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宿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

发布单位:宿州市政府新闻办 发布时间:2024-11-29 16:00
2024年宿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市发改委四级调研员张磊,市发改委服务业和财金科科长王翰林

参会媒体:拂晓报|宿州广播电视台|人民数字|中安在线|宿州发布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9日

发布地点:宿州市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宿州市政府新闻办

发布摘要:介绍2024年宿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展及成效

发布会图片

left right

发布会视频

发布会详情

会场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2024年宿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宿州市发改委四级调研员张磊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2024年宿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展及成效,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宿州市发改委服务业和财金科科长王翰林先生。

下面,我们首先请张局长作介绍。


市发改委四级调研员张磊

张磊:

大家好!感谢新闻媒体对宿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支持。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巩固提升全国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效为抓手,着力打造“信用宿州”新名片,城市综合信用监测指数稳居全国前列。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介绍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一、社会信用基础制度逐步夯实。加快社会信用体系法制建设,开展立法调研,起草《宿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条例》。印发2024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依法编制市级公共信用信息数据清单,修订信用修复管理暂行办法,全面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化水平。建立全市“双公示”工作核查长效机制、政务失信隐患线索报送机制。持续开展失信约束制度清理规范工作,全市信用措施全部于法于规有据。

二、信用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开展“数据归集专项行动”“双公示”月度评价、季度评估等,市信用平台已累计归集数据超6.2亿条【其中“双公示”信息438万条,5类行政管理信息74万条,纳税、水电气、不动产、“三农”等重点领域信用信息超4500万条】。深化信用档案与基础报告应用,大力推广企业、自然人公共信用信息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通过信用网站、一体机自助报告机等系统,累计提供报告超18.4万份。

三、全流程信用监管持续深化。信用承诺嵌入部门业务流程,与政务审批平台对接,常态归集信用承诺及履行情况信息超264万条。设立国家综合信用评价结果查询窗口,供部门参考运用。在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粮食经营等20个部门24个领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累计归集企业信用评价信息超364万条。完善信用查询嵌入政务服务网审批系统、工程建设审批系统、招投标管理系统、房产管理系统、免申即享等审批工作流程,实现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即办即查,截至目前,查询量超655万次。

四、信用助力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持续推进政府机构失信问题和拖欠民营企业账款专项治理,建立政务失信预警、跨区域政务失信隐患线索报送机制,开通“失信线索征集”专栏,实现政务失信案件动态“清零”。开展严重失信主体退出百日攻坚行动,目前,严重失信企业占比0.41%,退出率超44.15%。联合交通部门开展高频失信企业治理,推动企业纠正失信行为,目前退出率超43%。全面推行信用修复“三书同达”“高效办”“一件事”机制,开通信用修复驿站,平均修复时长缩短50%。

五、信用惠民便企服务纵深拓展。持续推广“信易贷”模式,完成市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整合工作,持续优化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宿州站)功能模块,建立惠企政策直达、融资增信专栏,实现“直达快享”,让惠企利民政策加速落地。创新“金融+互联网+政务数据+信用数据”路径,为企业“信用画像”,切实降低融资成本。目前,平台入驻市场主体超37.5万家,授信总额达1756亿元。在12个领域推出“信易+”产品服务,拓展购物、停车等场景应用,创新无政府补贴的信用激励机制,累计提供查询服务近25万次,激励超2.3万次。持续推进“诚信建设万里行”活动,29个行业部门常态化开展信用体系宣传专项活动。我市“信用+消费”场景案例、“信用+停车”场景案例分别获评2024年度安徽省信用惠民便企应用场景十大优秀案例、十大特色案例。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持续抓好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一是深入开展“信易贷”工作。进一步开发和优化融资信用服务平台特色功能,强化平台宣传推广,发挥平台作用,助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开展工作。扩大与金融机构合作,增加金融产品种类,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二是完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扩大信用信息归集范围,特别是非传统领域的信用信息,如自然人重点信用信息、环保领域信用信息、知识产权信息等,实现更全面的信用信息共享。三是强化信用监管力度。在现有基础上,综合运用国家信用评价结果,进一步深化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特别是在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安全等重点领域,提高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四是提升政务诚信建设水平。深入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加强政府机构失信问题治理,确保政府在合同履约、政策兑现等方面的诚信度,提升政府公信力。五是拓展信用服务场景。升级现有“信易+”产品,探索医疗、家政、置换补贴等领域的信用应用场景,让信用体系建设成果惠及更多市民和企业。六是推动信用修复机制创新。推进落实更加便捷高效的信用修复途径,减少企业因失信记录影响正常经营的情况,帮助企业快速恢复正常信用状态,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


主持人:谢谢张局长的介绍。下面进入答问环节,欢迎大家举手提问,并在提问之前先通报所在的新闻单位。


记者:请问什么是信用信息修复?


市发改委服务业和财金科科长王翰林

王翰林:根据《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58号)第三条,信用信息修复是指信用主体为积极改善自身信用状况,在纠正失信行为、履行相关义务后,向认定失信行为的单位或者归集失信信息的信用平台网站的运行机构提出申请,由认定单位或者归集机构按照有关规定,移除或终止公示失信信息的活动。


记者:请问办理信用修复要经过哪些流程?

答:根据《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58号)文件要求,“信用中国”网站开通在线修复申请功能,行政相对人通过“信用中国”网站查询企业信用信息,并找到具体行政处罚记录,在线提交修复申请,经市、省、国家10个工作日三级审核后完成修复,地方信用门户网站及时更新修复结果。


记者:请问行政处罚信息在信用网站的公示期从哪天算起?

答:行政处罚信息的公示期限自行政处罚作出时间为准,满最短公示期后,需要企业修复完成后撤销,如果未进行修复,会在3年公示期后自动下线。如:以简易程序作出的行政处罚,信用平台网站不进行归集和公示;以普通程序作出的行政处罚,信用平台网站应当进行归集和公示;处以警告、通报批评的行政处罚信息,不予公示。对自然人的行政处罚信息,信用平台网站原则上不公示。


主持人:谢谢张局长,谢谢王科长,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希望媒体朋友们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平台,广泛开展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氛围。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