基是赵善乐回村后的首要举措。他迅速启动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邀请县镇领导干部来讲政策理论、农业专家来传实用技术、致富带头人来授经营经验。围绕粮食安全、科技赋农、文旅发展等主题,开展5期培训,183名党员干部在课堂上“充电蓄能”,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为了让理论学习真正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效,赵善乐借鉴塘栖村的“晨跑工作法”,组建了8支由村干部、网格员组成的骨干队伍。每天清晨,这些“跑腿员”带着民情记录本,穿梭在田间地头和农家院落,倾听村民诉求,记录群众期盼。一年时间里,共收集132条民情信息,其中90%以上的问题都在三天之内得到解决。党员干部也从“会议室里表决心”转变为“田埂边上解难题”,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信任。

塘栖村通过“千家宴”化解矛盾、破解基层难题的创新治理场景,让赵善乐深有感触。他将老山村原本分散的“乡贤调解”“庭院议事”等方式整合升级,依托“数字乡村管理平台”,打造出“线上议事厅+线下解心室”的双轨机制。村民既可以通过小程序“背对背”反映诉求,也能到调解室“面对面”促膝长谈。首场议事就成功解决了沟赵庄灌溉渠淤堵这个“硬骨头”。

对于一些复杂的矛盾,赵善乐还联动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组建了专项法律支援小组,运用《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条文来破解纠纷。2024年以来,全村共有21起土地界址、邻里纠纷通过这一新机制得到化解,平均议事时长比以往缩短了两天。

从提升党员队伍“强能力”到创新治理机制“提效能”,赵善乐用跟班学习到的经验激活了老山村的本土资源,让村庄的治理成效不断攀升。在他的带领下,老山村正以“干部干实事、群众得实惠”的生动实践,描绘着基层治理的美好画卷。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