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单位:宿州市政府新闻办 发布时间:2024-10-25 19:27
“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人: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晖,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尹雯雯

参会媒体:安徽日报|安徽经济报|安徽科技报|新安晚报|市场星报|拂晓报|宿州广播电视台|人民数字|中安在线|宿州发布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5日

发布地点:宿州市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宿州市政府新闻办

发布摘要:介绍“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

发布会图片

left right

发布会视频

发布会详情

会场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是“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3场,我们邀请到宿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晖先生,向大家介绍“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各位关心的问题。同时出席发布会的还有宿州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尹雯雯女士。

今天到会的媒体有:安徽日报、安徽经济报、安徽科技报、新安晚报、市场星报、拂晓报、宿州广播电视台、人民数字、中安在线和宿州发布。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到来。

首先,请李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晓晖

李晓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宿州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宿州新篇章的实施意见》,聚焦“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进行专章部署,充分体现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近年来,我市聚焦企业主体、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创新生态重塑等重点领域,先后实施多项改革举措,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与动力,为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一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实施高企科小“双倍增”行动。2023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477家、增速31.4%,增速居全省第四;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总数887家、增速99%,居全省第二。2024年,我市共推荐三批高新技术企业共231家,二季度该项指标增速全省第一;已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04家,正在公示112家。

二是健全完善创新创业平台体系。南京农业大学宿州现代农业研究院、厦门大学宿州市新能源材料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灵璧轴承研究院先后落地运营;皖北首个生物育种中心初步建成,南京农业大学牵头组建,一期建设面积5000平米;建设智算中心3个,算力达1933.4P,全省第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纷纷在我市设立技术转移中心,淮海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宿州工作站挂牌运营。杭州、北京“科创飞地”揭牌运营,在G60松江·安徽科创园设立“反向飞地”;中国矿业大学埇桥科技园建设有序推进。

三是强化创新人才“引用护聚”。纵深推进“人才归宿”行动,宿州学院近两年共招引博士263人、博士总数达360人。14名专家教授入选省首批科技副总。“揭榜挂帅”项目鼓励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同揭榜,榜单面向全国发布,“大豆振兴协同创新工程”“土壤生态与可持续承载能力研究”分别由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牵头揭榜,单个项目市财政支持500万元。市级“揭榜挂帅”项目“土壤生态与可持续承载能力研究”,由中国农业大学联合9家企事业单位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同揭榜;首次开展长三角合作专项,鼓励长三角企事业单位联合我市企业承担市级科技项目。截至目前,宿州市共引育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7个、市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38个,引育创新创业团队70个,团队核心成员达457人;人才团队创办的19家企业获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8家企业获批省“专精特新”企业。

四是“二十条”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服务是第一营商力”理念,全力打造“科创福地、人才家乡”服务品牌,把科学家当家人,把企业家(创业者)当亲人,操真心、尽全力、共成长。高规格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会议发布“创新型城市二十条”,真金白银予以支持,连续两年市级科技创新奖补资金超亿元。坚持问题导向、需求牵引,强化有组织科研,创新型开展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项目、长三角合作专项等,每年市级科技项目资金不低于1000万元。2024年连续两个季度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赛马”居全省第六位。成功举办科技活动周、安徽“双创汇”走进宿州、“4510”校地联合科创行动、“法护科创 院企同行”等活动;7项科技金融典型做法在全省作经验推广,2024年二季度末全市科技贷款增速45.2%,增速全省第一。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市,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推动科教融汇、科产融合、科才交融、科金融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宿州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主持人:感谢李局长的情况介绍,下面是答问环节,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就您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也请记者朋友在提问时先通报所在的新闻单位。


新安晚报:请问下一步,宿州市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重点在哪些方向?

答:我们将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教融汇、科产融合、科才交融、科金融通,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宿州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一是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改进科技计划管理。优化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扩大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范围。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健全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推动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三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强化创新资源协同凝聚,加强对外科技合作,完善校地校企合作机制,加快形成创新资源产业化机制。推动建设上海、北京、杭州科创飞地。探索开展科技人才评价、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四是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机制。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健全科技企业融资支持体系。灵活用好天使基金,探索设立科技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五是完善人才引育机制。实施科技人才引育行动,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加强海外引进人才工作。


市场星报:在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改进科技计划管理方面,请问宿州市有什么具体部署?

答:对科技创新来说,科技计划项目是打基础、利长远的民生项目。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科技创新“151”工程,以科技项目为总抓手,推动科技创新各项工作稳步前进,取得了一批丰硕成果。华成种业“多穗多抗超高产小麦华成3366选育与配套技术创新及应用”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全会部署,坚持“四个面向”,坚持问题导向、需求牵引,强化有组织科研,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的统筹协调与分类管理改革。强化目标导向性基础研究,探索长期稳定支持机制,鼓励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开展应用基础研究;聚焦前瞻性技术研发、产业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等方面,完善重大专项、科技成果转化、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长三角合作等专项;健全完善“揭榜挂帅”“赛马”攻关等机制,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整体效能。我们还将加强对非共识项目的管理研究。非共识项目是指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因其创新性、颠覆性的理念而与现有知识体系和共识不一致的项目。通过建立专家实名推荐的筛选机制,可以确保项目选择更加公正、透明,避免了一刀切式的决策模式,从而提高了项目选择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安徽科技报:请问如何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答: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要加大企业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主导权,发挥企业在产学研上的主导角色,强化企业作为出题人、主答题人和阅卷人的地位,推动更多任务由企业提出、企业成为研发主体。

我们将加强科技型企业的分类指导,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人才、平台、设备、项目、成果奖励等“五个向企业倾斜”,让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研发投入的主体、科研组织的主体、成果转化的主体,引导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型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主持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刚才,两位领导围绕“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大家展开了互动交流,希望广大媒体朋友积极关注,广泛开展宣传报道。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