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2410019]关于针对我市农村废旧灌溉机井排查与修缮的建议的答复
市农业农村局:
我单位对市人大孙红梅代表提出的“关于针对我市农村废旧灌溉机井排查与修缮的建议”,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全球变暖的大气候背景下,极端灾害天气呈现多发频发重发的趋势。2024年从年初开始我市接连发生了两次雨雪冰冻灾害、夏收夏种特旱气象灾害、7月暴雨洪涝灾害、8月玉米高温热害,以及台风“贝碧嘉”在萧县、砀山造成的极端强降水等,均给农业生产、人民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宿州市气象部门针对历次发生的灾害天气,及时做出了科学准确预测评估,发布气象信息专报50余期,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组织防灾减灾救灾提供决策参谋;通过电视、短信、新媒体、应急广播等手段向社会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1000余条,为广大群众防灾避险守牢第一道安全防线,受到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减灾救灾委员会通报表扬。
2024年宿州市气象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智慧气象服务乡村振兴等决策部署,加强部门合作,整合资源,持续从健全农村地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发展数字化农业气象预报预警技术、打造智慧气象服务乡村振兴前沿阵地等方面积极创新发展,为农业强市战略部署贡献气象力量。
一、健全农村地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一)乡村立体精密监测网络建设情况。1.雷达工程:建设完成砀山、灵璧、埇桥 X 波段天气雷达建设。2.加密地面站网:新建87套村级智能气象站、5套高标准农田气象站、4要素自动站105套。3.卫星遥感应用:利用多源卫星遥感数据,常态化开展火情监测服务,定期提供干旱监测、热岛监测、冬小麦播种面积、长势、产量、渍涝等监测评估报告等。
(二)乡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渠道建设情况。1.更新备案应急责任人:每年3月底前更新备案全市各级党政领导、重点防御单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员、网格员等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人10700人,纳入省突发事件预警发布平台(12379),及时通过短信等手段发布和传播灾害天气预警信息。2.打通基层应急广播系统:全市基层16000多个应急广播终端与预警平台通讯连接,高级别预警信号第一时间精准靶向发布到自然村。3.开通“闪信”必达业务服务:市、县级气象台开通“闪信”服务账号,高级别预警信号,实现对党政领导、主要涉灾部门预警责任人第一时间强制接收功能。4.智慧气象服务终端推广应用情况:省市县联动已推广“惠农气象”APP。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约18000户安装使用。
二、发展数字化农业气象预报预警技术
(一)完善主要农作物、酥梨全生育期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产品体系。利用省级智慧农业气象监测预警平台,制作发布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等关键农时农事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提供图文并茂的网格化实况和智能网格要素预报等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产品;针对小麦赤霉病、干热风、干旱、高温热害等发布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产品。
(二)研发林果农业小气候要素预报技术,支撑林果生产关键气象要素预报的业务化。发布砀山酥梨花期预报、果树病虫害气象条件预报、大棚油桃需冷量预报等针对性服务产品。
(三)发展农业气候资源挖掘利用技术。进一步优化或研发砀山酥梨、泗县金丝搅瓜等特色农产品的气候品质评价技术等。
三、打造智慧气象服务乡村振兴前沿阵地
(一)创建“1+2+N”气象科技小院矩阵,打造气象服务乡村振兴阵地。打造以市农试站气象科技小院“1”为头雁引领,以省局帮扶陈寨村、王刘村气象科技小院“2”为双翼齐飞,以其他县局市级气象科技小院“N”为群雁跟进的气象科技小院矩阵。全年针对关键农事、农时,重大灾害过程已联合开展调研、专家讲座20余次,重点直通服务基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000余人次。今年以来共发布气象服务产品10余期,受到广大农户普遍赞誉。
(二)实施农村雷电灾害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设完成砀山杨庙、陈寨村农村雷电示范工程。
(三)推动智慧农业气象服务模式示范建设。砀山壹号梨园,市农试站获批创建“智慧气象服务示范基地”;萧县皇藏峪获批气象康养晥美旅游目的地。
(四)组织开展常态化地面人工增雨作业,助力抗旱工作。持续推进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在指挥体系智能化、作业装备自动化、作业点标准化、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方面取得进展。开展常态化作业,抓住有利天气时机,助力夏种和抗旱保苗。
办复类别: B类
联系单位:宿州市气象局
联系电话:2331021
宿州市气象局
2024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