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基层河湖管护体系高效运行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适合地方特色的全县域基层河湖管护路径,围绕河道、沟渠、村塘等各类水体保护与治理,以体系构建、资源保障、协同推进、多元参与为重点,逐步搭建起覆盖全域、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的基层河湖管护体系,推动区域内河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让基层河湖管护工作从“有部署”向“见实效”稳步迈进。
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制度体系。印发《宿州市加强河湖管理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宿州市健全县域河湖管护体系工作方案》,明确“县(区)负总责,乡镇分段负责,各级河湖长对本辖区相应河湖管护负直接责任,各部门对河湖和小微水体日常管护进行指导”的责任体系。目前,全县域河湖管护名录已初步建立,其中河道191条、沟渠876条、村塘7238个。
强化队伍建设,配齐人员设备。对纳入名录的河道、湖泊,在乡镇属地管理基础上,通过政府采购委托第三方公司,成立灵璧县水利工程清洁养护有限公司以及萧县清流河道保洁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专门协助乡镇开展河湖日常管护工作。对于沟渠及小微水体,筹措生态环境补偿资金等,购置打捞船、保洁船交由乡镇使用。截至目前,全市共聘请管护员2278名,购置保洁船263艘,河湖有人管的局面已初步建立。
强化建管协同,保障管护资金。与市水投公司对接,对全市河湖水域岸线资源开展调查,制定河湖水域岸线资源利用方案,指导全市水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对于全市45条城市黑臭水体和1640条农村黑臭水体,全面落实建管协同,由政府与建设单位签订协议,明确管护周期和管护要求,每季度进行考核评价。
强化社会参与,试行以河养河。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河湖管护的新模式,着力破解“管护资金短缺”难题,推动河湖管护从“政府买单”向“多元共治”转变。成立新汴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对新汴河城区段及埇桥区部分水库进行合理开发,以水养水,补助河湖日常管护资金。提升河道除涝能力,开展“以河养河”试点工作,由养殖公司负责试点河段水草打捞和水面保洁工作,经多月检测,河道水质较先前有所提升,水体杂物及时清除,水体透明度增加,生态环境大为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