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486001862/202406-00098 信息分类: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发布机构: 宿州市气象局
成文日期: 2024-06-26 发布日期: 2024-06-26 10:03
文  号: 性: 有效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暂无
名  称: 关于“健全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提案的答复
政策咨询机关: 暂无 政策咨询电话: 暂无

关于“健全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提案的答复

来源:宿州市气象局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4-06-26 10:03 编辑:宿州信息公开031

 

雪松员:

您提出的《健全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已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提案办理情况

近年来,宿州市气象局不断强化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持续完善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健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气象防灾减灾全面融入应急管理全链条,建立以气象预警信号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优化重大灾害性天气叫应制度,实现预警叫应业务化,及时向各级党政领导开展叫应,提高应急响应成效。打通预警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实现省突预警发布平台与应急广播系统对接,高级别预警信息第一时间精准靶向传播到全市16000个应急广播终端,主汛期各地均通过应急广播系统传播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乡镇、街道等基层网格化管理,联合应急管理部门备案基层气象灾害信息员2900余人。积极协助砀山陈寨村、杨庙村,灵璧王刘村创建全国、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提升综合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气象预报预警精准化水平稳步提升,短时临近预报时间分辨率精确到1—3小时,气象要素预报水平分辨率达3公里,晴雨预报准确率达91%,强对流预警信号准确率92%。初步实现了多领域综合立体观测。全市建成各类气象监测设施 183套,监测分辨率达到8公里。灵璧雷达2021年建成投入使用,埇桥雷达现已完成安装调试,开展业务试运行;砀山雷达完成选址、电磁环境测试等准备工作,正在进行现场勘探、设计方案工作。实现了生态环境部门1部激光雷达、1部风廓线雷达和27个大气成分监测站探测资料与气象部门的实时共享,提升监测与评估环境气象要素变化能力。将农业农村部门10个智慧农业基地土壤水分和二氧化碳浓度监测站数据资源,接入智慧气象信息服务共享平台,提高了农田环境气象要素综合监测能力。

加强农村人工抗旱防雹作业点网建设。埇桥、灵璧、泗县、砀山先后被认定为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县,全市建成标准化作业点10个和地面催化剂播撒系统5套,基本对我市形成全覆盖。推进作业装备信息化、自动化升级改造,更新新型自动化火箭作业装备15套。常态化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年均作业150余次,在抗旱保苗、助力农业丰产丰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强化粮食安全保障气象服务。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开展气候模拟试验研究、编制气候变化专题评估报告材料等,为粮食生产安全和科学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支撑。每年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直通式服务调查100多人次,制作发布播种、施肥、喷药和收获等关键农事活动气象服务信息70条次,累计发布干旱、连阴雨、高温热害和渍涝等10多种粮食生产重大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警信息50多条次。研发干旱、连阴雨等4种灾害与气候变化影响监测评价方法和产品,形成具有皖北特色的冬小麦生产气象保障服务业务。2023年针对年度内发生的小麦苗期干旱和收获期连阴雨、初夏渍涝、秋收连阴雨以及小麦赤霉病、玉米南方锈病和玉米草地贪夜蛾等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研制专题风险气象预警产品。建立基于云模型理论的冬小麦、夏玉米和夏大豆气候适宜度计算技术,提升了评价的客观性;设计并建立耦合前后茬作物气候适宜度的麦玉(豆)两种制度的气候适宜性评价技术,形成较适合皖北的作物和种植制度气候适宜性量化评价技术,支撑评价业务,助力小麦生产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影响,供涉农部门参考。利用60多年小麦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分析厘清生育期间气候条件演变特征及其对小麦的影响,支撑小麦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为认识气候变化提供了实证,为品种选育提供气象依据,其中早熟且耐后期温高的品种选育策略被育种部门采纳。

持续开展“气象+”赋能行动。立足地方特色,积极创新服务内容,不断提升梨花观光和优质梨果增值等特色农业气象服务能力,以智慧气象为新质生产力增添发展动能。结合大量观测资料数据和经验积累,研发出了梨花期逐日滚动气象智能预报模型和积温回归预报模型,实践表明,花期趋势预报近5年误差都在两天之内,已成为梨花节活动的主要决策依据。以全链条精细化气象服务赋能特色农产品高效优质发展,助推林果之乡的生态品牌价值不断提升。酥梨种植对温度、日照等要求较高,若遇有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应对不慎就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了做好梨果生长关键期精细化服务,持续推动林果数字化智能监测示范点建设,近年来先后建立14套数字果园气象监测服务站、2套农业气象物联网,在长三角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一号梨园布设30多个微型温湿度传感器,建成果林应用气象站3套、智能观测系统2套。气象技术人员根据监测数据,结合酥梨物候期特点,分析酥梨发育期气象条件,便能为果农开展果树生产管理活动提供更为针对性、精细化的服务产品。随着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提档升级,主动瞄准新赛道,积极开展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气候好产品品牌创建,为土特产好品质附上说明书。研发砀山酥梨气候品质评价技术,连续7年制作发布砀山酥梨气候品质预测和适宜采摘期气象预报产品,助力砀山酥梨荣获安徽气候好产品的优质身份证,品牌气候经济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开展砀山县全域旅游气候资源评估。联合文旅部门深入推进安徽省避暑旅游目的地申报工作,萧县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和埇桥五柳风景区通过初评。

组建宿州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中心。组建了区域内首家跨部门的农气灾害风险预警中心,制定一套工作流程、组建一支研发队伍、建立一个发布窗口、形成一套工作机制。组建了科研专班,研发了玉米南方锈病、梨树炭疽病和草贪夜蛾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监测评估技术,构建了皖北小麦花期气象智能预报技术、小麦赤霉病发生发展逐日气象监测预警技术和冬小麦赤霉病防控气象保障服务技术规程以及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监测评估技术等,发挥了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秋粮高产稳产和林果优质高产等提供了气象保障。如编发的玉米南方锈病气象风险预警产品,被宿州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指挥部第一时间采纳并指令各县区开展防控作业,有效遏制了南方锈病的暴发流行,助力全市玉米高产稳产。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完善递进式气象服务模式实现县级气象预警应急联动机制全覆盖。健全高级别气象灾害预警叫应机制和流程。加强基层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推进气象灾害预警传播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提升气象防灾减灾社会参与度。强化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演练。

二是加强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分场景强化单灾种、多灾种、灾害链的风险预估科学检验,建立完善气象灾害风险预估业务体系。面向农业等高敏感行业,开展精细化气象风险预警、气象灾害风险预估服务,加强各类产品在气象灾害防御决策指挥中的应用,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防范能力。

三是常态化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发挥其在粮食安全、水源涵养、水库增蓄水、空气质量改善等方面的作用。更新列装5部智能物联网火箭发射架和4套地面播撒系统,引进无人机等新型作业装备,推进10个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作业点信息化能力建设,构建集降水量监测、雷达探测及地图处理、空域申请于一体的人工影响天气智能指挥系统,形成组织完善、服务精细、保障有力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

四是优化农村综合气象观测站网。完成国债项目87套区域站5套高标准农田观测站建设任务并投入试运行。完成砀山植被及物候观测系统土壤水分站选址建设;完成5个国家基本站水汽站建设完成乡村振兴项目区域站建设任务,实现地面站网密度(四要素站间距)小于等于5公里。

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建议和批评,以帮助我们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

 

办复类别: B

联系单位:宿州市气象局

联系电话:0557-2331012

                                   

                                 宿州市气象局

2024611  

………………………………………………………………

注:办复类别共分ABC三类

A——所提问题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

B——所提问题被采纳、列入计划逐步解决;

C——所提问题不能解决、给予解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