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资讯 > 县区(园区)

砀山县葛集镇白腊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洪鸣:

从“守着金碗讨饭”到“擦亮金碗致富”

文章来源:拂晓新闻网浏览量:发表时间:2025-08-15 10:28 责任编辑:大数据中心


航拍砀山县白腊园村。记者 蒋帮煜 摄

“我们村自打王书记学习回来,可真是大变样!原先坑坑洼洼的土路全铺上了水泥,直通每家每户大门口。以前臭气熏天的垃圾堆,现在都没了影。路好走了、环境美了,我们心里也敞亮了。”提起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洪鸣,砀山县葛集镇白腊园村73岁的老党员周灵库连连夸赞。

“杭州的村子也不是天生就富,关键是大家敢想敢干,把资源用活了!”王洪鸣在回村后的第一次村“两委”会议上说。在杭州跟班学习期间,王洪鸣走访了钱塘区白杨街道邻里社区、义蓬街道火星村等地,深刻认识到白腊园村的三大短板:产业缺乏“触网”思维、环境整治“零敲碎打”、基层治理缺少文化赋能。

面对差距,王洪鸣带领村“两委”班子迅速行动:搭建电商平台让油桃“触网”畅销,实施“户户通”道路改造惠及民生,建设新品种培育基地升级产业,创办“桃花开”红娘驿站培育新风尚……一年多时间里,这个曾“守着金碗讨饭”的村庄,完成了“擦亮金碗致富”的华丽转身。

研学杭城悟新法 锚定振兴方向

2024年4月,带着对白腊园村发展的思索,王洪鸣踏上赴杭州跟班学习之路。从钱塘区白杨街道的邻里社区到义蓬街道的火星村,两地将民生小事办得暖心、让乡村生活充满活力的实践,为他解开了“如何让村民从‘过日子’到‘享日子’”的发展谜题。

走进邻里社区,助餐点里老人捧着热饭的笑脸、志愿者热心服务的身影,让王洪鸣心头一震:“自家村里老人还在为一顿饭凑合,这里却把‘小事’办得暖到人心。”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王洪鸣仔细翻阅民生台账,从行动不便老人的送餐记录到放学后孩子的托管安排,每一项需求旁都清晰标注着党员志愿者的认领信息。“老年助餐点几块钱管饱,采购、记账全公示,大伙信得过才愿意来。”工作人员向他展示台账上的“成本核算表”。“这些细节里藏着让村民放心的诀窍。”王洪鸣深有感触地说。

转战火星村,王洪鸣的脚步更勤了。跟着村干部巡查污水管网。“按村里实际定深浅、巧布局,下雨天从不积水。”村干部说完,王洪鸣立刻在本子上画下简易示意图,标注“白腊园村可参考”。路过村民自建果园,看到游客采摘、园主打包快递,他上前打听:“线上线下一个价吗?快递怎么合作?”得知靠“短视频+采摘游”水果提了价,他当场搜索农产品电商课程,要把“流量密码”学回去。

恰逢火星村召开“环境整治推进会”,王洪鸣在后排认真聆听。村民代表你一言我一语。有人说“村口游园该添些石凳”,有人提“垃圾桶样式得统一才好看”,最后书记一锤定音:“大伙说的都记下来,下周就办!”“环境整治不是村干部‘自说自话’,得让村民觉得‘这是咱家的事’。”王洪鸣在笔记本上重重写下,“让村民参与规划,才能守得住成果。”

返程时,王洪鸣的笔记本已记得满满当当:邻里社区的“党员联户清单”、火星村的“污水管网施工标准”,还有自己手绘的“白腊园村整改草图”。最后一页,他写下感悟:“杭州的‘富’,不在钱多,在于把‘党建’当纽带,把‘民心’当根基,把‘资源’变资产。”

深耕乡土施良策 破解发展瓶颈

带着杭州学习经验,王洪鸣回村后迅速烧起“三把火”,精准破解白腊园村的三大短板,让这个曾经沉寂的乡村焕发新生机。

第一把火:让产业“触网”升级,鼓起村民钱袋子。“刚回来时,看到村里的油桃品质这么好,却因为销路窄卖不上价,心里急得慌。”王洪鸣说,“杭州的电商发展那么快,我就想,能不能把这套经验搬到村里来,让我们的产品也能通过网络走向全国。”

他当即实施“直播兴农”行动,构建“线上+线下”“统购+统销”销售体系。“从选果、包装到物流,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保证送到消费者手里的果子都是最好的。”在王洪鸣的推动下,2024年,白腊园村通过直播带货实现销售额逾2000万元,带动油桃收购价同比上涨18%。同时,引进培育20余个优质桃树新品种,推动建成2000余亩高标准大棚基地。“品种改良是关键,大棚种植能保证果子的品质和产量稳定,这样才能持续吸引客户。”王洪鸣告诉记者,这些举措进一步擦亮了“桃津记”“白腊园村鲜果”等特色品牌,带动农产品溢价率达26%。

第二把火:让环境“脱胎换骨”,提升村民幸福感。“环境整治不是一句空话,得实实在在地干。”王洪鸣说,“我们先从垃圾处理入手,投放了550个垃圾桶,实现垃圾‘日产日清’,让村里不再有垃圾死角。”接着,他又推动修建5.6公里“户户通”道路,直接铺到村民家门口;铺设8500米污水管网,终结“污水横流”现象;将2100米道路进行黑化,让“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成为历史。

除此之外,曾经堆满杂物的荒地,在王洪鸣的规划下,摇身变成了绿树成荫的游园广场。“村民们茶余饭后有个好去处,邻里之间多交流,关系也会更和睦。”村民刘链感慨道,“现在走在村里,脚不沾泥、眼不见脏,比城里小区还舒坦!这都多亏了王书记,他是真的为咱们着想。”

第三把火:让乡风“焕然一新”,凝聚乡村精气神。“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王洪鸣深知这一点。彩礼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村民,很多年轻人因为高额彩礼娶不上媳妇,家庭矛盾也时常发生。

为破解这一问题,王洪鸣创新成立了“桃花开”红娘驿站,招募20多位公益红娘为村里年轻人牵线搭桥。“我们就是要倡导婚事新办、抵制高价彩礼的新风尚。”王洪鸣说,“红娘不仅要牵线,还要宣传新的婚俗观念,让大家明白,幸福生活不是靠高额彩礼换来的,而是靠小两口共同奋斗得来的。”在红娘们的努力下,目前村里已有41对新人喜结连理,婚事新办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村庄蝶变展新姿 共绘富美画卷

如今走进白腊园村,处处是生机勃发的景象。

在油桃采摘园,一排排桃树郁郁葱葱,沉甸甸的桃子缀满枝头,农户们穿梭其间,熟练地采摘、装筐,大家分工明确、干劲十足。“我今年种了30多亩桃树,主要种植‘油蟠9号’品种等。”种植户王闪光对记者说,自家的油桃个大饱满、口感香甜,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销往周边省市,备受消费者欢迎。

穿过村里新修的水泥路,“桃花开”红娘驿站里传来阵阵笑声。推门而入,几名单身青年正坐在桌前,认真填写“相亲个人信息登记表”。表格上不仅有姓名、年龄、职业等个人基本信息,还有“自我介绍”和“择偶标准”。一名年轻人在“自我描述”栏中写下“踏实肯干,收入稳定”,择偶标准则写着“孝顺父母,能一起踏实过日子”。一旁的红娘王梅花介绍:“等他们填完,我们就根据每个人的情况筛选匹配,争取让合适的人早日走到一起。”

来到西梅培育基地,只见一排排西梅树长势喜人,农户们小心翼翼地拨开枝叶,仔细查看果实的生长情况。“我们的桃子主要种植‘中蟠102’‘突围’‘金蟠99’等品种,西梅主要种植‘爱丽娜’‘蒙娜丽莎’等品种。”王洪鸣告诉记者,这些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优质品种,具有果形美观、口感香甜、耐储存运输等特点。

从“守着金碗讨饭”到“擦亮金碗致富”,王洪鸣用实干证明:乡村振兴,既要汗水浇灌,更要思路破冰。“下一步,我们将在产业发展上再深耕,进一步拓展电商渠道,探索农文旅融合新模式,让特色农产品和乡村资源发挥更大价值;在人居环境上再提升,围绕现有基础完善配套设施,让村子更宜居;在乡风文明建设上再深化,丰富文化活动,让新风尚更深入人心。”王洪鸣说。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