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回应】宿马园区城乡建设发展情况
宿马园区自2012年正式成立以来,在宿州、马鞍山两市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园区坚持“四化同步、产城一体”的发展理念,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生态、后生活”的原则,突出规划引领,强化产业集聚和人气集聚,加快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城市功能,园区城乡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先后获得宿州市城乡建设先进单位、绿色大行动先进单位、三线三边整治先进单位、安徽省推进开发区产城一体化规划建设试点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是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几年来,园区围绕建设宿州的副中心、卫星城,发挥规划引领作用,调整了土地利用规划,修订完成了3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目前,园区建成区面积已达15平方公里,各项配套设施加速完善,城乡统筹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二是交通路网初步形成。园区自成立以来,大力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宿州大道、泗许高速连接线、G343快速通道等对外道路,京沪高铁东站扩建、蒿沟客运站、快客站交通枢纽已建成投用,园区内建设了马鞍山大道、宿马大道、楚江大道等干支路,通车里程约70公里,基本形成对外对内较为完整的交通道路体系。
三是城市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园区抓住国家大力实施保障房建设的契机,加快园区安置房和公租房的建设,先后已建成和在建14000多套,面积165万平方米。目前东城北苑、汴河北苑、汴河明珠、汴河丽景及一、二、三期公租房均已交付使用,汴河南苑和幸福家园正在抓紧建设。在加大保障房建设的同时,园区积极引导商品房开发,目前已落地房地产企业项目有绿地空间站、枫丹丽舍、新城一品、锦天喜悦华府、融翔翔茂悦府、祥云华府等项目建设商品房17000多套,建筑面积288.89万多平方米。此外,园区还着力加强小区物业管理,制定公租房管理办法,改善从业人员居住条件。
园区按照产城融合发展思路,坚持共建共享原则,积极创抓新型城镇化建设政策机遇,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延伸城市均等化服务,不断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再上新台阶。2021年园区全年计划实施项目共计38个,年度投资约43.76亿元,含政府投资类项目33个,年度计划投资16.63亿元;社会投资类项目5个,年度计划投资27.13亿元。其中,列入市重点推进的建设项目15个,计划年度总投资23.09亿元,目前,已完工项目2个,在建项目7个,正在推进前期工作项目6个,截止7月中旬累计完成投资14.94亿元,占全年计划投资的64.7%。
一是继续完善交通设施建设。新建一批路网项目,建设完成雨山路、天大道东延、天门大道西延、经五路等7.2公里道路,同步完善雨污水管网、通讯、电、气等配套设施,增强水、电、气保障能力。
二是完善公益设施建设。新建36班雪枫小学二校区已基本建设完成,计划8月交付;总建筑约8万㎡的宿马三级综合医院项目主体已封顶,进行装饰装修,计划本年底建设完成;建成京沪高铁以东江东路、灵城路、红山路等零星地块的绿化。
三是加快企业服务建设,促使落地投产。建成交付15万㎡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园,包含10栋标准化厂房和一栋综合办公楼,已有部分企业相继入住。
四是加快棚改保障房建设。汴河南苑一期项目,计划安置1366户,共计24栋单体楼均已主体封顶,室外雨污水管网已进场施工。幸福家园已施工至17层,计划9月份主体封顶。新开工了26.5万㎡唐河花园安置房项目。
五是加强园区防洪排涝建设。西区排涝站已建成投用,可实现11立方每秒的排水量,目前,新河、唐河等河道清淤工程正在招标,将进一步增强园区排涝能力。
宿马园区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持之以恒抓项目促集聚、抓产业促发展、抓配套促提升,努力在全省开发区和全省南北合作共建园区发展中取得更加优异成绩,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宿州贡献宿马力量。
政策咨询部门:规划建设部
政策咨询电话:2666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