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资讯 > 部门动态

邂逅汉韵新风 共绘双城秋色

——2025“双城对望·交换秋天”(徐州行)侧记

文章来源:拂晓新闻网浏览量:发表时间:2025-11-03 10:38 责任编辑:大数据中心

10月29日至30日,宿州市委网信办、徐州市委网信办共同举办2025“双城对望·交换秋天”活动,来自宿州的自媒体人士及网络媒体记者代表20余人赴徐州,感受徐州秀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人文历史和蓬勃的发展态势。

“彭城七里”是徐州老城区内一条南北走向的历史文化轴线,南起云龙山脚下的下圆墩遗址,经徐州博物馆、崔焘故居、户部山、城下城遗址博物馆、文庙等城市景点,北抵古黄河畔黄楼,沿线汇聚235处历史街区、历史建筑、文物古迹等历史文化遗存,是徐州厚重历史的精华、千年文脉的基底。

行程首站,采风团来到云龙山脚下的下圆墩遗址。这座4300年前的城市地标,用斑驳的陶片、神秘的甲骨文与四季浮雕,向大家无声诉说着彭城大地的初代故事。采风团在此聆听讲解员解说这片土地作为“彭城之源”的非凡意义,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就此开启。

“彭城七里既是彭城历史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现代与传统交融的文旅地标。”媒体代表武银凤表示,大家在徐州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置身其中,既领略了徐州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感受了现代都市的繁华。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景区占地面积79万平方米,有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淮海战役纪念馆、淮海战役总前委群雕等景点,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塔前平台,采风团举行庄严的瞻仰仪式。采风团敬献花篮,肃立默哀,随后瞻仰纪念塔,并参观“人民的丰碑——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建成开放60周年图片展”,重温这座精神丰碑的光辉历程,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信仰力量。

淮海战役纪念馆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斑驳的战争文物、一幕幕生动的场景复原,再现了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人民群众倾力支前的壮阔画卷。自媒体代表陈志凯仔细观看,深有感触地表示,淮海战役纪念馆展示了淮海战役气势恢宏的历史进程和伟大胜利的时代价值,昭示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激励着我们要牢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持续创作出更多有温度、有深度的作品,让淮海战役革命历史通过网络平台薪火相传。

紫山艺术村位于铜山区汉王镇中心,环绕紫金山而建,东临拔剑泉与汉王水库,依山傍水的环境中,保留着浓郁的乡村风土人情与传统风貌。近年来,汉王镇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镇为目标,全力打造淮海地区首屈一指的艺术村,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舒适的创作环境和贴心的配套服务,让艺术家乐意来、留得住、发展好。目前,已有20多位从事铁壶、香包、剪纸、陶艺、盘扣的艺术家入驻紫山,开发旅游文创产品10余种,年接待游客量达100余万人。

“从追溯汉史的拔剑泉,到体验乡韵的紫山艺术村,再到探寻文魂的张竹坡纪念馆,这里不仅有特色餐饮、精品民宿与农耕文化体验,更藏着丰富的文化打卡点,处处浸染乡愁与文化韵味,让我们在山水间感受文化、在休闲中触摸历史。”媒体代表宋卿说。

“交换春天/秋天”活动已成功举办多年,现成为对外宣传推介宿州,加强城际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网络文化活动品牌。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宿州和徐州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活动将依托双方城市网络媒体资源,充分调动各自网络从业人员的力量,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进一步提高两地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共同书写网络文明建设新篇章。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