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词】“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新闻界的朋友们,下午好!
很高兴与大家见面,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市“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代表宿州市农业农村局,将我市“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情况向社会公众进行发布。
“十三五”以来,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为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美好宿州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撑。主要取得以下工作成效:
一是粮食安全保障有力。2016年——2019年全市粮食总产分别为403.19万吨,410.09万吨,430.02万吨,443.51万吨,粮食产量逐年增长,粮食生产实现十三、十四、十五、十六连丰。2020年以来,我市继续坚决抗稳粮食安全责任,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升,预计全年总产450万吨,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
二是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2015年——2019年全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9140元、9917元、10859元、11941元和13213元,年均增长9.7%,增速始终位居全省前列。今年以来,我市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围绕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四项收入构成,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探索农民增收新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20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69元,同比增长7.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省第2位。
三是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2018年以来,我市努力克服非洲猪瘟疫情不利影响,全力推进生猪稳产保供,深入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主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产品价格得到有效保障。2019年肉类总产量51.87万吨,禽蛋产量27.6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12.14万吨。预计2020年全市生猪存栏223.2万头、出栏367.2万头,完成全年保供任务。预计全年蔬菜累计播种面积125.5万亩,累计产量240万吨,市场供应有效保障。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四是乡村产业不断发展。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2015年全市共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16家,截至目前已发展到704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75家。2015年—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产值在全省始终位居第一方阵。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全省总产值的8.1%,位居全省第6位。扎实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我市入选的7个全省首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实现一二三产总产值6.43亿元,沪苏浙地区销售额2.07亿元。积极承接沪苏浙农业产业转移,全市引进沪苏浙农业投资项目24个,总投资36.5亿元。
五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壮大。全市家庭农场由2015年的3641家发展到目前的15226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35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50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由2015年的8876家发展到15990家,其中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32家,省级以上109家,市级以上601家。发端于我市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模式,2017年被农业部等六部委联合发文在全国推广,2018、2019、2020年连续三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并入选2018全国“三农”十大创新榜。截至目前,全市联合体已发展到312家,位居全省第一位,加入联合体的龙头企业336家、合作社831家、家庭农场2078家,覆盖了粮食、畜禽、果蔬、林木等主导产业,年产值达400亿元。
六是农村改革纵深推进。2017年9月埇桥区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与我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形成“两区一园”格局。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整市推进试点工作,2017年全面完成试点任务,目前全市共发放确权证书116万户,切实做到为广大农户“确实权、颁铁证”,有效维护了农民群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法权益。全市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421.08万亩,流转率46.64%。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任务按时完成,农村“三变”改革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全市“三变”改革实施村数1197个,占比94.9%。深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十村培强、百村扶优、千村提升“十百千”工程,预计年底集体经济收入十万元以上村达到881个,其中收入50万元的强村103个。
七是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秉持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成为现代农业主旋律。积极调整化肥使用结构,通过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减少化肥用量,强化病虫草情监测预警,加大绿色防控示范引领作用,严控农药使用量,2015年以来我市农药、化肥使用量始终保持零增长。持续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全市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从2015年的72.8%提升到目前的100%。2018年开始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资源化利用率达81%,截至目前已提升到9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逐年提升,2015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4.2%,预计2020年全市综合利用率达到92.8%。全市“三品一标”有效认证248家,产品291个。
七是农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扎实做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16——2020年我市高标准农田逐年新增48.59万亩、44.84万亩、41.34万亩、51万亩和47万亩,高标准农田面积稳定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小麦机收率稳定在99.9 %以上,玉米机收率达到93%以上,大豆机收率达到97%以上。预计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9.7%。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授予我市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称号。认真开展农业标准化创建,全市市级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发展到155个,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场发展到32个。全市蔬菜标准园发展到113个,水果标准园发展到79个。2020年9月,我市与阿里巴巴集团开展“数字农业”领域合作,构建宿州数字农业大数据云平台,目前全市10个数字农业试点基地已完成选点布局,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我市农业农村发展成效明显。“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即将开局。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高质量要求,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奋力推进宿州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