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486001862/202409-00125 信息分类: 主动回应
发布机构: 宿州市气象局
成文日期: 2024-09-20 发布日期: 2024-09-20 09:39
文  号: 性: 有效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暂无
名  称: 二十四节气专题丨秋分:秋色已过半,收获正当时
政策咨询机关: 暂无 政策咨询电话: 暂无

二十四节气专题丨秋分:秋色已过半,收获正当时

来源:宿州市气象局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4-09-20 09:39 编辑:宿州信息公开031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秋分是中国古代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自今日起,白昼渐短,黑夜渐长。

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而不再打雷了,呼应半年前春分时节的“雷乃发声”,从鸣响的震惊,回归收声的安静,节气里的物候有来自去。

“蛰虫坯户”。秋分到了,天气转寒,蛰伏的小虫就开始往虫穴里钻,还会用细沙土把自己的洞口封住以避寒,陪伴我们一路走过春夏的那些鸟类与昆虫,在秋之寒意里,寻找温暖的去处。

“水始涸”。从秋分开始,天气会慢慢变得干燥,降水量逐渐减少,河流湖泊也逐渐变得枯涸起来,明媚小溪、鱼翔浅底的生动见不到了,只是那浅浅的水,安静地隐在枯萎的草茎间,倒映着天空的干净,八方安顿,四面停匀,大地上的一切都被调和到刚刚好。

秋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昼夜对半。按气候学上的标准,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为物候上的秋天了。

秋分以后,随着太阳位置南移,夜长昼短,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能减少,影响我国的北方冷空气活动加强,气温下降较快。暴雨、大雨出现的机会很小,但降水日数却减少得不明显,正是“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

自此,大雁南飞,候鸟迁徙,暑伏远去。山色不浓不淡,水流不疾不徐,空气不冷不热。高远天空,灿烂阳光,自然万物调至阴阳对称,大自然就这样默默呈现出均分之美。

秋分节气阴阳均衡,正合中华文化追求的平衡之道。此时暑热消退而寒凉未至,正是一年中气候最适宜的时节。依我国二十四节气规定的秋季而言,当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这也是“秋分”名称的由来。不得不说中国文字的优美,秋分二字又暗含了“平分秋色”之义。

在我国北方有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此时正是秋收、秋耕、秋种“三秋”大忙时节,华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油菜播种。

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是影响“三秋”正常进行的主要不利因素。“三秋”大忙,贵在“早”字。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适时早播冬作物可争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安全越冬。南方的双季晚稻正抽穗扬花,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要认真做好低温阴雨防御工作。

秋祭月、送秋牛、放风筝、吃秋菜、喝秋汤……秋分有许多承袭已久的习俗。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今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岭南地区有个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

另外,秋季风变多,也是放风筝的好时节。

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