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强化赋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人: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朱大忠,市重点项目推进中心主任尹白露
参会媒体:安徽经济报|安徽科技报|新安晚报|市场星报|拂晓报|宿州广播电视台|人民数字|中安在线|宿州发布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8日
发布地点:宿州市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宿州市政府新闻办
发布摘要:介绍宿州市“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强化赋能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
发布会图片
发布会视频
发布会详情
会场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是“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4场,我们邀请到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朱大忠先生,向大家介绍宿州市“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强化赋能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各位关心的问题。同时出席发布会的还有宿州市重点项目推进中心主任尹白露女士。
今天到会的媒体有:安徽经济报、安徽科技报、新安晚报、市场星报、拂晓报、宿州广播电视台、人民数字、中安在线和宿州发布。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到来。
首先,请朱主任介绍有关情况。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朱大忠
朱大忠:
近年来,宿州市发展改革委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聚焦重点领域深入实施有效投资专项行动,扎实推进稳投资各项政策举措,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市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升,民间投资持续向好,一、二季度市本级连续获得省投资“赛马”激励。1-9月份,固定资产同比增长5.8%、比全省高1.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7.9%、居全省第2位,制造业投资增长48.3%、居全省第1位。
一、健全长效机制推动项目提质增效
紧盯目标早做部署,年初制定印发“5512”产业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实施重点项目综合调度四项机制,包括领导联系包保、项目四级调度、月度“红黄牌”预警、季度观摩等,动员全市上下把着力点聚焦到项目建设上来。编制印发市亿元以上重点项目、省重点项目、季度开工动员项目等“三个清单”、逐项制定推进“时间表”和“施工图”,明确实施目标和重点任务,细化工作措施,通过“月简报、季通报、年考核”,以及分地制发重点项目问题提示单,全力保障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1-9月份,全市99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5.3亿元,投资完成率95.9%,居全省第4位;已开工项目47个,开工率95.9%,居全省第3位。前三季度93个开工动员项目,已开工91个,开工率97.8%,居全省第6位;已纳统88个,纳统率94.6%,居全省第5位。
二、聚焦产业赋能增强项目发展后劲
聚力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制造业投资连续8个月保持40%以上增速,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泗县泉为、市高新区钛创新能源、埇桥区远景风力发电核心零部件、埇桥区褚栏风电场等项目开工建设,新能源产业全链加速构建。加快推进砀山大有肉牛、埇桥区智慧菌菇、泗县启元泰富肉食生产加工基地等项目,持续壮大绿色食品优势主导产业。引进实施埇桥区丰华新材料、贞融绿色材料等,紫金薄膜新材料建成投产,新材料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1-9月,全市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07个,总投资1072.1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166个,总投资713亿元,分别占比80.2%、66.5%。
三、强化精准服务促进项目快速实施
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要求,创新资源配置,精准靶向发力,积极推动各种资源要素向重大项目集聚,不断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常态化召开重大项目评审和要素保障会商会,解决项目前期手续制约因素。坚持市政府分管领导每月专题调度,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季度专题调度,今年已累计召开相关项目调度会议25次,评审融保达液流电池、大盘氢能源装备产业园等11个重大项目,协调解决宿州东城低碳产业城、砀山经开区医疗器械等9个重大项目涉及环评、能评、用地等难点问题,有力推动项目建设“大提速”。
四、紧盯政策导向争取各类资金支持
抢抓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机遇期”和申报“窗口期”,成立项目谋划争取工作专班,顶格化推动项目,建立市县联动、部门协同的会商机制,强化项目谋划指导、分析和论证,建立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库,加强项目要素保障,推动项目谋划工作高效闭环落实。借助外脑,邀请行业专家开展针对性的政策指导和案例教学,切实提升我市谋划项目、争取资金的能力和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已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8.24亿元支持10个项目建设;发行58个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项目、规模47.03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8.92亿元支持24个项目建设,获批资金较去年全年增长48.6%。
五、深化改革举措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精神,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已通过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公开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56个、总规模480.1亿元,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的项目32个、总规模294.3亿元,涉及生态环保、社会民生、交通运输、能源等多个领域。其中,总投资109亿元的徐砀商高速公路项目采取特许经营模式建设,已开工建设。发布惠企政策清单,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完善“双招双引”项目并行调度机制,持续推动招引项目落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1-9月份,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6.1%,居全省第1位,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支撑作用愈发明显,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项目为王”,做好服务保障,以四项机制全力推进四个清单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达效。突出谋划储备,围绕“十五五”规划重大战略,超前谋好、谋实一批重大项目,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感谢朱主任的情况介绍,下面是答问环节,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就您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也请记者朋友在提问时先通报所在的新闻单位。
安徽科技报:今年宿州市连续两个季度获得省投资“赛马”激励,请问在推进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有效措施?
答:感谢媒体朋友对宿州项目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全市坚持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和硬支撑,全力做好项目精准谋划、协调推进、服务保障等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是坚持谋划为先。坚持项目谋划早开展、早启动,每年三季度开展项目谋划、四季度开展前期攻坚,市县分别成立工作专班,专人负责跟踪推进,形成重大项目储备充足、阶梯推进、滚动发展的格局,今年全市共实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955个,总投资778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68亿元。
二是坚持建设为要。对列入年度投资计划清单的项目,逐项制定时间表,逐月明确建设任务,加强调度、定期督查。按季度开展重大项目开工动员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竞相发展氛围。对带动性强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专人跟踪、定期督导,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快开工、快建设。
三是坚持服务为本。全力加快项目可研、环评等前期手续办理,切实加强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前三季度全市以“标准地”方式供应46宗、面积4210.53亩。实施重大项目环境准入跟踪服务机制,对10亿元以上项目专人全程服务环评办理。常态化开展金融对接活动,及时推送有融资需求的重点项目至金融机构,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最新“两重”“两新”政策申报、“十五五”规划编制等工作,在谋划争取、招引落地、推进建设上持续用力,争取继续保持投资稳定增长良好态势,持续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
市场星报:请介绍几个年内计划开工的代表性项目情况?
答:重点介绍3个投资体量较大的代表性项目:
1、S02徐州至商丘高速公路宿州段:总投资109.8亿元,路线全长74.2公里,向东连接江苏省徐州市,向西通过萧县、砀山至河南省商丘市、郑州市,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建设标准。目前萧县段先行工程已开工。
2、埇桥区日产20万包鹿茸菇工厂化生产项目:总投资6.1亿元,由安徽通济资产运营有限公司建设,占地约270亩,总建筑面积约11.5万平方米,建设生产车间、养菌车间、出菇车间等,并购置相关设备,配套附属工程,建成后可日产20万包鹿茸菇。目前已完成设施农业用地批复,计划12月份开工建设。
3、泗县索力德普高端功率半导体生产基地:总投资10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租赁标准化厂房1.2万平方米,建设高端先进功率半导体芯片和器件等研发制造、封装测试生产线,年产500万只塑封高功率模组;二期占地约50亩,建设塑封高功率模组和6寸功率芯片晶圆生产车间及配套附属设施。目前正在办理环评等前期手续,计划12月份开工建设。
记者:国家持续加大政策性资金支持力度,尤其是从今年开始,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请问宿州市打算如何把握“两重”“两新”的政策性机遇?
答:为争取更多资金支持宿州市重点项目建设,宿州市将不断加强政策研究,建立系统化的项目谋划机制。一是强化政策研究。立足国家政策所许、宿州发展所需、人民群众所盼、市场主体所能,深入了解和掌握国家政策导向,按照“一月一汇总、一月一会商、一月一对接、一月一交办”的工作机制,会同市财政局等单位定期梳理最新政策信息,进一步加强向上对接及政策研究,形成政策信息专报及时报送,为项目谋划提供政策支撑。二是积极做好项目谋划培训。通过邀请知名咨询机构、行业专家等,围绕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性资金开展项目谋划专题培训,拓宽项目谋划争取工作思路,切实提高项目谋划水平和项目包装水平。三是持之以恒做好项目储备。对照申报方向和申报要求,滚动更新项目储备库,将项目谋划储备与“十四五”规划落实相结合、与“十五五”发展需求相衔接,提前谋划标志性重大项目,确保后面拿得出、用得上。四是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深入开展研究论证,科学确定项目建设方案和内容,多渠道落实配套资金,确保资金拼盘完整闭合,确保项目可落地、可实施,避免增加政府债务风险。加快推进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做好审批、用地等要素保障,不断提高项目成熟度,确保申报项目能够如期开工。
记者:请问宿州市如何推动“两重”建设任务落地见效?
答:国务院前期召开支持“两重”建设部署动员视频会议,要求统筹抓好“硬投资”和“软建设”,把项目建设和配套改革结合起来,既要编制完善规划,加强项目管理,打造一批标志性工程,也要优化制度供给,用改革办法和创新举措破解深层次障碍。宿州市计划“软硬”两方面协同推进,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发挥“两重”项目战略作用。
“硬投资”方面。一是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原则,加强项目建设资金统筹,用好各类政策性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二是督促指导各地分级分类做好用地、环评等要素保障,推动项目尽快开工。三是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明确从项目谋划储备到监督检查的各项要求。
“软建设”方面。一是围绕已落地项目,抓紧推进相关政策举措出台实施,以改革办法和创新思路破解深层次矛盾,更好发挥政策叠加效应。二是强化可行性研究和效率评估,构建全链条全周期的管理机制,提高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避免重复建设、降低制度成本。三是积极回应民生所盼,把实物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结合起来,把项目建设和民生保障结合起来,推动办好一批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
主持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刚才,两位领导围绕宿州市“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强化赋能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与大家展开了互动交流,希望广大媒体朋友积极关注,广泛开展宣传报道。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