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琢方寸之绿 织细民生幸福
漫步宿城街头,转角处的惊喜总在不经意间涌现,繁华商圈旁,“绿色客厅”供人驻足休憩;邻里楼栋间,“共享花园”成为社交新场景。这些星罗棋布的“口袋”公园,正以“方寸之绿”撬动城市微更新,让“开门见绿、推窗见景、移步有花”从愿景变为市民触手可及的日常,更在细微处织就一张覆盖全城的民生幸福网。
八一游园。记者 苏洋 摄
闲置空间变身“幸福角落”
“以前这片空地堆满杂物,现在变成小公园,饭后带孙子来遛弯,舒心。”家住金海大道游园附近的王大爷口中的变化,正是宿州“见缝插绿”工程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市城管局以城市更新为契机,将目光投向街头边角、闲置地块等“被遗忘的空间”,通过精心规划设计,让芳园路游园、港口路游园、纺织游园等一批“口袋”公园接连亮相。
数据见证变迁:目前宿城已建成各类公园绿地166个,其中“口袋”公园97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96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超91%,“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色梦想照进现实。
“口袋”公园装着大民生
“口袋”公园虽小,却是对民生需求的精准回应。市城管局坚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让每个公园都有专属“性格”。拂晓大道与银河一路交叉口西南角的启航园里,环形跑道、健身墙与儿童活动区相映成趣,成为全龄段休闲乐园;三八河交叉口游园以自然生态为底色,乔灌草复层栽植勾勒出层次分明的景观画卷;南苑游园融入“宿州八景”历史元素,让市民在休憩中触摸城市文脉。
功能的多元融合更显贴心。2000余件健身器材、100余处运动场地,让“口袋”公园变身“健身驿站”,助力打造“15分钟健身圈”;三角洲公园等场所的“园林书屋”365天不打烊,3000余册书籍与自然景致无缝融合,成为市民静心阅读的“城市书房”。从儿童嬉戏到老人健身,从文化体验到阅读放松,“小口袋”里装下的是沉甸甸的“大民生”。
微更新激发城市活力
“沿着绿道,一路能经过四五个公园,风景美,还方便。”市民李女士常沿着沱河绿道骑行,这条串联起沱河健康公园、御湖游园的绿色动脉,正是宿州绿道网络的一环。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级绿道200公里,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将97个“口袋”公园与16个综合公园、53个社区公园连点成线、织线成网。
标识标牌清晰指引、服务驿站随时补给、观景平台尽览风光……绿道不仅串联起自然与城市,更激发了城市有机体的活力。15处公园绿地开放共享,供市民露营野餐;户外劳动者服务驿站提供暖心服务;“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与“15分钟健身圈”交相辉映,让绿色成为宿州最动人的底色。
如今,“口袋”公园已深深嵌入宿州的城市肌理,成为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方寸之间的绿意,既是城市的“呼吸阀”,也是民生的“温度计”,在细微处见证着城市的成长,丈量着幸福的深度。宿州用微更新的巧思,让每一片绿色都成为民生幸福的注脚,书写着属于这座城市的温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