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486001723/202402-00007 信息分类: 乡村振兴
发布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宿州市分行
成文日期: 2024-02-23 发布日期: 2024-02-23 16:09
文  号: 性: 有效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暂无
名  称: 人民银行宿州市分行关于宿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及金融支持情况的报告
政策咨询机关: 暂无 政策咨询电话: 暂无

人民银行宿州市分行关于宿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及金融支持情况的报告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宿州市分行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4-02-23 16:09 编辑:宿州信息公开034

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提升耕地质量、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宿州市金融业为了促进宿州市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绿色发展,不断加大绿色信贷融资支持,并取得了积极成效。现将我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及金融支持的情况报告如下:

宿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宿州片区地处江淮平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地形以平原为主。一年种植春秋两季作物,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每年可产出大量秸秆。作为农业大市,秸秆若能充分发挥价值,将会成为我市生产生活物优价廉的生产原料。近年来,宿州市通过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积极打造秸秆综合利用收、储、运、用产业链,有效解决秸秆禁烧的源头化治理问题,通过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破解产业振兴所需的资源问题,为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生活品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创新“三抓”举措效益显。

一是抓机制促管理,全面提升运行效能。印发《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市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及其办事机构议事规则》,成立市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全程开展技术跟踪服务,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抓技术促转化,研究开发推广运用。经过多年引进示范、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宿州市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模式,重点发展秸秆青贮饲料化利用,每年可完成秸秆加工量8万吨左右,带动县域秸秆饲料加工企业100余家,促进草食畜禽业发展。

三是抓落实重实效,确保政策支持到位。宿州市每年将秸秆综合利用市级配套奖补资金列入预算,对纳入农机购置机具种类范围的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应补尽补。目前,宿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7%以上,1560万亩耕地可增收6.2亿元至7.8亿元;秸秆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累计增加收益2.3亿元。

(二)“秸秆五变”拓宽致富路。

“秸秆五变”,收储是关键。宿州市围绕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建立了覆盖秸秆和废物的全方位收储体系,建设粪污集中处理中心26个、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219个、堆放转运点1156个,实现秸秆收储运网络乡镇全覆盖。

一是秸秆变“肉”。出台《宿州市百万头肉牛产业发展行动工作方案》,积极做好秸秆变“肉”增值大文章。力争到2027年,宿州市肉牛出栏量达到50万头,饲料化利用率达到40%,在安徽省率先突破肉类总产100万吨大关。

作为服务三农的国家队,宿州农行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工作部署,始终紧盯政府工作动态,围绕“千万工程”建设,专项配套信贷资金,用于“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支持计划。截至目前,宿州农行肉牛产业贷款余额11378万元,惠及企业、家庭农场(养殖场)、农户590户。当前正准备为安徽省臻牛牧业等肉牛养殖户发放活牛抵押智慧畜牧贷。

二是秸秆变“能”。目前,宿州市5座生物质发电厂已全面建设运营,年发电总量12亿千瓦时;建设大中沼气项目6个,总池容0.88万立方米,装机容量29万千瓦、年产沼气237.5万立方米;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生产企业16个,年消耗秸秆21万吨。安徽省首个利用农作物秸秆合成甲醇项目在宿州市率先落地,项目总投资10亿元,年消耗秸秆40万吨。

三是秸秆变“肥”。宿州市拥有规模化有机肥龙头企业19家,年产有机肥31万吨,消耗秸秆19万吨,产值突破2亿元。

四是秸秆变“材”。宿州市拥有生产人造板材、包装材料、秸秆工艺品、一次性餐具等秸秆原料产品企业8家,年生产各种绿色建材、板材38万吨,生产秸秆粉5.5万吨,年消耗农作物秸秆58万吨,产值突破10亿元。

五是秸秆变“菇”。宿州市大球盖菇、平菇、双孢蘑菇等食用菌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规模化企业发展到130多家,年产鲜菇5万多吨,年“消化”秸秆18万吨,产值突破3.6亿元。涌现了一批以灵璧县杨疃镇为代表的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食用菌的特色小镇。

在此过程中,宿州农行积极支持灵璧县杨疃珍稀菇种植项目,目前已审批贷款九千多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