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资讯 > 部门动态

知风晓雨护民生 气象科普谱新篇

——市气象局志愿服务品牌建设纪实

文章来源:拂晓新闻网浏览量:发表时间:2025-08-27 15:12 责任编辑:大数据中心

在风云变幻间读懂自然密码,在防灾减灾中筑牢安全防线。近年来,市气象局以“知风晓雨”气象科普志愿服务品牌为笔,通过创作精耕、阵地辐射、服务下沉、网格联动等举措,持续绘就护航生命安全、提升科学素养的民生新图景。

青春领航 涌动科普热潮

世界气象日的校园宣讲、防灾减灾日的社区课堂、科技活动周的乡村科普……每逢重要节点,总能看到宿州“知风晓雨”青年志愿服务队的活跃身影。这支由气象工作者组成的队伍,2023年以来已累计开展科普活动130余次,覆盖群众8000余人次。在一场场宣讲的实践淬炼中,队伍专业素养持续提升,多人荣获“安徽省气象科普传播大使”“安徽省最美气象科技工作者”等称号。2024年,队伍荣获“全国优秀气象青年志愿服务队伍”表彰。

为打通科普服务“最后一公里”,市气象局联合应急管理部门打通乡镇、街道“神经末梢”,组建一支2900余人的基层气象信息员队伍,通过将气象科普职责嵌入网格管理体系,织就一张覆盖全市的“气象信息网”,让“气象+减灾”服务直抵千家万户。

阵地育壤 点燃科学星火

2024年5月,宿州市第二中学的校园里热潮涌动。作为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示范校园气象站),这里正举办“气象科技前沿进校园”讲座,学生们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后面对面交流,在互动中探索气象奥秘。

这样的场景只是气象科普阵地建设的缩影。近年来,市气象局系统整合科普资源,常态化开展“气象开放日”活动,年均接待研学参观超300人次,多次获评全国科普日、全国气象科技活动周优秀活动。同时,深化部门协作,构建“大科普”格局,与科协、教育部门联合举办全市中小学生气象科普竞赛,多支学生队伍在全省、全国气象科普知识竞赛中屡创佳绩。

如今,全市已建成17家国家级、省级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示范校园气象站)及省级科学技术普及基地。2023年,宿州市气象局荣膺“安徽省科普示范单位”。这片精心耕耘的气象科普沃土,正孕育出科学普及的累累硕果。

指尖触达 凝聚云端“智汇”

线下科普如火如荼,线上科普也精彩纷呈。近年来,市气象局坚持守正创新,精心制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气象科普宣传产品,《风G郎不寻常的气象之旅》《解密“大泽风云”背后的气象密码》等作品在全国和全省气象科普讲解大赛中斩获一等奖、三等奖等奖项。

为让防灾减灾知识加速跑在灾害前,市气象局创新建立“一过程一策”伴随式气象科普宣传机制,针对台风、暴雨、高温、寒潮等重大天气过程,推出《主播说科普》《台长说天气》系列作品,依托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矩阵,让防灾减灾知识以更便捷、更鲜活的方式直达公众指尖。作品累计浏览量突破百万,相继被中国气象局、《安徽日报》等转发推荐,成为灾害性天气中的科普“定心丸”。

田埂课堂 浇灌润农“雨露”

“寒潮即将来袭,建议种植户及时采取熏烟、喷水、覆膜等措施加强防护,最大程度减轻低温影响……”2025年3月,一场“赏梨花 逛气象科技小院”直播活动在砀山县杨庙村梨园内展开。面对“倒春寒”威胁,气象专家架起“云端诊室”,为梨农开出精准“御寒处方”,吸引近万名网友在线互动。这一幕,正是气象科普直抵田间地头,零距离服务“三农”的生动写照。

自2024年起,市气象部门创新打造砀山酥梨、泗县金丝绞瓜等气象科技小院,着力构建“农业+气象+科普+技术推广”的新格局,深入开展“千乡万村气象科普江淮行”活动,联合涉农部门开展农情调研、专家讲座20余次,将防灾减灾知识和农技指导送到田间地头,让气象科技在田野扎根结果。

从科普基地到云端矩阵,从校园课堂到梨园垄上,气象科普的浪潮持续涌动。市气象局将持续深耕“知风晓雨”志愿服务品牌,以更精准的服务把脉风云、传播科学,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注入澎湃动能。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