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87579/202102-00005 信息分类: 决策部署落实情况
发布机构: 宿州市商务局
成文日期: 2021-02-04 发布日期: 2021-02-04 09:30
文  号: 性: 有效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暂无
名  称: 全市商务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政策咨询机关: 暂无 政策咨询电话: 暂无

全市商务经济运行情况汇报

来源:宿州市商务局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1-02-04 09:30 编辑:宿州信息公开020

一、2020年“十三五”商务工作完成情况

(一)2020年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平稳

    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82.6亿元,同比增长3.3%,总量和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7和第3位;全市外贸进出口累计实现92.7亿,同比增长47.5%,总量和增速分别位居全省10和第1位此数据宿州海关提供,省商务厅未反馈数据和位次);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7亿美元,同比增长9%高于全省6.9个百分点,总量和增幅分别位于全省第7位和第8位;2020世界制造业大会集中签约39个项目,有33个项目完成工商注册登记,项目注册率84.6%,31个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开工率为79.5%,累计到位资金36.07亿元,资金到位率为12.7%,1个项目竣工。

   )消费流通创新升级。消费模式创新发展。开展直播带货、产销对接等促销活动51场,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农副产品1.1亿元。新增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4个示范企业3家。砀山县政府在全省农村电商提质增效会议上做经验介绍,徽香源老味烧鸡等5个品牌入选安徽好网货。2020年宿州市实现网络零售额62.5亿元,同比增长87.2%,总量和增分别位于全省第10位和第1积极打造消费载体。新增“昭德轩”等3个“安徽老字号”品牌,南翔云集文化商业街成功创建 “安徽特色商业街”百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壹度仓储物流中心等项目获省级省级流通业政策资金支持。推动吾悦广场、万达广场、华夏世贸等开展 “绿色商场”创建加强苏宁云商宿州广场重点商贸流通项目调度。2020年重点品牌连锁便利店企业新增门店178家,总数达到959家,销售额12.4亿元持续优化消费环境。制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商贸业稳定发展激发消费活力的若干支持措施》支持243家企业项目资金1516.79万元。积极参与首届电商直播大赛,我市选手在全省取得优异成绩(全省一等奖1名,三等奖3名)。安徽亿度网络科技公司获选全国消费扶贫优秀典型案例。

(三)对外贸易逆势增长。“稳外贸”工作成效明显。兑现省市级外经贸促进政策资金超过1800万元。防疫物资出口爆发式增长,新林集团、百通达科技、和佳医疗等企业防疫物资年度出口额均有望超过5000万美元(其中百通达科技防疫物资出口有望突破1亿美元),成为我市今年外贸增长最大支撑点。鼓励企业转变参展模式,创新市场开拓方式,全力稳定国际市场。引导东大木业和斯华奇橱柜等企业转换发展战略,开拓国内市场。开放型平台运营平稳。首家公用型保税仓库泗县泗涂公共保税仓运营状态良好,全年保税进出口将实现500万美元以上。全力推进泗县纺织服装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跨境贸易提升行动扎实推进。我市进口通关效率居全省前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海关主要业务申报率达100%。引导企业发展跨境电商,支持小天使科技用品等跨境电商项目资金32.4万元。

(四)双向投资实现新突破多措并举利用外资。出台“稳外资”工作方案全面实施《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年)版》33条特别管理措施,完善外资项目服务机制,成立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推动投资自由便利化。2020年,引进外资项目11个,增长57.1%,全市利用外资突破10亿美元。稳步推进对外投资。2020年,新批备案3家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协议投资额155万美元。全市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5197万美元,完成实际对外投资额1162万美元,增长115%,累计在外职工724人,中煤三建、新林纺织等一批国际产能合作项目有序推进。

2020年的商务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确保了我市商务工作“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商务局着力优化商务发展环境,扎实推进商务领域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促改革、谋发展,商务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消费规模稳步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开放型经济取得显著成效利用外资指标提前完成。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由“十二五”末的6.76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10.7亿美元,年均增长10%。外贸进出口指标高速增长。全市外贸进出口由“十二五”末的7.6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约13亿美元,年均增长约12%。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十二五”末的424.5亿元预计增长到2020年的1082.6亿元年均增长20.6%左右。

二、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国内外风险挑战依然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扩消费、外贸进出口、利用外资等工作面临较多困难。外贸进出口方面,外向型经济依存度低、总量偏小,进出口结构不优、缺乏新的增长点,如超过全市进出口1/3的防疫物资出口,随着全球疫情防控力度进一步加大、新冠疫苗的陆续问世,市场需求将出现下滑;全市进出口基数逐年攀高,长期持续性高速发展较为困难。利用外资方面,缺乏世界500强等行业领军企业;外资结构不优,商务部口径FDI仅占全市利用外资总额的1.7%;利用外资促进服务体系还有待完善。扩消费方面,市内消费供给仍以低成本投入、粗放型发展传统供给为主,生活类消费占主导,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供给不足。这些困难问题,我们将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思考面对,切实加以改进和提高。

三、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商务经济工作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稳外资、稳外贸、扩消费等工作,全面促进消费,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坚决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1年全市商务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9.5%左右,外贸进出口增幅力争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实际利用外资结构优化、质量提升

围绕发展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扎实做好消费工作一是落实好政策。统筹使用好国家、省级商贸流通发展政策、资金,谋划制定市级流通业稳定发展政策,发挥政策引领效用。持续支持入库纳统,力争到全年新增限上商贸流通主体超过100家。二是提升传统消费。组织企业参与“皖美消费 乐享江淮”促消费行动,积极开展“消费促进月”“购物节”等促销活动,支持企业在促销中营造氛围、宣传推广和优惠让利。积极推进“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家政行业管理体系”建设,发展社区生活服务业。鼓励绿色消费,创建绿色商场,落实制止餐饮浪费规定,推进限塑工作,完善再生资源的回收体系。三是加快发展新型消费。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支持商贸主体电商化、数字化改造升级,加大线上消费供给,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充分发挥直播电商对拉动经济、促进消费的潜力,积极参与电商直播大赛、短视频大赛,开展系列电商直播带货活动。积极参与2021安徽省网商大会“好网货”大赛,提高我市网货品牌知名度。四是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加快改善农村快递物流、冷链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支持产地冷库、大型消费城市公共配送冷库以及冷链物流信息化等项目建设。打通“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渠道,进一步激活城乡消费市场。五是推进内外贸一体化。促进内外贸在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方面衔接,全面推进同线同标同质,扩大“三同”实施范围,搭建出口转内销平台,支持出口品牌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引导流通企业、电商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二、扎实做好“稳外贸”工作一是稳定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宣传国家、省、市外贸促进政策,推进稳外贸系列政策落地见效。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开展“一企一策”跟踪帮扶。推进外贸中小企业孵化培育,开展政策业务培训。充分挖掘新增长点,鼓励更多企业实现进出口零的突破。二是引导企业出口市场多元化发展。持续做好华交会、广交会组织申报参展工作,鼓励外贸企业线上线下结合拓宽国际市场开拓渠道,巩固传统市场,开拓“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三是抓好开放发展平台建设运营。引导泗涂公共保税仓充分利用好公共保税仓库这一有利平台,发挥保税仓储作用,大力开展进出口贸易。指导泗县新获批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纺织服装)发挥产业集聚作用,引领纺织服装扩大出口规模。四是加强出口信保支持。加强与信用保险公司联系,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和规模,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着力降低外贸经营风险。

三、扎实做好“稳外资”工作。一是优化外资结构。落实2020年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高新技术领域。积极参与长三角价值链分工,全方位深化与沪苏浙产业分工合作,加快承接外资高端制造业产业转移。突出“建链、强链、补链、延链”,通过数字经济赋能,加快绿色食品、轻纺鞋服、机械电子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对接上海龙头,引进数字产业、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以产业链基础吸引外资。二是强化外资服务保障。加大外商投资促进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力度,发挥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完善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解决外资企业实际困难。推动出台市级外资促进政策,鼓励各县区园区依法出台配套资金政策,逐步完善全市利用外资政策体系。三是推进项目履约。强化“六百”项目对接,积极推进世界制造业大会签约项目履约服务,重点项目纳入市级跟踪调度序列,根据项目建设需要开展跨部门会商,协调解决项目在用地、环保、能耗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落地见效。

四、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一是助力乡村振兴做好电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积极探索发挥电商的市场探头作用,促进电商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推动农业农村生产方式转变。二是强化主体培育。持续推动农村产品上行,重点支持电商经营主体做大做强,2021年,力争新培育10个1000万元的农村电商经营主体。积极组织申报省级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点。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引进专业人才。三是优化配置基础设施。持续巩固提升“两中心、一站点”,突出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牵头统筹作用,推进网点布局优化和服务融合,进一步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四是推进品牌建设。认真做好现有农产品品牌的标准化生产及品牌化运作,继续挖掘、培育农产品上行品牌继续推动社交电商、网络直播带货等多种方式销售特色农副产品。

五、利用好各类开放平台。一是精心筹备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借助世界制造业大会影响力,整合多方资源,高水平推进邀商工作,高标准遴选重点项目,形成一批产业层次高、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六百”签约项目,力争签约项目数量、质量好于往年。组织参加中国国际新材料大会二是主动对接安徽自贸区。加强对RCEP、CPTPP等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研究,积极主动对接安徽自贸区蚌埠片区,开展政策、产业、项目对接,重点在投资、贸易、金融、科创等方面探索制度创新,推动创新成果在我市复制推广三是积极参加境内外展会。结合我市行业特点和产品特色,深入研究市场开拓方向,定期发布境外知名展会目录,鼓励企业参展。加强与重点展览公司交流合作,提高我市自主组团参加境外展会能力。积极组织参加第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广交会、华交会、中博会、厦洽会、高交会等国内知名展会。

下一步,我们还将抓好以下几项具体工作:一是编制宿州商务“十四五”规划;二是编制全市商业网点规划;三是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四是开展全市商务系统业务培训。

四、工作建议

一是建议增加人员编制。根据《中共宿州市委办公室、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市商务局职责机构编制的通知》(宿办秘〔2019〕43)文件精神,宿州市商务局行政编制15名,位列皖北六市倒数第一(淮北市商务局行政编制20名,下同,淮南市40名,阜阳市47名,蚌埠市45名,亳州市16名),且无下属单位。局内有五个业务科室和机关党委、办公室共计七个科室,却仅有8位在编人员。面对日益精细化的商务工作,人手紧缺的局面更加严重,工作日渐吃力。为更好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建议增加商务局编制。

    二是建议出台市级支持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我市商务流通业扶持政策缺乏连续性2020年出台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商贸业稳定发展激发消费活力的若干支持措施》为一次性政策。今年的市级流通业政策虽通过了市财政组织的专家评审,但最终没有获得预算支持,整个商务支持资金太少。目前,省内合肥、亳州等地均以市政府名义出台有包含内贸、外贸、外资、电商、商务服务业全面的大商贸流通业政策亳州设置商贸发展专项经费5240万元/年,淮南设置商贸发展专项经费2000万元/年)。建议出台市级大商贸流通政策。

三是建议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形式越来越严峻,但同市场监管、公安、卫健等部门之间任务不清楚、责任不明确,商贸领域疫情防控很难形成工作合力。商贸流通领域包含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宾馆、餐饮、展览和居民生活服务业(沐浴、洗染、美发、维修、摄像)、涉外等多个行业,涉及的到企业太多,而且大部分都是民生行业。商务部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出台行业规划、加强行业引导,但是不能替代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流通领域监管职责。在前段时间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分工的通知中,商务部职责明确为“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商贸服务业(含餐饮业、住宿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