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出发 以“质”致远
—解锁我市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密码
工业投资连续19个月保持30%以上高速增长,智算规模位居全省前三……2024年以来,我市紧跟工业数字化转型这一产业发展的大潮流、大趋势,紧盯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这一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不断谋新策、出实招,以创新驱动引领发展,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在新发展格局中,宿州正向“新”出发,以“质”致远。
宿州绿色家居产业园莫尼安高端智能门窗华东生产制造基地项目。特约摄影 丁辉
看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走进宿州绿色家居产业园,安徽企晨家居有限公司投资的年产8000套办公家居项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设,现场机械设备轰鸣作响,不停运转,工人们在机器间穿梭作业。
“整个项目总投资2.8亿元,占地4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预计产后可实现年收入1.5亿元,创税3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50个。”公司总经理潘丁旺向记者介绍,项目目前进入装饰装修阶段,消防水电及附属项目也在同步建设中,预计3月份投入使用。
在闼闼家居科技(安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以往传统木门企业工人密集的生产场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自动化流水线。每隔10分钟,一樘完整的木门就从流水线上下线运往仓库,等待发往全国各地。
该公司行政经理张明向记者介绍,宿州基地4条全自动化生产线每天产能达到2000樘左右,效率比以往半自动化提高了一倍。
目前,宿州基地为闼闼木门生产体系中综合产能产量最大的工厂,也是生产体系中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工厂。“我们每年的技改投入不少于1500万元,以满足下游企业对中高端木门的需求。”张明说。
在宿州绿色家居产业园,越来越多的家居企业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华丽蝶变,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3D模拟技术,实现线上立体模拟设计、个性化定制与线下大规模生产创新融合发展,智能家居企业核心竞争力飞速提升。
据了解,目前,产业园已集聚绿色家居企业200余家,工业年产值突破120亿元,成为皖北地区规模最大、产业链条最全、服务配套最完善的家居产业园区。“顺河木业”“埇桥人造板”入选全国区域品牌百强。
盯新兴产业,奔赴新赛道
2024年8月28日,深圳证券交易所里一声清脆的钟响,让远在数千公里之外的宿州为之振奋。
这声钟响标志着安徽佳力奇先进复合材料科技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佳力奇”)在创业板成功上市,成为目前宿州市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
佳力奇的成功上市,补齐了上市公司在安徽地级市的“最后一块拼图”。
21岁的佳力奇,是一家专业从事航空复材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航空复材零部件行业的重要参与者,承担着众多型号航空复材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和制造。
“佳力奇致力于高性能碳纤维等先进复合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属于新材料产业企业。”安徽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佳力奇的上市有助于为宿州乃至皖北新材料产业集群引入更多资本要素。
佳力奇成功敲钟上市,无疑是以新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业态以及绿色发展“三新一绿”产业集群在宿州大地落地开花的重要标志。
此外,在市发展改革委的帮助下,佳力奇顺利完成了安徽省第五批航空材料重大新兴产业专项任务,并成功申报安徽省航空复合材料结构件先进制造工程研究中心。
作为宿州上市企业的“领头羊”,佳力奇为企业后续上市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目前,我市实现创业板上市企业1家(佳力奇),辅导备案企业2家(皖创环保、新秀化学),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皖创环保、金鼎安全、壹度股份、荷金股份),省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600家。省市后备库企业59家,其中省级27家、市级32家。
观未来产业,勇闯“无人区”
“我们公司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得益于宿州市良好的营商环境。各级政府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主要负责同志包保企业,及时解决企业困难,同时提供各类财政资金扶持,推动和帮助企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日前,安徽大盘特种装备车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1至2年内,公司计划重点投资3亿元,新建氢能源装备制造项目,主要生产氢气运输车和氢能源储存装备,进一步实现产业化升级,产值预计将实现20亿元!”
安徽大盘特种装备车辆有限公司于2011年1月入驻宿州经开区,是专业研发、生产和销售车用CNG气瓶、LNG低温绝热气瓶、长管拖车、管束式集装箱、瓶式气瓶组、液化石油气钢瓶及钢质无缝气瓶等多类型多品种的特种装备制造企业。
“我国装备制造业虽然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但有些领域仍处于大而不强的阶段,需要迎接诸多挑战。当前,装备制造业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卡脖子’技术问题,特别是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刘建生认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对高端装备制造业提质增效至关重要。这就需要企业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大技术攻关力度、研发创新投入,提高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促进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从传统产业到新兴产业,从新兴产业再到未来产业。在宿州,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24年1-12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5.4%,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
“下一步,宿州将在强工兴产上持续发力,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持续构建‘5512’产业矩阵,把宿州的工业‘脊梁’挺起来。”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邵广真表示,将高举高打推进强工兴产“一号工程”,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国字号、省字头创新主体,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推进传统产业焕发新机、新兴产业涌动生机、未来产业抢占先机,同时精准助企,提升服务质效,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