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政策红利消费“多点开花”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区域经济的竞争不仅是要素资源的竞赛,也是营商环境的比拼。“十四五”以来,我市坚持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立足地方资源禀赋、树立宿州品牌,发挥消费品以旧换新和消费券双重功效,扎实开展“徽动消费 乐享宿州”系列促消费活动,紧紧围绕“活动出新、体验推新、场景焕新、品牌创新”大力提振消费,在“抓大、上量、引流”上下功夫,从开展四季主题促消费活动、持续加力消费品以旧换新、深挖大宗消费普惠消费潜力、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等板块深度发力,更好把消费提上来、引进来、强起来,进一步释放市场潜力,推动全市经济向新向好。
提上来——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4月18日,在宿城苏宁广场,市民李木瑶带着母亲在“小米之家”选购手机。“妈妈的手机用了三年多了,加之快到妈妈生日了,给她换个手机作为生日礼物。”李木瑶说,原价3999元的手机,现在做活动优惠300元,加上政府补贴,实付3199元,很划算。
2024年5月30日,《宿州市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方案》着力聚焦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3个领域,围绕高品质供给、便利化回收、政策性激励、规范化拆解4个方面,用好财政、金融、平台、厂家、商家5种资源,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持续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拓展消费新空间,推动消费市场提质扩容。
2025年1月23日,省商务厅正式发布2025年全省家电、数码及家装厨卫产品“焕新”补贴实施细则,再一次燃起市民消费热情。
“今年‘政策’给力,我们店里人气满满,自从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活动开始,店内客流量增加了两三成,不少原本犹豫观望的消费者因为这次补贴活动都行动起来了。”“小米之家”工作人员刘念念告诉记者,她自己也把用了两年的手机换成了今年公司推出的最新款。
市商务局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全市发放汽车、家电、文旅、普惠消费券超1亿元,带动消费近30亿元。2024年,商务领域家电、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汽车等以旧换新交易12.3万笔,补贴2.3亿元,带动消费16.8亿元。今年以来,以旧换新发生交易13.7万笔,补贴1.47亿元,带动消费10.3亿元。
据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居全省第3位,2021年以来年均增长6.4%。其中,商品零售增长5.8%,餐饮收入增长6.0%。限额以上单位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41.6%,智能手机增长15.9%。今年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1%,同比增长0.9个百分点。
引进来——首店经济焕发活力
4月23日下午,虽然是工作日,但宿城吾悦广场盒马快闪店内人头攒动,支付区排起了长龙。
“以前逛盒马都得开车去徐州,现在好了,我们‘大虚线’马上也有盒马了!”带着女儿在冰柜前选购甜品的市民王丽丽说。
“快闪店可以当作盒马鲜生的‘排头兵’。区别于传统门店,快闪店更像是临时搭建的门头,待5月9日盒马鲜生正式开业后,快闪店也就完成了使命。”盒马鲜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快闪店就像是实体的网页弹窗,以场景化、沉浸式的个性化设计,提供集展示、服务、艺术于一体的消费体验,让消费者参与品牌活动,在互动中找到乐趣。
首店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持。为吸引更多首店落地,近年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从场地支持、资金补贴到行政审批简化,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围绕消费新场景建设、农商文旅融合、外资外贸等新业态新模式新项目,我市多次对接王府井、银泰、遥望X27、吾悦、苏宁等行业龙头企业和平台型企业来宿考察。积极推动苏宁广场、万达广场、京东家电等下沉县域布局,萧县苏宁广场已正式落地、灵璧苏宁广场正在洽谈,古井宿淮酒业宿州公司已于今年3月成功纳统,理想宿州4S店正在建设中……
“在加快优化消费供给方面,我们充分发挥流通企业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发展首店、旗舰店,宿州盒马鲜生店作为皖北首店正式落地宿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全市共引进202家品质“首店”,预计到2025年底,全市“首店”数量约有300家。
强起来——本土品牌“乘风破浪”
“退役军人要实现自己的创业梦,在自身充电不断提高能力水平的同时,唯有担当和奋斗。我正是坚持这一原则,带领公司健康快速发展,旗下主营品牌壹度便利现已发展门店1700家,遍布淮海经济圈。” 安徽壹度品牌运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绳惠展说。
作为宿州本土品牌,壹度便利凭借独特的地域优势以及相关政策支持,现已覆盖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近年来,我市通过优化流通网络布局,完善商贸流通体系,推动一批本土品牌做大做强。2024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5%。砀山、萧县获评县域商业建设“领跑县”,灵璧县获评县域商业建设“试点县”。
完善商业基础设施。积极推动城乡骨干流通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和跨界融合,持续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建成县域综合商贸服务中心17个、乡镇商贸中心121个、村级便民商店2153个,县乡村三级商业网点覆盖率达100%。2024年,全市新改造提升乡镇商贸中心、大中型超市23个(5.5万平方米),乡镇集贸市场、大集23个(16.49万平方米),村级便民商店20个(0.8万平方米)。
加快配送体系建设。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协同,统筹仓储、运输、配送,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务时效。壹度便利、华夏、联华、新一佳等商超依托自建配送体系配送;大润发、永辉等采取总部配送与第三方相结合等方式完成商品配送。推动交通、邮政、商贸、供销、快递等存量资源开放共享,推广共同配送、统一配送、分时配送等集约化配送模式。建成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4家,自建物流7个,县域覆盖率达100%;建成乡镇快递网点1100个,乡镇覆盖率达100%,快递进村覆盖率达100%。鼓励农村超市、便利店、夫妻店等发展电商、代收代投等便民服务,打通农村网购“最后一公里”,快递配送时间从县到村、从村到县不超过两日。积极推广标准托盘、周转箱(筐)等物流载具,推进循环共用,支持砀山幕天、壹度便利、云帆等企业开展上下游物流设备设施标准化改造。
升级农产品流通网络。推动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流通升级,全市建成宿州百大、砀山惠丰、泗县新发地等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额约200亿元。宿州百大库容4万吨冷库投入运营。利用国家县域商业体系支持政策,支持农产品流通企业配备清洗、加工、包装、分拣等设备,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支持项目25个、资金2936.5万元。
在支持发展传统经营模式的同时,市商务局统筹资源赋能商贸行业,推动创新业态模式。组织电商企业参加“全国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数商兴农庆丰收”等网络促销活动,推广“电商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加强农村电商产销对接。2024年,全市商务部门主动参与电商产销对接活动13场,销售农副产品8200余万元。2024年,全市创建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区)1个、县域电商特色产业园(街)区1个、农村电商网销千万企业4个、省级农村电商网销百万品牌企业15个,“好网货”百佳企业7个、“好网货”十佳企业1个。
“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我市消费市场‘多点开花’态势将愈发明显。通过一整套完整而具体的细分政策部署,有望进一步多层次激活消费市场潜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李航 通讯员 肖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