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资讯

四问庄里之“变”

文章来源:拂晓新闻网浏览量:发表时间:2023-10-17 11:09 责任编辑:大数据中心

2020年,萧县庄里镇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73.1万元;2021年,这个数字变成329万元,增长4.5倍;2022年,村集体收入突破千万,达到1191万元。是什么“秘诀”让庄里镇在短短两年时间,实现经济飞速增长?

庄里镇坐落于萧县东南、徐州近郊、皇藏峪风景区核心区,合徐高速、406省道、符离生态旅游大道穿境而过,下辖8个行政村,总人口3.1万人,倒流河流经该镇7个村,绵延15公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优美。

庄里镇文化底蕴深厚,是春秋时期楚国诸侯庄辛故里。金秋时节,记者前往这个安徽省千年古镇,深入探寻其高质量发展的密码,切实感受乡村振兴的澎湃动力。


庄里镇智慧农业产业园。 王紫玉 摄

谁来种地?

——党组织领办,做好土地“文章”

面朝黄土背朝天,一直是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改革开放后,由于青壮劳力多外出打工,农村空心化现象愈发明显,不仅留不住人,集体经济还长期停滞,村民种地积极性不高。如此恶性循环,导致党组织号召力大幅削弱。

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是关键。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破局的关键。

“乡村要发展,必须在土地上做足文章!”庄里镇党委书记杨文亚告诉记者,穷则思进,穷则思变。镇党委不断调研分析论证,认为把群众凝聚起来的关键是建强党组织,农村发展核心要素是抓好土地经营,振兴集体经济的根本路径是土地规模化、科技化、机械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

敲定方向后,2020年以来,庄里镇先后组织镇村干部前往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代村、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塔元庄等地,学习发展现代农业经验。经过学习、调研,庄里镇党委一致认为,发展离不开土地,确切地说,离不开新型集体化经营土地。

思路一变天地宽。2020年10月,庄里镇在全面推行土地托管的基础上,大力探索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新路径、新模式,健全完善“2+1+8+N”工作机制,形成镇村书记“一盘棋、全力抓”的工作格局。每个村由党组织牵头,成立合作社,把分散到一家一户的土地经营权转移到村集体,推行“一村一块田”改革,创新“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社会化服务组织”经营模式,按照村党组织“集土地、合作种”,合作社“种好地、算好账”,农户“地入社、当社员、享分红”分工定位,全力推进。

鼓励引导农户用土地入股入社说易行难。该镇建立固定收益、“固定收益+入股分红”、入股分红三项分配机制。“镇里最大限度让利入社群众,鼓励引导农户入股入社,通过逐户算好成本账、现金账和效益账,向村民讲清楚说明白入股入社的好处。”杨文亚介绍,村民将土地经营权转移到村集体,党组织引导农户以土地、资金入股入社的方式成为社员股东,社会化服务组织以每年土地租金的一半、农资、耕种管收等所有环节的投入费用垫资,与村合作社合作,纯收益按村集体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7:3分成,实现村民和村集体利益的最大化。

同时,该镇通过召开合作社社员大会,确定合作社章程,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合作社理事长。目前,全镇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入社群众2260户6316人,共集约土地20519亩,占全镇可机械化耕种面积的80%左右。

做给村民看,带着村民干。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让这个皖北小镇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金寨玉文化主题公园一角。王紫玉 摄

如何种地?

——拧成一股绳,有甜头又有奔头

“家里的地都租给政府了,不仅能拿租金年底还有分红,我和老伴每天下地干活也能挣不少钱,日子越来越好了。”城阳村的老李头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近年来,庄里镇像“老李头”这样的农户越来越多了,科学种田的氛围也越来越浓了。“现在种地都是技术活,俺们现在都开始学习了。”黄山村村民赵金芳言语中带着些许骄傲。赵金芳的老师便是由庄里镇挑选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中化集团。“引入中化集团,既解决了专业人干专业事的问题,也有利于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经营管理,实现农业生产技术化、专业化、精准化,还解决了农户土地租金等启动资金问题,降低了运营风险,提高了运行效率和效益,起到了‘1+1>2’的效果。”黄山村党总支书记武大永说。

齐心协力干事,效果立竿见影。2022年,庄里镇8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突破100万元,其中城阳村收入突破200万大关,陶墟村收入306万元,创历史新高……

村里富了,老百姓的日子也好了。城阳村党总支书记欧阳爱民告诉记者,年度核算后,村里纯收益按村集体合作社和中化集团7:3分成。再细化合作社收益,净收益的30%分配给社会化服务组织;20%作为发展基金,用于村办合作社扩大再生产;20%用于正向激励,奖励村干部、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等;10%用于社员按股分红;10%作为风险基金,用于以丰补歉;10%用于公共开支及公益事业。

村里富了,为老百姓办实事更有底气。临近中午,城阳村的老年人陆续到村里的“老年助餐点”就餐。因人手不够,欧阳爱民不时“兼职”当“打饭员”。“爱民书记,给我多打点素的,这两天肉吃得有点多。”88岁的蒋正好跟欧阳爱民打着招呼,他每天都和老伴来这里吃饭,有时中午多打点留作晚饭。欧阳爱民告诉记者,“老年助餐点”解决了村里四五十名老年人中午和晚上的吃饭问题。

日前,大蔡村党总支书记蔡璐发了一条朋友圈:“朋友圈里都晒种花,我来晒晒种庄稼,大蔡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经营的土地种啥啥好!”

采访中记者发现,全镇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十足,对发展的观念、态度、热情都变成自觉行动,比学赶超的氛围愈加浓厚。

怎样突破瓶颈?

——抓好“三头三尾”,促进产业融合

粮食不加工,到头一场空;农业没有链,到头没钱赚。庄里镇在做足土地“文章”后,努力发展特色产业,抓好农业“三头三尾”,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为更好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该镇超前谋划,提出“智慧产业”概念,坚持抱团发展,实现土地集中连片,为重大项目落地奠定基础。得益于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集中连片土地的保障优势,2021年,庄里镇申请乡村振兴资金1705万元联建果蔬基地项目,与江苏好七实业集团签订总投资25亿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合作协议,现已投资6000万元,建成庄里镇智慧农业产业园,每年可为4个村增加集体收益200余万元,同时招引江苏绿港集团投资1.83亿元绿色低碳数字农业示范园项目落户庄里。

通过一系列“组合拳”,推动庄里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2021年,全镇8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增长4-5倍,1个村突破100万元,1个村达到77.5万元;2022年,8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过百万元,真正实现了集体、农户“双增收”。

围绕“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庄里镇在做好土地经营的同时,延伸产业链,在生产加工、培育品牌上下功夫,打造“东贡1号”城阳倒流河稻米、“萧香园”红薯粉丝、栾庄“椿枫泉”石磨生态面粉、陶墟中药艾草等农产品品牌……有了特色产品,还得找销路。欧阳爱民和村民一起采用“直播+商品售卖”的模式,把特色农副产品上架到抖音直播间,搭上电商“快车”进入市场,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欧阳爱民由此被村民亲切地称为“网红书记”。

“不管是当村干部,还是做‘带货主播’,都要时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与群众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欧阳爱民表示。

通过规模经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有效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一幅百花齐放的乡村振兴图景正悄然铺开。

怎么继续前行?

——从兜里有钱,到眼里有光

乡村振兴不仅仅体现在物质生活的富裕,精神生活同样不能忽视。“不仅要兜里有钱,更要脑里有货、眼里有光,这个‘货’就是健康的精神财富。精神生活丰富和健康了,老百姓的精气神就有了。”简单的话透露出杨文亚对生活的理解。

走在金寨村的水泥路上,道路两旁的成片墙体彩绘映入眼帘,在扮靓村庄的同时,更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来到金寨玉文化主题公园,只见村民们悠闲地散步、聊天,欢乐又和谐。“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我们村制定了村规民约,整个村不仅环境‘美’了,邻里之间鸡毛蒜皮的纠纷也很少有了。”村民吴英云告诉记者。

采访庄里镇,记者感受最深的是道路的变化。过去乡村给人的印象是“脏乱差”,道路也是坑坑洼洼。如今,农户家门口都是笔直的水泥路。“现在的路比之前平坦多了,路通了,俺们的心也顺了。”脚踏实“地”的感觉,庄里镇的居民最有发言权。

除了道路,庄里镇还大力推动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的升级,其中“文化赋能”是一大特色。该镇紧扣“农文旅融合”,本着“一年四季有风光、四季风光皆不同”的思路,坚持农旅结合、以旅促农、产村相融、景村相融,打造稻花飘香贡米研学基地、绿港绿色低碳数字农业示范园等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休闲好去处。围绕“千村引领、万村升级”要求,庄里镇根据“一村一示范、一村一风景、一村一特色”的工作目标,逐步形成“一村带多村、多村连成片”的“美丽乡村+美丽生态+美丽文化+美丽经济”发展格局,推动“农庄变景区、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民房变客房”的华丽转身。

安徽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安徽省文明卫生乡镇,安徽省森林绿化先进乡镇,全省百个选派村发展典型案例,全市信访工作先进乡镇,全县唯一省级人居环境整治先进乡镇……“庄里模式”赢得了一串串闪光的荣誉,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省内外来此取经者络绎不绝。

青绿千载,山河无垠。倒流河畔的“庄里故事”还在精彩上演,稻田上一群群白鹭翩翩起舞,已经见证并将继续见证这里的沧桑巨变…… (记者 付子峰 王硕 李航)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