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87229/202102-00017 信息分类: 办理制度和总体情况
发布机构: 宿州市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1-02-03 发布日期: 2021-02-05 11:49
文  号: 性: 有效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暂无
名  称: 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提案和建议案办理情况
政策咨询机关: 暂无 政策咨询电话: 暂无

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提案和建议案办理情况

来源:宿州市政府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1-02-05 11:49 编辑:信息公开

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以来市政府系统承办建议案1件、提案266件,提案中属于政治建设类9件、经济建设类66件、社会建设类141件、文化建设类27件、生态建设类23件。承办这些提案和建议案涉及各县区政府和46家市直单位。目前,所有提案和建议案已办理完毕。从反馈意见情况看,市政协委员对办理答复和办理效果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

一、提案办理情况

总体来看,2020年市政府系统办理提案主要有两种情况:所提建议及问题已经解决和正在解决的有262件,占承办提案总数的98.5%;所提建议及问题,因受国家政策限制、超出市政府职权范围、条件不成熟等客观因素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有4件,占承办提案总数的1.5%

(一)杜文涛委员提出关于我市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提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2020来,我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是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协同创新。深化基金+基地”“投资+服务新兴产业招商和培育模式,与安元基金、安创基金共同设立规模2亿元的宿州安元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推动宿州经开区、宿州高新区设立运行3支规模11.5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引导沪苏浙产业项目向我市转移。成功举办宿州埇桥徐州产业对接交流会、萧县徐州智能制造项目集中签约、萧县土地招商推介会等活动市高新区阿里巴巴智能制造产业园、埇桥区火花钢结构及工程机械设备生产项目、萧县玉环汽车配件制造产业园等一批沪苏浙产业转移项目开工建设。二是深化产业融合,加快园区合作共建。宿州高新区、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入选全省首批18个长三角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宿徐现代产业园正式挂牌,承接徐州产业转移项目123家。萧县泉山工业园承接徐州市产业转移项目26个。张江萧县高科技园获批省级众创空间、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三是坚持交通先行,加快区域互联互通。打造省际立体综合交通体系为契机,推动建设淮北宿州蚌埠城际铁路、合肥新沂高速铁路、徐州淮北阜阳高速公路和徐州宿州固镇蚌埠高速公路宿州段项目启动京沪铁路宿州站综合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新汴河四级航道整治工程、沱浍河航道整治工程及沿线港区建设。加快建设总投资超千亿的黄淮海(宿州)智慧物流产业园,先期开工建设宿州铁路货运物流中心、粮食物流和应急保障中心、华东区域电商快递分拨中心,远期规划建设多温层冷链加工物流中心、国际特色商品交易展示中心、智慧物流大数据应用中心、智能制造与供应链集成创新中心,打造国家级物流枢纽工程、长三角区域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四是促进共建共享,加快民生保障供给。全面落实营商环境提升年各项任务,积极对接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打造宿事网办品牌。加快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工程技术学校、宿州工业学校等院校,加入淮海先进制造、商贸等5大职教集团。深卫生领域合作,全市14家医院分别与上海瑞金等知名医院建立合作项目。下一步,我市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发挥优势、强化功能,纵深参与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二)市政协社会与法治委员会提出关于加快我市科技成果转化的提案。市科技工作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动科技体制深化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一是构建平台,推进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建设。不断健全完善1+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为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政策保障和行为准则。加快“双创”平台体系建设,在全省首创孵化器合作共同体建设,宿州-上海等异地联合孵化工作有序推进。2020年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备案1家,省级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加快推进科技金融融合创新,组建并推动宿州市创新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运营,投资失败容忍度按50%执行;与建设银行宿州分行等金融机构开展战略合作,联合开展科银企担对接活动。加快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10家市外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我市注册公司,开展技术转移及科技服务工作。二是外引内联,引进高端科技人才。加大政策奖励,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的项目,每项奖励不低于100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的,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奖励。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的,按省奖励金额的1:1配套奖励。推动引智活动方式多样化,与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举办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对接活动,累计签约项目22个;培育引进在宿创新创业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21个,申报省级人才团队8家,其中3家已通过专家评审、尽职调查和现场考察。三是畅通渠道,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设立市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子基金,目前已上报省科技厅备案;争取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支持,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空白”问题。2020年我市共推荐省引导基金入库项目5个。在全省率先启动市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申报,4个项目已经现场勘察、专家评审,正待公示。2020111月,全市企业吸纳技术合同交易1236项,成交额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9%297%;输出技术合同625项,成交额5.8亿元,分别是2019年同期的16倍、65倍;科技成果登记1051项,产业化应用387项,同比分别增长114%26%。下一步,我市将以推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为契机,抢抓机遇,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指引,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和“十四五”规划纲要,努力把宿州打造成科技创新政策扶持新高地、高层次科技人才汇聚地;承接高新技术产业转移集聚区、科技金融融合创新试验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区;区域科技创新策源中心(“两地三区一中心”)。

(三)市政协经济委员会提出关于做大做强本地民营企业的提案。2020以来,我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依法规范、保障权益的方针,助推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全市民营经济创造“67999”的独特业绩即贡献66%以上的GDP75%以上的税收,9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城镇劳动就业和企业数量优于全国、全省发展平均水平。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18、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30、落实金融政策支持企业复工复产“16、支持商贸业稳定发展“13等纾困惠企政策,助力企业渡难关、强实力、快发展。市财政设立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兑现民营企业奖补资金9701.6万元(市本级)。设立三重一创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参加创响中国安徽创新创业大赛,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奖补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等项目资金2977万元。拨付外经贸发展资金1386万元,支持进出口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安排展会经费47.7万元,引导企业参加华交会、广交会及各类境外知名展会。二是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落实减免房租政策,免收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企业房租、摊位费等3个月,免收政府运营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内的在孵科技型企业及团队房租6个月,累计减免1421家中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租金3944.2万元。发挥综合治税平台作用,建立部门间协作推进与信息共享机制。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印发《关于疫情防控期间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政策的通知》,全市企业房产税困难减免486户、969万元,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558户、1923万元。三是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引导各金融保险机构全面对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专精特新企业和拟入规企业,着力满足企业金融服务需求。降低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续贷成本,无还本续贷业务实现金融机构全覆盖。累计发放无还本续贷业务贷款26.1亿元,惠及475家企业。落实国家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风险补偿等政策,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成本,新发放4321”新型政银担贷款64.4亿元。四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四送一服联系包保机制、市四大班子领导联系帮扶重点民营企业机制、重点项目包保制度,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牵头责任。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围绕全省领先、全国争先目标,强力推进10大任务、20项提升行动。拓宽放管服改革思路,巩固提升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成效,加快推进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积极融入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聚焦办事两难两多一长等痛点、堵点问题,开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提升办事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完善公平竞争法治环境,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下一步,我市持续强化政策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做好贴心服务,推动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农工党宿州市委会提出关于推进宿州水环境改善的提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工作,坚持定期、高频召开全市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调度会,全市水环境治理工作稳步推进。2020111月,我市5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中新汴河团结闸水质均值为Ⅲ类,沱河关咀、沱河芦岭桥、新濉河大屈、浍河湖沟断面水质均值为Ⅳ类,均达到省考核标准,水体优良比例进一步提升。一是强化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河道综合整治。全市89个乡镇共建设91个乡镇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其中89个已经运行或试运行。全市排查农村黑臭水体4067个,完成核查2448个,实施治理2431个,其中完成治理348个、初见成效903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二是深入开展清河行动。按照市总河长12号令,印发《关于开展清河行动2020年冬春攻势行动的通知》《关于开展淮河流域二三级支河支沟清河行动的通知》,集中开展清河攻坚行动。全市清理河道长度约3250千米,出动机械1558台、船只112艘,打捞衰死水草25.4万立方米,清理其他垃圾约7069吨。三是推行生态补偿机制。印发实施《宿州市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宿州市沱湖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实施方案》,逐步完善水环境保护激励机制。建立以县区(市管园区)级横向补偿为主、市级纵向补偿为辅的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机制。四是实行跨界河流联防联控。2020年,先后与周边地市开展市级联防联控活动7次,分别与淮北、蚌埠、宿迁、徐州开展联合巡查并召开跨界河流联防联控联席会议,做好汛期预警监测和信息通报、共享。泗县与泗洪县、五河县,灵璧县与固镇县开展县级联合检查、联合监测,相互交办问题并监督整改,协同解决上下游河道治理和入河污染管控问题。五是加强水质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市财政投入约3000万元,建设25个市级地表水自动监测站和监控平台,已全部建成运行。水质自动监测站同预警平台联网实时监控全市地表水水站水质,每日数据与县区、市直相关部门实现共享。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强化工作调度,加强部门联动,深入推进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及水污染防治工作,持续改善宿州水环境质量。

(五)阮君等委员提出关于保障宿州市粮食安全的提案。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不断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效保障了粮食市场稳定和质量安全。一是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能力。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连续21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粮食总产量稳中有升。目前,全市实有耕地面积864.5万亩,划定基本农田731.4万亩。推进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建成长期定位监测点122个,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10个、市级18个、县级89个,形成覆盖全市主要耕作制度、主要农作物、主要土壤类型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面积596.2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面积263.8万亩,划定地块数据全部上图入库、建档立卡。二是坚持“藏粮于技”,提升现代农业科技水平。扶持良种繁育产业发展,利用市级农业产业化资金(每年5000万元)给与种苗繁育企业、基地奖补贴息,支持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埇桥区被认定为安徽省小麦、大豆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及国家级大豆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全市专业化统防组织达995个,日作业能力120万亩左右。2020年主要粮食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累计实施面积2315.4万亩次,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2.6%。建立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区46个,示范区面积约23.8万亩,推广带动面积248万亩。完成农作物绿色防控801.8万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48.8%。三是完善应急保供网络,保障粮食储备规模。完善全市172个粮食应急供应网点、22个应急加工企业和10个应急配送中心保供功能,加强应急演练,充分发挥应急保供网络作用。加大监测频次,全面准确掌握粮食市场供应、市场价格等情况。印发实施《宿州市市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宿州市市级储备粮油财政补贴管理办法》,完成市、县(区)级粮食储备7.6万吨。四是加强粮食质量监管,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实施“宿州好粮油行动计划”,通过标准规范、品牌培育、宣传引导、试点示范,扶持一批带动力强的粮油示范企业,扩大我市优质粮油知名度、美誉度。按照“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总体要求,建成以市粮油质量检验中心为主,各县(区)粮油质量检验中心为辅的粮油质检体系。开展原粮质量调查,强化放心粮油质量抽检,确保群众吃安心吃得放心。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压实粮食安全责任,筑牢粮食安全防线,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确保全市粮食安全。

二、建议案办理情况

政协宿州市委员会关于“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效承接产业转移建议案。一是紧扣顶层设计,以科学谋划引领融入承接工作。市委及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集中深入学习国家发改委支持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若干政策措施》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方案》。编制完成《宿州市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初稿,启动《宿州市十四五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工作,谋划未来一段时期我市落实国家战略、推进融入承接工作的思路方向和任务举措。二是强化招商引资,以产业转移带动融入承接成效。印发实施《宿州市聚焦长三角地区定向招商引资工作方案》,9个市直招商协助组和各县区、园区围绕长三角区域重点城市开展外出及线上招商485次,承接沪苏浙亿元以上产业转移项目236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99.1亿元,分别占全市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的60.8%63.4%。市政府与阿里巴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阿里迅犀新制造项目一期试生产;与京东物流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建设总投资千亿元的黄淮海(宿州)智慧物流产业园;绿地金融科技产业园、灵璧轴承产业园、萧县浙江汽车配套产业园等一批沪苏浙产业转移项目加快建设;总投资300亿元的宿马园区中鹰国际浆纸、总投资100亿元的萧县海螺绿色建材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地。三是聚焦平台建设,以集聚区建设提升融入承接质量。市政府出台《2020年全市省级开发区创新升级发展工作方案》《全市省级开发区综合考评暂行办法》,召开两次全市开发区创新升级发展专题调度会,增强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夯实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持续深化与上海张江及徐州等省际毗邻地区合作,加快落实分别与上海科创办、徐州市政府签订的《创新发展合作备忘录》和《共建宿州徐州现代产业园区合作框架协议》,小型超算中心和云计算、生物医药、量子通信、新材料研发平台等一中心四平台建设方案编制完成。宿州高新区获批加挂宿州徐州现代产业园区牌子,承接徐州装备制造、工程机械、新材料等产业转移项目123家。宿州高新区、张江萧县高科技园等列入全省首批18个长三角省际产业合作园区。落实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158”行动计划,砀山酥梨、泗县山芋列入全省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名单,实现一二三产总产值78.8亿元。全市协议引进沪苏浙农业投资项目24个、总投资25.5亿元,分别增长71.4%48.4%。与阿里巴巴共同打造长三角首个数字农业产业带,国内首个区块链村落地砀山。砀山县列入国家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四是加强科技创新,以科创力量助推融入转移效能。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率先建成省内首个5G连片试验区,华瑞赛维建成导航领域亚洲唯一虚拟全景测试实验室,宿州经开区生物医药、宿州高新区半导体和量子通信公共研发平台基本建成。砀山县微谷重创高地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备案省级众创空间6家、数量居全省第一。深入推进三重一创建设,泗县智能农机装备列入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4.6%,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3.1%。接续实施科技创新“151工程,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180家,增长34%;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21.5%,高于全省5.1个百分点;建立高端科技人才和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库,入库高端科技人才289名、人才团队34个。五是优化营商环境,以优质服务营造融入转移良好氛围。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扎实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放管服改革走向深入,证照分离多证合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落地见效。等高对接沪苏浙区域,全面提升一网通办水平,企业开办实现不见面、零成本、1个工作日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缩至80个工作日内,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率100%,营业执照等20余种证照与长三角城市实现互认互通。破解要素制约,累计新增减税降费16.4亿元,用水用电用气降费惠企累计超1.2亿元。信用宿州建设加快推进,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排名在全国262个地级市中始终位居前列。

、办理工作主要做法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办理好政协提案和建议提案工作作为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的有效途径加强组织领导,狠抓督促落实。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专门提出要求,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召开提案交办会议。市政府各位负责同志结合分工,对市政协确定的重点提案,主动领办督办,作出安排部署,有力推动了提案办理工作。

(二)完善办理机制,夯实办理责任。市政府办公室制发《政协提案办理须知》,进一步规范办理程序、复文格式,对提高办理质量、保证按时答复等进行具体安排。加大跟踪督办力度,对办理时序滞后、办理质量不高的单位进行催办督办。市发改委等单位及时修订完善本部门办理工作规范,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办公室抓协调、职能科室具体办的工作机制政府系统各承办单位按照应公开尽公开和谁主办,谁答复,谁公开的原则,办理结果主动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三)加强沟通协商,形成工作合力。首次发放《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由承办单位与政协委员当面沟通,提请政协委员填写满意情况、意见和建议后,报送至市政协提案委和市政府办公室,承办单位和政协委员见面率进一步提高。政府系统各承办单位不断畅通办理沟通渠道,采取座谈协商、共同调研等形式,解决了一批问题,实现”“双方良性互动。

总体来看,在市政协和各位委员的关心支持下,在全市各级政府和各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市政府系统承办政协提案和建议案的办理质量和效果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办理工作距离市政协要求和政协委员期望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个别单位对承办的提案认领不主动、不及时,少数单位答复内容粗略简单,避实就虚,过多强调客观因素,主动协调、解决问题力度不够。针对这些薄弱环节,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加以改进。

认真办理政协提案和建议案是政府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是回应群众呼声、维护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新要求,持续完善提案办理工作机制,扎实推动办理成果转化,为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宿州作出新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