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八五”普法规划简明问答
一、宿州市“八五”普发规划的制定意义是什么?
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制定和实施五年普法规划是党领导全民普法的重要方式,持续开展全民普法,把法律交给人民,这是人类法治史上的一大创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体现,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来谋划和推进,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对做好新时代普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去年1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指出,“全民守法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工程。普法工作要紧跟时代,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使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制定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夯实全面依法治市基础的重要举措;是服务我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客观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必然要求,正当其时、意义重大。
二、宿州市“八五”普发规划的出台经过了哪些程序?
自1986年以来,我市已连续实施完成了七个五年普法规划,取得了明显成效,全社会法治观念不断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逐步提高。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今年6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对“八五”普法作了全面部署后,我市正式启动八五普法规划制定工作。10月,市人大常委会第34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牵头起草了八五普法规划,书面征求各县区和市直有关单位意见建议,在政府门户网站面向社会公众征集意见,反复进行修改完善,通过合法性审查。并经11月29日市委依法治市委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12月1日市政府第67次常务会议和12月10日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12月28日,市委、市政府转发了《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三、宿州市“八五”普发规划的主要目标、总体框架是什么?
我市八五普法规划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全民普法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完备的工作制度体系、精准的工作实施体系、科学的工作评价体系和严格的工作责任体系基本形成。全民普法渗透到社会生活各方面各环节,公民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显著提高,全民普法的教育、熏陶、示范、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深入推进,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显著改善。
我市八五普法规划的总体框架结构和内容体例与省级八五普法规划保持一致,但在每一部分都紧密结合宿州实际、体现了宿州特色和亮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市八五普法规划共分7个部分,分别为: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民普法工作。明确了“八五”普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二是突出普法重点内容为“四个加强”: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加强宪法的学习宣传、加强民法典的学习宣传、加强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党内法规的学习宣传。三是深化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明确了领导干部、国家工作人员和青少年等法治教育重点和加强社会法治教育、强化实践养成、完善制度保障的具体制度安排。四是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明确了强化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艺繁荣发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等重点任务。五是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明确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健全行业依法治理、加强社会应急状态下的专项依法治理等要求。六是着力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实效性。明确了在立法、执法、司法过程中开展实时普法、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开展公益普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等方式方法。七是加强组织实施。对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强化基层基础工作、落实经费保障、加强评估检查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八五普法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主要目标、重点内容,提出了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新举措、新任务、新要求,为下步开展好“八五”普法工作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引,是我市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下一步,我市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到全民普法全过程和各方面,充分认识普法工作的长期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自觉性和坚定性,主动对标对表全市“十四五”发展规划,使普法工作融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八五普法规划宣传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加强统筹谋划,强化组织实施和协同配合,压紧压实普法责任,切实把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确保八五普法规划扎实有效推进,不断提升普法依法治理水平,推动普法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以高质量普法服务宿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打造“一城两区三基地”、奋力冲刺全国百强市、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宿州奠定坚实法治基础、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四、我市八五普法规划对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作出哪些安排部署?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我市也制定了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任务分工方案。“八五”规划结合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推动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措施:
(一)强化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扩大法治文化阵地覆盖面,提高使用率,推动法治文化阵地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在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空间利用时体现法治元素。把法治元素融入公园、广场、景区、全市重大文化建设项目。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等为基础,设计推出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体验线路,形成一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区域性法治文化集群。利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场所,因地制宜建设法治文化阵地。到2025年,全市基本实现每个县(区)至少有一个法治文化公园(广场),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一个普法大讲堂,每个村(社区)至少有一个法治文化阵地。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的命名、管理。
(二)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艺繁荣发展。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结合宿州文化历史特点,激发法治文化创新活力,组织创作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富有地域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法治文化精品,创建一批法治文化传播品牌栏目、节目和工作室。组织开展法治动漫、微视频、漫画征集展播活动。加大法治文化惠民力度,在重大节庆日、法律法规实施日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法治文艺汇演、法治书画展览、法治图书阅读扥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江淮普法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组织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艺团体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
(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梳理法治名人故事、法治格言警句,整理善良风俗、家规家训中的优秀法治内容,将法治元素植入手工技艺、传统美术、戏剧曲艺、民间舞蹈等特色民间文化,融入历史街巷、名人故居、历史遗存和活动场所等,嵌入传统节日和民风民俗活动。注重发掘、研究、保护红色法治文化,讲好红色法治故事,传承红色法治基因,教育引导全社会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信和自觉。鼓励在革命旧址、红色文化名人故居等地,建设一批以红色法治文化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五、我市“八五”普法期间如何运用新技新媒体术开展普法,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主要有以下规划:创新普法内容,鼓励公众创作个性化普法产品,加大音视频普法内容供给,注重短视频在普法中的运用。探索开展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普法工作,进一步优化宿州普法网、宿州普法公众号等普法平台推送的内容。完善全市新媒体普法集群和矩阵建设,发挥市政府门户网站等平台优势,形成多级互动传播。创新普法方法手段,促进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推动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