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健康宿州行动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我市以实施15项行动为抓手,扎实开展健康宿州建设,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面实行健康影响因素干预方面
(一)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开展健康巡讲专家评选活动,丰富健康科普专家库,评选市级健康素养巡讲专家21名,3名专家获评全省健康素养巡讲专家。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持续推送健康教育知识,在公园、游园、绿道、小区等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市电视台、拂晓报社设置卫生健康宣传专版专栏。2024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33.5%,比上一年度年提升2.19个百分点。
(二)实施合理膳食行动。大力开展合理膳食科普宣传,全民营养周、中国学生营养日期间,共举办启动仪式3场、健康义诊咨询活动65场、健康讲座77场、播放宣传视频39次、发布科普文章38篇。强化营养人员配备,加强科学膳食指导,对各县区卫生健康委、疾控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营养工作业务骨干及营养健康餐厅(食堂)工作人员等170余人进行培训。大力推进健康营养餐厅(食堂)建设,2024年建设营养健康餐厅(食堂)23家,其中餐厅4家、食堂19家。推进慢病示范区建设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开展“三减三健”等全民健康专项行动。持续开展集中用餐单位专项整治行动、小餐饮专项集中整治,加快推进智慧化监管。
(三)实施全民健身行动。建成5个体育公园和24个口袋体育公园,大力推进“快乐健身”行动各项体育项目。健身步道完成75.54公里,完成率103.5%;百姓健身房完成20个,完成率111.1%;和美乡村示范点完成3个,完成率100%;“国球进社区、进公园”完成20个,完成率100%;健身项目培训人次完成16.1575万人次,完成率107.7%;参与赛事活动人次完成60.435万人次,完成率100.7%。全面管护公共体育场地健身器材设施,进行日常摸排、检查、维修。
(四)实施控烟行动。2024年宿州市居民(15-69岁)烟草流行水平为17.67%。持续开展无烟环境建设,巩固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学校、无烟医疗机构建设成果,推动无烟家庭建设。组织开展第37个世界无烟日活动,开展集中宣传,控烟科普进校园,提供便捷戒烟服务等活动。开展“无烟佳节与爱同行”活动,营造健康过佳节氛围。《宿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经宿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2024年5月31日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于2024年8月1日实施。
(五)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组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科普宣教团队深入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知识防治科普宣教。通过宿州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官网等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发布50多个心理科普视频及文章。建立宿州市“心理人才库”,成立心理救援医疗队和心理救援热线队,完善心理援助热线,2024年1—11月心理援助热线接通4127条。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成全市心理教师能力提升三年分层培养计划,组织4万多名教师C级资格培训、考试认证。线上抽查学校心理辅导室值班、运维107次,现场指导学校51所。开通中高考热线服务,辅导考生和家长500多人次。春秋季两次开展全市心理测评,完成80多万人次家长调研、8.8万人次教师、近130万人次学生测评。
(六)实施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推进,启动23次应对污染应急应对管控措施,建立市县镇三级高值点位快速响应机制。强化禁烧工作,认真落实全区域、全时段秸秆禁烧措施。扎实开展“两整治一保障”专项行动。2024年全市PM2.5浓度为43微克每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为74.6%,重污染天数3天。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强化地表水、地下水协同防护。扎实推进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全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开展宿州市农村净水攻坚行动。修订完善《宿州市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办法》。2024年,全市13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中,Ⅲ类水质断面10个,Ⅳ类水质断面3个,水质优良比例为76.9%,较去年同期提升7.7个百分点。固废污染防控能力不断提升,全市新增“一住两公”用地79个,均已完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市受染污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水平,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控。
二、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方面
(七)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深入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扎实推进孕产妇早孕建册、妊娠风险筛查评估、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定期通报调度,加强技能培训。强化两个危重救治中心建设,开展危重孕产妇救治技术体系评估,举办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应急演练,完善多方联动机制,畅通绿色通道,提升危重救治能力。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完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建设,优化服务流程布局,筑牢三级预防四道防线,统筹推进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实施。推进消除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推进0-6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开展第29个“爱眼日”主题宣传活动。加强省儿童专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八)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实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及干预,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监测5个县区27所中小学、10所幼儿园和1所综合大学,学生合计13381人,其中幼儿园916人、小学6462人、初中生3418人、高中2264人、大学321人。备战安徽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全市所有中小学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均达100%。做好2024年学生体质和视力抽测,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九)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推进重点人群的职业健康素养监测与干预,监测覆盖2个行业、2家企业的220名劳动者,干预工作涉及13个行业、32家企业,惠及4850名劳动者。对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以及放射卫生技术服务等机构进行全面的质控评估考核。康复站(点)为辖区内常住尘肺病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目前,共有164名患者参与康复服务,累计服务人次达到325次。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职业健康知识“五进”活动等,共开展300余次现场宣传,制作37部宣传短片,发放29万余份宣传材料,受众达37万余人次。举办7场职业健康管理培训,培训超过600人次。评选出75名“职业健康达人”,建设11家市级“健康企业”。
(十)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不断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申报省级优质医养结合示范创建示范县、机构、中心,25家通过省卫健委初评。推进老年医学科建设,全市15家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规范化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达100%。开展老年病防治和老年便民服务,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部独立开展老年医学科及开展老年人便民服务。稳步推进安宁疗护试点,累计为100多名癌症患者提供安宁疗护服务。在2024年长三角地区安宁疗护服务优秀案例评选大赛中,市立医院和砀山县人民医院安宁疗护团队选送的案例《以“心”为等》、《生如夏花之绚烂 死如秋叶之静美》荣获三等奖,中煤矿建总医院、埇桥区永安镇卫生院荣获优胜奖。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全市156家基层家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签订合作协议,覆盖率100%。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宣传普及老年健康政策和科学知识。
三、防控重大疾病方面
(十一)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逐渐健全心脑血管疾病筛查管理组织,实施心血管、脑卒中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对涉及重点人群开展初筛,针对高危对象进行细致调查和干预,定期进行随访,心脑血管疾病筛查项目按期启动运行,各项指标初步实现既定目标,将预防心脑血管的阵地进行了前移。各县区均规范化建设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优化卒中患者溶栓流程,缩短胸痛患者救治时间,协调各环节,实现快速诊断和及时治疗,切实降低心脑血管疾病致残率、致死率。
(十二)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持续做好全人群死因监测、肿瘤随访与登记、农村上消化道癌筛查等项目,为死因分析、癌症防治提供数据基础。
(十三)实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埇桥区启动慢阻肺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及时参加省级培训。市县乡三级组建慢阻肺病患者健康服务专家组,学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规范(试行)》,承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阻肺病患者健康服务培训和业务指导,市县乡三级全部完成培训。
(十四)实施糖尿病防治行动。推进泗县“两病”一体化管理试点项目建设。督促泗县定制针对不同“两病”患者一体化管理服务包7个。开展老年人、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提升行动方案》。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对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入户或电话随访,对其中高危人群和患者开展健康指导,及时建议转诊治疗。
(十五)实施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强化传染病、地方病防治知识宣传科普。规范预防接种服务管理,健全疫苗购进、储存、分发、供应、报废等全链条监管,全市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为96.14%。控制和降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流行水平,及时规范处置学校结核病疫情。积极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持续推进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持续开展碘缺乏、高碘、水氟、土源性寄生虫等项目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