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资讯 > 部门动态

主动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力融进去,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在纵深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求突破——

融入长三角 宿州加速跑

文章来源:拂晓新闻网浏览量:发表时间:2025-08-20 10:47 责任编辑:大数据中心

宿州新汴河景区。记者 苏洋 摄

运河北端是皖北的“果海粮仓”,运河南端是诗行里的“人间天堂”,缘分从千年前就已注定。如今,因共同富裕的使命,宿州、杭州这两座同处在隋唐大运河上的城市再次牵手、再续前缘,一起实践区域协同发展的伟大梦想。

2021年1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确定宿州与杭州结对合作。远隔千里之遥,杭州、宿州两座长三角区域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携手共进。2023年5月17日,在杭州-宿州结对合作帮扶工作对接会上,“杭州宿州产业园区”正式揭牌,标志着两地共建园区全面启动建设。

“融”促发展

从协同创新到产业共链

走进安徽海尚变频技术有限公司车间,工人们正忙着生产各类机械配套产品。“海尚是2012年成立的一家专业从事工业变频器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早先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公司综合管理部总监杜淑梅告诉记者,2018年,企业急需扩大生产用地,恰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皖北地区大力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公司经过深入考察,决定整体搬迁至萧县。

安徽海尚变频技术有限公司工人在车间忙碌。 记者 王明辉 摄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海尚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但是行业内的高端研发人员多集中在上海、深圳、苏州等大城市,让他们到萧县工作生活并不现实。而萧县也缺乏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资源支撑,产业发展往往面临人才短缺、科技壁垒。不过,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一个振奋人心的创新之举——“科创飞地”应运而生。

2023年,萧县在上海市松江区G60松江·中安科创园设立“科创飞地”——萧县·长三角城市联合创新空间,实现“借梯登高”“筑巢引凤”。海尚则成为第一家入驻飞地的企业。

“目前,上海研发中心共有10多名研发人员,都是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高端人才,去年共开发了5个项目。”杜淑梅介绍,2018年,公司刚迁至萧县时营收仅600万元,2024年年产值达到1.5亿元。依托“科创飞地”,“上海智慧”与“宿州实践”之间串起了一条创新链。

除协同创新外,今年以来,宿杭两地积极打造同频共振产业链。上半年,沪苏浙在宿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173个,实际到位资金251亿元;全市吸纳沪苏浙高校院所技术合同成交额6484.9万元,同比增长105%;全市35个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一二三产值达到58.9亿元、同比增长10.8%,绿色农产品在沪苏浙地区销售额26.7亿元、同比增长11.1%。

“融”话合作

从南下取经到双向奔赴

去年以来,我市开展“头雁跟飞促振兴”专项行动,全面推动村党组织书记和后备力量队伍能力跃升,先后组织502名村党组织书记跨越山海、南下取经,将沪苏浙先进理念带回宿州,推动乡村振兴从“点上破题”向“全域开花”转变。

作为“头雁跟飞促振兴”专项行动的参与者,埇桥区夹沟镇镇头村党总支书记孔聪聪被派往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丁山河村跟班学习。在那里,他见识了科学治村理念下村庄的高效运转,领略了创新产业模式带来的蓬勃生机。

“学”成归来,孔聪聪迅速行动,以改良“安徽省名特产品”——夹沟香稻米品种作为关键突破口。村集体积极与安徽农业大学开展合作,全力培育富硒新稻种,建成500余亩的可视化溯源基地,让香稻米的品质有了坚实保障,成功恢复香稻米“一家煮饭十家香”的传统卓越品质。

在孔聪聪的带领下,镇头村以“稻”为核心,不断延链补链。香稻米酒、薏米水、手绘稻田明信片、稻田礼盒(伴手礼)等一系列衍生产品相继推出。不仅如此,该村还创新实施“共享稻田”项目,平均每年吸引2000余个亲子家庭参与农事体验活动。这一项目不仅为城市家庭提供了亲近自然、了解农业的机会,也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带动农户户均增收约3000元。

今年以来,宿州市领导先后5次带队赴杭州考察对接,带动市直部门、县区园区对接互访100余次;发布《杭州宿州坚持双向奔赴 深化干部人才交流合作》创新案例;《临平灵璧多元合作共赴十年之约》入选第三批安徽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践创新案例;两地共同印发《2025年杭州市宿州市结对合作帮扶工作计划》,细化提出25项具体工作举措……

一项项务实举措带来一串串优异成绩:今年上半年,全市办理长三角一网通办事项815件、淮海经济区跨省通办事项102件;吸纳沪苏浙高校院所技术合同成交额6484.9万元,同比增长105%;举办第三届宿州绿色农产品杭州展示展销会,线上线下累计实现销售额249.1万元,订单总金额2.76亿元。

“融”惠民生

从教育共享到交通互联

山海不为远,千里一线牵。

5月22日,埇桥区教体局与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分别在宿州市第十二小学浍水路校区、宿州市第一小学明月校区联合开展美术与足球学科教研交流活动,进一步深化两地教育教学合作与交流,完善两地赋能、双向奔赴的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携手探索高水平教师发展机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多元化成长平台,共同开创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联合教研活动,是埇桥区与上城区教育结对帮扶、高质量育人合作的深度联动。”埇桥区教体局教研室主任梁好表示,两地教师通过理念与创新的交流、理论与实践的磨合,实现资源共享、研学共进、教师共训,以教师专业成长携手推动两地教育协同发展。

中铁一局施工人员在淮宿蚌城际铁路铺轨施工现场作业。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随着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宿州与杭州在教育、交通、医疗等领域的合作持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群众感受到一体化发展带来的“红利”,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社会民生共建共享。与沪苏浙地区共有25个医疗卫生合作项目,萧县中医院挂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医院合作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萧县人民医院合作医院揭牌,合作共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宿州分院。 各县区与杭州市结对城区50所学校建立结对关系,持续打造“尚智学”教育品牌、推进“云上运河”项目。组织29名市劳模赴杭州开展疗休养活动。与杭州市联合举办2025年春风行动暨对接长三角“泗杭”“泗甬”专场招聘活动、2025年“就业帮扶 真情相助”就业援助月专项招聘活动、2025年临平-灵璧劳务协作专场招聘活动等。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宿州成功入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名单。徐淮阜高速公路宿州段建成通车,淮宿蚌城际铁路、合新高铁泗县段、宿固高速、徐砀商高速等项目加快建设,宿遂高速等项目有序推进。

运河不老,友谊长存。宿州、杭州两座千年古城必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下焕发新生机。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