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宿州市中支
深耕支付服务 赋能乡村振兴
近日,记者从人民银行宿州市中心支行获悉,该行以“支付为民”为初心,以“便民惠农”为重点,以推广移动支付便民工程为抓手,以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力军,立足农村地区多样化支付需求,积极优化农村支付服务,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改造升级,融合发展,助农取款服务点提质增效。根据乡镇和行政村规模、人口数量和地理位置等情况,科学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因地制宜将部分助农取款服务点升级为惠农金融服务室,新增现金汇款、转账汇款、代理缴费、国债购买预约登记、残损及小额人民币兑换登记以及国债、征信、反假货币、扫黑除恶、反电信网络诈骗、支付服务、金融维权等知识宣传,极大丰富助农取款服务点业务功能。大力推进惠农金融服务室与农村电商融合发展,实现“一室多能、一网多用”,切实畅通农村地区信息流、资金流、商品流。加大农村地区ATM机、转账电话、智能POS机、聚合收款码等受理终端布放。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市共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778个,其中加载电商功能助农取款服务点232个、升级成惠农金融服务室203个;布放ATM机1259台、转账电话1908台、POS机14521台,1353个行政村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
健全机制,拓展场景,移动支付便民惠农。印发《宿州市移动便民支付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发挥移动支付对优化受理环境建设、深化便民场景应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作用。夯实农村地区交通出行、校园、生活服务区等核心场景建设,形成一批市场影响大、示范效应强、引导效果好的移动支付标杆场景,实现公交、学校、菜场、医院、连锁药店、公共缴费等重点便民领域“云闪付”场景全覆盖。
根据市场活跃度和支付需求,开展手机号码支付涉农场景推广示范村建设。依托助农取款服务点,将“手机号码支付示范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站”“国债下乡示范村”“反假货币宣传站”有效融合,创新推出“金融集成综合服务点”模式,定期开展普惠金融宣传活动。通过“手机号码支付+产品”“手机号码支付+产业”“手机号码支付+场景”“手机号码支付+特色”方式,多领域多形式推广手机号码支付业务,拓展手机号码支付特色产业链场景应用。
践行责任,助老适老,“长春花”特色服务暖心亲民。印发《宿州市“长春花”适老化支付服务特色银行网点建设实施方案》,指导涉农银行机构从内外部环境、软硬件设施、服务管理、应急管理等方面对网点升级改造,为老年人支付服务开辟特定空间、绿色通道、专用人工柜台,放置专用座椅、老花镜、血压测量仪等老年人专用仪器,增设带现金存取功能的智能设备。依托金融科技手段,推出加大字版、语音版手机银行,解决老年人“看不清、找不到”的难题,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融入智慧金融;增设助老专员,协助老年人办理业务,以“声音响、语气缓、语速慢、动作快”的服务方式,做好“进门扶一把、到号有提醒、办理有引导、现金有纸袋、出门有送别”敬老服务;运用移动设备延伸服务触角,为部分留守或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贴心上门或远程服务。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市共建设完成36家适老化特色网点,开设便捷窗口数量502个,适老化便捷窗口覆盖率达100%;上门或远程服务老年人700余次,受众人次达3000余人。
创新思路,多措并举,支付知识宣传进村入户。指导涉农银行机构利用厅堂营销渠道,在显著位置摆放宣传海报、折页,加大办理柜面业务客户宣传。发挥网络媒体“成本低、易推广、受众多、传播快”优势,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媒介,通过图片、美篇等形式介绍金融支付知识。借助高考送考、民俗文化节、传统节日、农贸展览会和大型汽车展,深入农村地区学校、商贸街区、集贸市场等区域开展现场宣传。创新采取“老年消保课堂”“金融微沙龙”等新型宣传方式,定期邀约客户参加金融支付知识讲座。今年以来,已在农村地区开展大型集中宣传10次、培训8次,发放宣传资料8万余份。(记者 赵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