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图书馆:打造“全龄友好”文化新空间
“妈妈,我们晚上也一起看书吧!”“好呀,你也是个爱书的孩子。”近日,一场名为“让阅读,成为孩子一生的光”的亲子主题阅读活动在宿州市图书馆温馨开启。孩子们在老师引导下探索书籍的奥秘;亲子家庭沉浸式共读《爱书的孩子》绘本故事,共享阅读乐趣。在实践环节,大家一同动手整理绘本,学习爱书护书知识,最后用DIY手工风琴卡册为这次美妙的阅读之旅留下独特纪念。这场寓教于乐的活动,是宿州市图书馆成功转型为开放式“城市文化客厅”的生动缩影。

宿州市图书馆亲子共读活动现场。尹飞玉 摄
空间重构,营造“全龄友好”文化场域。市图书馆秉持“全龄友好、动静相宜”的原则,科学规划了综合阅览、少儿活动、数字资源、老年阅览等六大功能区。这里既有满足深度阅读的静谧,也有包容亲子互动与文化沙龙的活力,自然采光与绿植交织出“书香+生态”的沉浸氛围。特别设置的无障碍阅读区配备了盲文书籍与助视器,更于细节处彰显人文关怀。智能化服务全面覆盖,从“刷脸入馆”到“扫码即借”,从线下实体到线上海量资源,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无缝延伸。
服务创新,构建“精准滴灌”阅读生态。市图书馆针对不同群体打造分层服务。面向青少年的“阅读伴我成长”计划、服务老年读者的“银龄书香”项目以及深入基层的“流动图书角”网络,精准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同时,通过打造经典诗词诵读会、大运河文化主题展等品牌IP,以及创新的亲子“四能”(能读、能讲、能做、能演)行动,构建了独特的文化影响力。此外,图书馆还积极推行“图书馆+”合作模式,与学校、社区、企业共建服务点,并依托逾1200名注册志愿者的力量,推动文化服务走向社会化与常态化。
文化传承,打造“活色生香”地方文脉。市图书馆系统建设的“宿州历史文献馆”与地方文献数据库,让古籍文献从“藏”于深闺变为“活”于指尖。通过“文献里的宿州”“节日里的宿州”等“历史拾遗”系列品牌活动,以及广受欢迎的“宿图小课堂”短视频,实现了传统文化在新媒体端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传播,让宿州文脉在当代焕发新生。
一系列创新实践,带来了服务效能的跨越式提升。市图书馆年接待读者量从2019年的41万人次迅猛增长至2024年的181万人次,读者满意度连续三年保持在95%以上。如今,这里不仅是市民文化生活的核心场所,更成为外地游客了解宿州的文化打卡地。展望未来,市图书馆将继续发挥“城市文化客厅”的阵地优势,深化“阅读+”跨界融合,持续提升服务品质,创新活动形式,致力于为每一位市民点亮阅读之光,为城市繁荣注入不竭的文化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