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87229/202003-00115 信息分类: 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发布机构: 宿州市政务公开网
成文日期: 2017-02-10 发布日期: 2017-02-10 16:25
文  号: 性: 有效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暂无
名  称: 关于宿州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政策咨询机关: 暂无 政策咨询电话: 暂无

关于宿州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来源:市发展改革委(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17-02-10 16:25 编辑:发改委

     

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一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势头,较好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1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预计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2016年计划目标

2016年初步核算

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9%左右

增长9%

财政收入

增长9%左右

增长11.3%

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15%左右

增长12.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增长9%左右

增长9.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11%左右

增长12.4%

进出口总额

增长5%

下降30%左右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8.5%左右

增长8.3%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10.5%左右

增长9.5%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3.5万人

5.4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

4.5%以内

4.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

7.5‰左右

10.67‰

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量

2.2万套

2.2万套

节能减排

完成省控目标

完成省控目标

(一)经济运行平稳较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经济增长稳中向好。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1320亿元,增长9%。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产比重首次降至20%以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去年提高约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1%30%

内需支撑总体有力。固定资产投资1270亿元、增长12.1%。出台落实四督四保推动项目建设提质提效实施意见,建立重点项目谋划联席会议制度,列入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市“5161”工程项目、市重点项目和园区建设调度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抢抓政策机遇,积极争取专项建设基金支持,全市前七批共获批基金项目69个,获批基金37.5亿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省统筹资金8.52亿元。注重扩大消费需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亿元,增长12.4%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工业生产回升向好,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2家,累计达1281家,产值超亿元企业530户。实现财政收入139.8亿元,增长11.3%,持续保持高于经济增长水平。

发展活力持续释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成功举办2016中国IT创新年会,恩源电商等双创基地建设加快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实施,启动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市场主体持续快速成长,新增个体工商户28932户。出台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30条意见,新增民营企业9176户,增长38.7%信贷投放规模创历史新高。突出建链补链强链抓招商,绘制首位产业招商路线图,实际到位内资1040亿元,增长15.6%;利用外资7.3亿美元,增长8%

就业物价保持稳定。发放稳岗和促进就业补贴592万元,城镇新增就业5.4万人,超过年度计划目标任务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年度计划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

(二)“去降补”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现

去产能稳步实施。有效化解煤炭行业落后产能,列入国家和省淘汰落后产能项目已全部按期关闭。严控新增产能、推行减量化生产,未确立新的探矿权、未新增煤矿。煤炭税收占财政的比重降到4.9%

去库存加力推进。适时实施阶段性刺激政策,加大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力度,全市商品房库存面积435.4万平方米,较去年减少73.6万平方米,去化周期由16.5个月缩短至12个月,其中商品住房去化周期缩短至6个月。

去杠杆步伐加快。主板辅导备案企业2家,新增4新三板挂牌企业,实现直接融资102亿元,增长308%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将存量政府债务纳入财政预算管理。采取多种方式防范处置非法集资等金融风险。政府平台融资成本不超过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1.3倍。

降成本取得实效。及时落实降低制度性交易、物流成本、社会保险降低费率、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等政策,实施大用户直供电政策,“营改增”降低企业税负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下降0.49元。拓展税融通助保贷等范围,企业担保缴费降低30%左右。

补短板落到实处。郑徐客运专线宿州段等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增后劲的项目建成运营,中小河流、城乡排涝设施建设、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等水利设施投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5%左右。

(三)调转促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力度加大

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抢抓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战略机遇,争取创新型省份建设配套资金支持1580.2万元。出台支持科技创新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实施办法,加快建立科技创新政策和金融支持体系。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3家。柔性引进两院院士、等领军人才18人,引进博士及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107人。组建1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零的突破。新建8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知识产权战略稳步推进,发明专利申请量1566件,增长54.3%。扎实开展质量强市提升年活动,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件、安徽省著名商标99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个、安徽名牌产品44个、农业三品一标466个。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市高新区云计算产业基地成功获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出台创建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实施意见,确定市经开区生物医药、砀山果蔬食品生物科技为第一批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萧县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试验基地。贝斯康基因检测平台等项目先后投运,申报紫金新材料石墨烯复合功能薄膜省级工程实验室,国盾量子通信、安徽气象云平台等项目成功签约。宿州城域量子通信网络列入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成为全国第五家量子通信节点城市。依托3D打印、石墨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谋划推进石墨烯产业基地和增材制造产业园。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新亚电子生产基地、恒邦新材料、正新食品等项目加快建设,雪龙化纤、新宇药业二期、光大砀山垃圾发电等项目建成投产。煤电能源、轻纺鞋服、食品加工、化工建材、板材家具五大传统产业实现产值1300亿元。技改和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大,实施技术改造“1245”行动计划,重点推进200项技改项目,完成技术改造投资430亿元,增长15%。新增30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项省级工业精品。

服务业支撑力进一步增强。出台加快发展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实施意见,国购广场、皖北医药物流园等项目加快建设,万达广场、百大农产品二期等项目建成运营。新增埇桥汴北物流园、砀山电子商务产业园2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全市服务业集聚区达到6家。成功创建8A级物流企业。继砀山之后,泗县获评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埇桥区获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全市网上农产品销售55亿元,增长20%。灵璧县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砀山获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旅游总收入120亿元,增长20.7%在线约车、移动支付、分享经济等新兴业态加快成长。埇桥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深入推进。

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序推进。推进“1215百千万”产业示范工程,农业产业化综合水平全省领先。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加工产值994亿元,增长9.3%。积极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家庭农场32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017家、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4个。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服务体系,农业规模经营面积占耕地比重达25%实施绿色增效示范行动,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丰”,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以上。实施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7%以上。埇桥区农业信贷劝耕贷试点在全国推广

(四)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乡协调发展不断深化

新型城镇化试点有序开展。实施新型城镇化试点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五权不变五有并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新增城镇落户人员8667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整市推进试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和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埇桥区基本完成宅基地确权登记。泗县被列入国家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农民退宅进城购房工作试点县。完善新型城镇化投入机制。创设徽银-创盈产业基金和城镇化1基金,成功发行市城投第四期企业债券18.7亿元、萧县建投企业债9亿元。

    城镇规划建设水平提升。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大宿城空间战略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完成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及人防工程规划、地下管廊规划等专项规划。中心城区实施重点工程105宿州客运中心站及配套公交枢纽站主体工程完工,植物园建成开放。拱辰路、“三馆”等项目加快建设完成汴河中路、浍水中路、汇源大道等城区主干道白改黑改造。启动建设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加快推进,成功获批国家首批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及宽带中国示范城市。

县域经济振兴发展。县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四个县完成财政收入53.5亿元,占全市比重38.3%,提高3个百分点。“3111”工程扎实推进,“三个10”项目进展顺利,实现首位产业产值720亿元。泗县、萧县县改市工作有序推进。县区555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泗县104国道升级改造开工建设。全市8个乡镇入选全国重点镇。渔沟镇入选首批省级特色小镇。

美丽乡村建设力度加大。完成41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43个中心村建设任务。泗县省级美丽乡村整县推进试点建设加快。美丽乡镇建设和自然村环境综合整治统筹推进。“三线三边”治理成效显著。

(五)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动力活力不断增强

重要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出台深化全市国资国企改革实施意见,市属企业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提高到30%。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积极探索在国省干线公路、水利、环保等公共服务领域,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城市智能管网、城区集中供热等PPP项目有序推进。财税金融、供销社、国有林场、公立医院等改革深入推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全面落实。探索建立并联审批系统,有效压缩审批时限。建立公共服务和中介服务清单。积极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基层计生、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和服务等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全市第一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群团改革、地方立法、社会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选用乡贤参与乡村社会治理模式持续推广。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启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双公示目录制定完成,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上线运行。县级信用体系启动建设。

现代综合通道建设加快。统筹铁路、公路、空路、电路等建设,大通道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京沪高铁宿州东站改造及配套工程、符夹线扩能改造、淮北至萧县北客车联络线工程、宿淮铁路蒿沟站等项目建设加快宿灵泗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全市一级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50公里,市至县、县至县一级公路通达框架网基本形成。全市国省干线公路累计完成投资38.6亿元。宿州机场列入国务院批复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和《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砀山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宿州海关正式开关。淮水北调宿州段干线工程及配水工程实现全线通水。钱营孜低热值煤发电、市城区垃圾电厂、灵璧垃圾和秸秆电厂、萧县垃圾和秸秆电厂以及一批光伏电站项目建设加快,一批风电场开工建设,泗县秸秆电厂、埇桥秸秆电厂和符离等光伏电站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园区转型升级发展加快。市经开区扩区成功,规划面积从6.8扩大到27.2平方公里。市高新区获评省级信息消费示范县区。鞋城成功举办第五届(2016)中国制鞋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宿马、泗涂产业园区合作共建不断深化。萧县经开区获省政府批复调整区位。全市8家省级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修订工作有序推进。

(六)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

城市绿量进一步增加。国家园林城市正式获牌,全市新增绿地面积487万平方米,建成绿道70公里。萧县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全市创建省级森林城镇9个,省级森林村庄34个,森林长廊示范段130.7公里。完成造林14.7万亩。编制埇桥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规划。明清黄河故道沿线综合治理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砀山故黄河地质公园通过省级评审。新汴河景观带获批成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命名。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考核,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约4%。深化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和结构减排,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削减。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1.5%2.0%1.6%2.5%

污染综合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强力推进燃煤锅炉淘汰、混凝土搅拌站整治、机动车污染治理等,有效遏制非煤矿山、建筑施工、拆迁工地、城市道路、餐饮油烟等扬尘污染。秸秆综禁成效明显。北沱河、奎濉河流域综合治理进入实质性整治阶段。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深入推进,有效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启动土壤污染防治,全国第二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市建设有序推进。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逐步完善。颁布实施《宿州市城镇绿化条例》、《宿州市农村垃圾治理条例》。基本建成覆盖全市范围的取用水在线监控系统,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同比分别下降5.6%6.9%,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位居全省前列。完成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砀山县荣获全国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七)精准扶贫脱贫有力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全面发展

脱贫攻坚步伐加快。扶贫投入加大,全市可统筹用于扶贫的资金35.8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98亿。完成5000个精准到户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村级光伏电站189个、户用光伏电站12100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700人。开展健康脱贫工作,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就医实际补偿比例。强化兜底保障措施,农村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发放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资金4480.6万元。11.91万贫困人口、140个贫困村有望脱贫出列。

民生工程落地见效。连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和惠民实事,民生支出占全部财政支出比重持续保持80%以上,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民生工程绩效奖补先进市。保障房开工率、基本建成率均居全省前列。新开辟2条公交线路,优化调整4条公交线路。市管95个公厕全面免费开放,生活垃圾收集率、无害化处理率全部达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1万户。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完工2832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2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5所。埇桥区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灵璧县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省级评估、筹备迎接国家级认定。免除普通高中在籍在校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成功举办宿州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宿州国际网球公开赛、校园足球联赛,新建10处篮球场、8处足球场和多条健身路径带。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建成6个图书馆、6个文化馆、4个博物馆、1个美术馆、10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5个公共电子阅览室、1345个农家书屋。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出台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和分级诊疗实施意见,“五险”参保180万人次,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分别达328.451.5522.8万人。大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发放住房提租补贴。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增加到24所,创建国家级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16个。全面二孩政策有序实施,人口计生工作保持全省前列。医养融合制度加快创新,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积极创建健康学校、健康机关、健康企业、健康社区、健康村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推进年活动深入实施,荣获全国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先进单位。城管服务超市被评为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十大最佳案例。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七连冠。防震减灾工作连续三年评为全国先进单位。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等事业不断进步。

在宏观环境错综复杂等情况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上述成绩实属不易、难能可贵。其中13项计划目标,完成或超额完成9项,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等指标增速低于预期目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还有一些领域困难依旧突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具有全局性和牵引性的重大项目储备不足,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明显回落,投资增长后劲乏力;转型升级任重道远,创新驱动能力不强,新兴产业规模偏小,传统产业比重较高;高层次人才紧缺,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竞争加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城乡基础设施水平相对滞后,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均等化较低;民生保障能力有待提高,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用发展的办法、改革的措施和扎实的作风,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是全面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关键一年,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初步分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杂性、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凸显,主要经济体增长持续分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世界经济总体处于缓慢复苏的进程中。从国内看,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效,货币政策稳健中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增长动能会进一步增强。但国内经济正处在三期叠加阶段,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从省内看,新旧动力转换仍处于关键期和艰难期,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失衡问题依然存在,区域、行业、企业走势分化仍较明显。但也要辩证地看到,我市面临着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淮河生态经济带及皖北地区四化同步先行区建设等区域战略发展机遇,推动深化改革、产业升级有闯劲,实施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有空间,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建议2017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2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草案)

指标名称

2017年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9%左右

财政收入

增长与GDP同步

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12%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增长9.5%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12%左右

进出口总额

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8.5%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9.5%

城镇登记失业率

4.5%以内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化学需氧量、氨

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

提出上述年度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建议,是基于必要性、可能性、主动性的综合考量,既坚持统筹安排、长短结合,注重年度计划与十三五目标任务相衔接,又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为推进结构性改革留空间,体现了既积极奋进、又稳妥可行的方针原则。

实现上述目标,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地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抓手,坚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深入实施工业“3111”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决打好生态环境保卫战,着力维护和谐稳定大环境,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加快建设五大发展的美好宿州。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专栏1:《宿州市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主要内容

实施创新发展方面,重点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和企业家培育集聚、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宿州篇》、推进旅游强市五个一批建设、推进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等方面工作。

实施协调发展方面,重点抓好优化城镇联动发展格局、提升中心城市发展能级、持续推进四创一建、振兴发展县域经济、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美丽乡村建设、一规四补水利建设等方面工作。

实施绿色发展方面,重点抓好打造两河一廊三大绿色发展板块、推进污染综合防治、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构建系统完整的生态制度体系等方面工作。

实施开放发展方面,重点抓好构建优势突出的现代综合通道、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提升开放合作平台、培育壮大外贸主体、积极参与区域一体化进程、高水平推进引进来走出去、推广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等方面工作。

实施共享发展方面,重点抓好脱贫攻坚、促进就业创业提高居民增收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健康宿州建设、推动教育现代化、扩大公共文化供给、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工作。

(一)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坚定不移去产能。坚持去够”“管住”“升级,结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市场化债务重组,重点推进煤炭等领域淘汰落后、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积极支持企业盘活土地等资产,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生产运营成本,进一步降低资产负债率。积极推进职工转岗培训,稳妥做好化解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

因地制宜去库存。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市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有序引导农业转移人口等新市民住房消费,推进农民退宅进城购房试点。积极促进非住宅商品房库存去化,鼓励企业通过将库存工商业地产房产改造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方式消化库存。推进商品房供应侧调整和优化,继续采取灵活货币化安置方式,加快建设房产超市,货币化安置率60%以上。积极推动公租房货币化保障,将新就业无房职工和无房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加强房价走势预判和市场动态监测。

积极稳妥去杠杆。大力发展股权融资,用好贫困县IPO绿色通道优惠政策,力争主板在审2家、辅导备案2家,新增新三板挂牌5家。支持金融机构和骨干企业开展市场化债转股试点。加强全口径政府债务管理。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继续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引导网络借贷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从严打击非法集资,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多措并举降成本。加强财政预期管理,坚持依法征税。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规范非税收入,加大金融行业等涉企收费督查检查。全面落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各项措施,严格执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兼并重组、创新创业等优惠政策,扩大小额票据贴现和直供电交易规模。积极推广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完善全市物流综合服务网络。

精准施策补短板。研究制定各领域补短板实施方案。注重补齐软件短板,不断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围绕易地扶贫搬迁、重大水利工程、现代农业、交通运输、生态环保、软硬基础设施和创新能力建设等重点领域,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切实提高补短板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二)持续释放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

大力推动项目提质增效。强化落实四督四保制度,充分发挥重点项目谋划联席会议制度作用,继续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谋划项目,深入谋划符合新发展理念要求的重大项目,力争入库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50个,5-10亿元项目100个,1-5亿元项目150个,可报可批项目达到100个。加快充实五大发展项目库,统筹推进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重大工程项目落实。坚持分级分类调度,强化点面结合和方式创新,抓好100个在建项目、100个前期工作项目调度。按照补缺提效升级要求,突出项目引领,加快建设铁路、公路、水路、空路、电路、气路、网路、商路,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着力打造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

专栏22017年重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计划

铁路:启动宿州火车站综合改造、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开工建设淮北-宿州-蚌埠城际铁路,持续推进合肥-新沂高铁前期工作。力争完成京沪高铁宿州东站扩建、宿淮铁路蒿沟站、符夹线扩能改造及淮北至萧县北客车联络线工程建设。

公路:推进连霍高速公路宿州段“四改八”扩建工程前期工作,推进宿州-固镇-蚌埠、宿州-阜阳高速公路宿州段前期工作。开工建设符离大道、宿淮快速通道等8条国省干线一级公路;新开工建设农村道路畅通工程1967公里

航空:继续推进宿州民航机场、泗县通用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砀山通用机场。谋划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园建设。

能源:加快推进钱营孜低热值煤发电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祁县2×350MW低热值煤发电工程前期工作,尽早列入国家电力发展规划;谋划2个电厂电力输出线路开展新能源普查工作。积极推进光伏领跑者计划,拟装机总量170MW,推进一批项目尽早核准并开工建设。加快推进灵璧天润100MW风电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各县区秸秆发电和垃圾电厂全部竣工运营。

水利:加快实施“一规四补”水利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浍河航道升级改造工程和新汴河复航综合整治等工作。开工怀洪新河水系洼地治理工程,加快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前期工作。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宽带宿州战略,加快“无线城市”建设。加快农村宽带发展,新建移动通信基站450个。推动宽带网络优化升级,落实光纤到户标准,确保网络提速降费。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扎实推进网站实名管理、电话用户实名登记。

大力促进投资企稳向好。编制完善三年滚动政府投资计划,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大与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力度,加快资金投放使用。落实鼓励民间投资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开生态环保、农业水利、市政、交通、能源、信息、医疗、养老、教育等领域准入,着力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三重一创和国资国企改革。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加快落实前三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投资主体,加快城区夜景照明等PPP项目建设。及时修订投资项目核准目录,加快推进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强化项目稽察监管,确保政府投入达到预期效果。 

统筹安排市级政府投资预算。研究改进市级政府投资安排方式,探索采取基金管理等市场化运作模式,放大政府投资效应。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云计算、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城市创建及管理等专项。

32017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项目表

专项名称

2016年执行(万元)

2017年安排(万元)

增减(万元)

市级民生工程专项

4000

5000

1000

养老机构建设运行补助

500

500

0

城乡社区建设补助专项

6640

6900

260

“三线三边”和美丽乡村建设专项

11600

9600

-2000

农业综合发展

4120

4550

430

林业改革专项

3100

5100

2000

水利发展专项

10905

1950

-8955

党校新校区建设专项

6000

5000

-1000

职业教育及其他教育重点项目专项

8000

8000

0

文化强市专项

1000

1500

500

医疗保障专项

3200

3200

0

医疗改革专项

1800

1800

0

公共卫生专项

200

2000

1800

体育发展专项

1000

1000

0

科技专项

2000

5000

3000

城市规划专项

1500

1500

0

城市污水处理运行及污泥脱水项目回购运营专项

5000

5400

400

城市公交运行补贴及电动车租赁专项

1900

3800

1900

市区道路保洁、园林绿化及市政工程专项

300

10000

9700

城市创建及管理专项

10000

10000

0

智慧城市专项

5000

3000

-2000

PPP项目专项经费

12000

10000

-2000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云计算专项

24000

20000

-4000

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

10000

10000

0

交通运输发展专项

4000

4000

0

财源培植专项

5000

5000

0

招商引资专项

1500

1500

0

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

2000

2000

0

旅游发展专项

500

1000

500

电子商务发展扶持专项

1000

1000

0

重点项目规划和前期工作专项

1500

1500

0

加快消费提质扩容。积极开展十大扩消费行动,发展个性化定制、体验式营销等消费新业态。推动传统商圈提档升级,着力打造特色街区。推进电商宿州建设,继续支持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力争实现电子商务省级示范县全覆盖,支持市高新区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加快发展平台经济和分享经济,推动线上线下互动消费快速发展。开展消费环境改善和品质提升行动,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

(三)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统领,加快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

聚力突破创新瓶颈制约。继续抓好省“1+6+2”、市支持科技创新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实施办法等政策落实,支持引导企业主动加大研发投入。确保全市研发经费投入5亿元,40%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积极推动市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科技孵化中心、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探索建立创投基金、技术参投、质押融资等,支持龙头企业、领先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到1410215件。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管理改革,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以不低于70%比例奖励给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

加快建设创新人才高地。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和产业需求,开展科技创新团队引进计划,引进和培养2名左右领军人才和20名左右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继续实施十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3000名左右。支持宿州技师学院加快推进安徽省鞋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到11.5万人和3.5万人。完善高端人才绿色服务通道,探索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启动宿州籍在外高端人才智力回归工程,争取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团队来宿落户。新增2家院士工作站。

统筹推进“三重一创”建设。编制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推进方案,发挥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加快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全力推进省市两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继续争创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择优建设1-2个市级基地。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0%启动培育市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工作,着力创建省市两级创新平台。支持各县区、园区分别与中科院和工程院研究所,建立符合自身产业特点的合作关系。统筹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县区、园区围绕各自首位产业,分别打造一个“双创”发展平台,加快建设双创示范基地。推动建立军民融合需求对接和信息服务机制,争取实施一批军民融合发展项目。

专栏3: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计划

市高新区云计算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以“全市一流、全省领先、全国知名”为目标,大力实施产业提升、科技提升、服务提升、基础提升、形象提升“五大创新行动”,加大云服务、电子商务、手机游戏、影视渲染、生命科技、智能终端等特色板块培育,集聚“宿州翔云”,建好“宿州机房”,打造“宿州品牌”,力争云计算产业整体产值突破55亿元。

市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加快实施聚链、强链、延链、补链工程,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首位产业,力争生化医药产业实现产值50亿元。力争升级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砀山果蔬食品生物科技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围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果蔬食品生物科技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目标,产业上下游企业实现总产值32亿元。

萧县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围绕打造市县共建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目标,建成全市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重要集聚平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总产值达到65亿元。

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实施工业突破攻坚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0亿元。力争煤电能源、轻纺鞋服、食品加工、化工建材、板材家具等五大传统产业产值分别达到90亿元、250亿元、520亿元、320亿元和250亿元。出台“中国制造2025”宿州篇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企业制造装备升级和互联网化提升计划,促进两化融合,力争申报两化融合示范企业4家以上。建立技术改造投资三年项目库,继续实施200项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技术改造投资470亿元。深化质量品牌提升工程,依托省级质检中心,培育创建一批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和名牌产品,组织申报一批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深入实施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和工业精品培育行动计划,培育认定省级新产品、安徽工业精品各3项。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户。

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编制推进服务经济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支持和推进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力争新增1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培育提升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检验检测、工业设计、科技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服务外包等发展水平。编制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和城市配送,创建A级以上物流企业5家,引进物流重大工程1个以上。全面开展快递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商贸流通家庭服务等便利化、精细化和品质化。开工建设苏宁广场、宿州CBD-城市中央商务区、迅捷物流宿州公路港综合物流园区等项目,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70家。实施旅游强市“五个一批”建设工程,强力推进皇藏峪5A级景区创建。力争旅游总收入增长15%

专栏42017年重点产业类项目推进计划

计划开工项目:市经开区紫金新材料石墨烯复合功能薄膜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年产3000万方车用CNG及工业切割气、年产1万吨硅酮胶,宿马园区温州汽配产业园、山桥服饰、美继服饰,市高新区美为食品工业园、中国电信宿州数据中心,鞋城精汉鞋服,埇桥区绿洲板材加工、百德木门、辉乐豪铜门,砀山淘美居家居、海升果酒生产及酒庄,萧县富氢杯系列产品生产、年产15万吨碳酸钙深加工,灵璧灵杨年产5万台()农业机械、婴儿乐食品,泗县汉能光伏支架、和佳医用手套等。

计划竣工项目:钱营孜低热值煤发电、皖能垃圾发电,市高新区戴盛电子年产200万套新型智能终端生产线,鞋城稻喜人皮鞋,宿马园区啤酒灌装生产,埇桥区正纤纺织、鸿宇天翔实验室设备生产,砀山诸暨靖恒灯饰,萧县原仁药业、农林生物质发电、鑫彩印务、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灵璧光大垃圾发电、纸板及纸包装生产、光大生物质发电,泗县天京食品年产2万吨精淀粉、唐朝电器年产5万台商用家用冷藏冷冻柜等。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继续实施民营经济提升工程,新增民营企业3000户,力争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到65%。新增个体工商户12000户。以促进实体经济稳健发展为重点,增强金融要素支撑。新增“4321”新型政银担贷款40亿元,担保放大倍数达到5。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争取引入一家股份制银行来宿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基金等新兴金融业态,更好发挥各类基金作用。

(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

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稳粮扩经,组织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大力发展专用品牌粮食。开展特色农业绿色增长模式攻关,加快蔬菜标准园创建,积极发展水果等特色农产品。持续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与管护、中低产田改造。深入实施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力争农机总动力达到890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8%以上。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三品一标农产品补助力度。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为抓手,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1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进一步提升。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发展,搭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大力培育品牌龙头企业,带动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继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新增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农民合作社各80个。

着力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实施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强化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利用。继续推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等试点建设,加快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

(五)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努力拓展发展新空间

加强规划统筹引领。出台落实全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完成宿州市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综合规划、宿州大道与新汴河区域城市设计等规划编制工作。积极推进“多规合一”。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全面完成新型城镇化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任务。统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深化县域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相关试点示范。拓展城镇化融资渠道,稳步推进开发区、宿马园区、泗县、砀山平台公司债券发行。

积极实施四创一建十六城同创为抓手,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开展城镇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全市新增提升绿地800万平方米以上,新建绿道70公里,建设街头游园20个。大力实施海绵城市、城市绿道、花满宿州等工程建设,建设精品示范工程15个。实施210项城乡建设重点工程,总投资不低于300亿。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完成棚户区改造1500万平方米以上实施淮海路、宿怀路、宿州大道等部分路段白改黑加快西外环线、城市门户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地下综合管廊、动物园等项目建设,推进市客运中心站等项目建成运营,确保体育馆、城市规划展示馆、“三馆”投入使用。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实施以道路为中心的网格化管理。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推进公交示范城市建设。加大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和停车场建设力度。

壮大县域综合实力。接续实施“3111”工程,各县区、园区分别新签约规上工业项目10个、新开工规上工业项目10个、新投产规上工业项目10个。开展县域经济振兴发展考核评价,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稳中有进、结构优化、比重提升。继续实施“555”工程,积极推动县城完善功能、提升品质,稳妥有序推进县改市步伐。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积极培育创建1-2个省级特色小镇。

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再建39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完成48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改建设,注重彰显风韵,合理预留发展空间。巩固三线三边环境治理成果,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推进乡镇生活污水治理,进一步提高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深入推进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集市等创建活动。加强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推动产村融合发展,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六)围绕增强发展动力与活力,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深化放管服改革。试点实施政府投资项目并联+串联审批模式、容缺受理、协同联办等模式继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审批服务事项新一轮流程改造。推进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公共服务清单和中介服务清单,进一步优化以政府权力清单运行平台、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平台和涉企收费监管平台为主体的统一电子政务平台,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和政府监管效能。巩固扩大多证合一、一照一码两证整合改革成果,扩大证照合一覆盖面。扎实推进城市执法体制、司法体制和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全面实行三察三单制度,全力推动重大改革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加快推进基础性关键性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地方金融机构筹建步伐。支持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运用开发性金融、企业债券等方式融资,实现市场化运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整体改制和市场化联合重组。深化资源要素配置改革,进一步减少政府对各类资源的行政化直接配置。完善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立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林权管理制度。建立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息公开目录清单制度,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网上运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积极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积极推进三保合一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加强区域合作交流。全面落实加快皖北发展政策,持续深化与马鞍山结对合作,加快宿马、泗涂现代产业园建设,推动县域南北结对共建。对接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推进泗海工业园、萧县泉山工业园等合作共建,加快萧县张江高科技产业园申报省级众创空间和科技孵化器进度。积极参与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力争一批重大项目列入规划。

构建皖北改革开放新高地。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探索建立项目引进与项目落地无缝衔接机制,争取东南沿海地区符合环保等要求的产业、国内外知名企业生产基地等有序转移。创新招商方式,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并举,推进战略招商、产业招商、全员招商、以商招商。突出招大引强,力争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增长12%,其中新开工首位产业项目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不低于40%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开放领域,积极吸引投资。支持建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加快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成果。培育壮大皖神面制品、新林服装、朗欣实业等一批外贸骨干企业,促进外贸优进优出 

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发展。引导各类园区依法合规、节约集约、错位发展,壮大园区主导产业,推进产城融合,着力提高园区专业化发展水平,力争省级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超过30%推进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修订工作,跟踪争取筹建开发区去筹转正。

(七)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水平

建设“两河一廊”绿色发展板块。统筹推进绿色美好家园建设、绿色产业培育、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生态保护修复、污染综合治理、生态文明风尚塑造等六大工程,持续开展生态园林城市、互联网+”绿色生态等二十一个重大生态文明专项建设,加快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专栏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内容

打造两河一廊三大绿色发展板块。坚持城水共生、宜居宜业,着力打造新汴河生态经济带,探索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和蓄水利用、绿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努力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重要支流绿色发展先行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打造黄河故道果林田园生态绿带,探索在水环境修复和跨区域调水工程、健康服务产业创新发展、三次产业绿色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努力建设明清黄河故道沿线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区。坚持山水相济、人文共美,着力打造符离大道生态文化廊道,探索在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石质荒山绿化等方面取得突破,努力建设淮海经济区核心区生态文明样板区。

六大示范工程。统筹推进绿色美好家园建设、绿色产业培育、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生态保护修复、污染综合治理和生态文明风尚塑造。

二十一个重大专项建设。开展生态园林城市、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美丽乡村、节能环保、绿色制造、绿色农产品基地、生态文化旅游、“互联网+”绿色生态、节能试点、低碳发展试点、循环经济试点、绿色生态屏障、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非煤矿山综合整治、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绿色出行系统、新能源示范城市等专项建设。

强力推动节能减排降碳。严格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管理,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居民用能等重点领域节能。继续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加快清洁能源车船推广应用,继续开展车、船、路、港进万家活动,着力构建绿色出行、低碳出行交通运输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支持培育康桥生物等秸秆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全市秸秆产业化利用率每年提高20%

加大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加强生态环境、重要污染源、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等检测和风险预警。深入开展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全面取缔晚间烧烤炉等露天经营场所和城区燃煤锅炉。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和火电、水泥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行动。积极推进清洁生产。控制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加强城市道路扬尘治理。完善排污许可与总量控制、区域流域水污染联合防治等制度,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控。强力推进城区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开展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作。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全面推行“河长制”,实行一河一策,坚持依法治水管水。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加强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强化备用水源或应急水源建设。坚持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县创建。严格耕地保护红线,强化耕地数量和质量占补平衡。完成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加快推进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省级试点工作。继续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加大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处置力度。全面完成整顿和规范矿山生产工作任务。大力实施石质荒山绿化攻坚。统筹推进土地复垦、生态湿地、生态旅游等,加大采煤塌陷区治理力度。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八)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民生改善,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新增财力向扶贫重点倾斜。实施2876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加快实施产业扶贫,发展一村一品。实施光伏脱贫工程,新建村级光伏电站70个。继续实施安全饮水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健康脱贫工程、社保兜底工程,解决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实施教育脱贫工程,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同等受教育条件。统筹推进金融扶贫工程、电商扶贫工程、就业脱贫工程,保证贫困户脱贫质量,实现稳定脱贫。完成107个贫困村出列、12万人脱贫任务。

提升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提高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完成萧县、泗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积极实施名校办分校,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分类发展民办教育。完成市工业学校新校区一期建设,推动宿州应用技术学校开工建设。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全面推广校园足球,推进足球特色城市建设。继续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一批足球场、篮球场和健身路径,打造15分钟健身圈。完善文化事业管理体制和文化产业经营机制,培育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鼓励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文物遗址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积极振兴传统工艺。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扩大参保覆盖面,五险参保达到185万人次以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320万人以上。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工作。推进健康宿州建设,探索发展大健康产业。积极开展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推动市立医院儿童医院投入使用,谋划市中医院新区、市妇幼保健医院建设,推进县级综合医院和中医院建设。落实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提升妇幼健康服务保障能力,全面推进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健全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积极推进医养融合改革,加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监管。促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设。发展妇女儿童、残疾人、地震、气象、红十字、地方志、档案、对台、社会福利和慈善等各项事业。认真做好国防动员、消防、武警、双拥等各项工作。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成信用平台一期项目,推进平台二期和县级平台建设。编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信用机构,大力开展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培育征信机构和信用市场,逐步推动信用建设迈向深入。深入推进平安宿州建设,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重大不稳定问题清单机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落实黑名单制度,实施风险预警防控闭环管理,深化道路交通、超载超限、危险化学品、矿山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优化应急联动和防灾减灾救灾机制。完善价格调控体系,保持市场平稳运行。扎实开展“七五”普法。推进法治宿州建设,完善社会治理水平。

各位代表!

今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落实本次大会通过的各项决议,锐意进取,改革创新,加快建设五大发展的美好宿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关于宿州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辅读

 

2. 技术改造“1245”行动计划(P5):即围绕10大产业,实施200项重点技改项目,全市技改投资完成400亿以上,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超过50%以上。

3. A级物流企业(P6):分为运输型、仓储型、综合型三类,国家根据企业经营状况、资产情况、设备设施、管理及服务、人员素质、信息化水平等情况进行评定,级别为1A5A级,5A级为最高级。其中,1A级年物流营业收入约在200-300万、2A500-1000万、3A2500-6000万、4A1.2-3亿、5A7.2-16.5亿。2016年我市申报成功13A级、72A级。

4. 分享经济(P6):将社会海量、分散、闲置资源平台化、协同化地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社会价值创新的新形态。

5.“1215百千万产业示范工程(P6):围绕产业发展、镇村提升、基础建设、改革突破、管理创新等重点内容,以百千万产业示范工程为突破口,加大资金投入,整合涉农项目,快速推进建设。到2020年,在全市布局建设10个县区万亩核心示范区、20条沿路产业示范带、100个乡镇千亩示范园、500个村级百亩示范点,以点带面,连线成面,全面发展。

6.“劝耕贷P6):指埇桥区政府、担保公司、银行三者之间密切合作,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手续简便、无需抵押的新型贷款模式。

7. 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修订(P9):经国务院同意,2016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发改外资〔2016815号),启动对《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06年版)》(以下简称《目录》)进行修订。开发区《目录》修订工作重点:一是对2006年后新设立的开发区进行审核,把符合条件的开发区纳入《目录》;二是对已列入《目录》的开发区升级、扩区、区位调整后的名称、面积、四至范围等,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更新。

8.“一规四补P15):制定新一轮水利建设总体规划,重点补齐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城乡排涝设施建设、湖泊防洪综合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四个短板”。

9.“三重一创P19):统筹推进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建设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10.“十大扩消费行动P21):为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和升级,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启动实施十大扩消费行动。包括:城镇商品销售畅通行动、农村消费升级行动、居民住房改善行动、汽车消费促进行动、旅游休闲升级行动、康养家政服务扩容提质行动、教育文化信息消费创新行动、体育健身消费扩容行动、绿色消费壮大行动、消费环境改善和品质提升行动。

11. 平台经济(P21):一种虚拟或真实的交易场所,本身不生产产品,但可以促成双方或多方供求之间的交易,收取恰当的费用或赚取差价而获得收益。

12. 旅游强市五个一批P24):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一批国内较高水准的旅游精品景区,打造一批区域影响力较强的旅游精品线路,开发一批符合政策导向的旅游新业态产品,发展一批市场需求度较高的特色旅游商品,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较强的领军企业。

13.“三权分置(P26):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行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放活土地经营权。

14.“四创一建P27):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创建城市特色风貌,创造城市优良环境,创优城市管理服务,着力打造城市生态文明安徽样板,努力建成绿色江淮美好家园。

15. 特色小镇(P28):特色小(城)镇包括特色小镇、小城镇两种形态。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小城镇是指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特色产业鲜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特色小镇和小城镇相得益彰、互为支撑。

16.“三察三单P29):三察,即季度巡察、半年督察、年底考察;季度巡察、半年督察、年底考察都要形成三项清单,即整改问题清单,整改措施清单和整改责任清单。

17.“三保合一P29):即整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三项基本医保制度。

18.“两河一廊P30):即新汴河生态经济带、黄河故道果林田园生态绿带、符离大道生态文化廊道。

19.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P32):排污者通过缴纳或按合同约定支付费用,委托环境服务公司进行污染治理的新模式。

20.“铸安行动(P34):为进一步强化安全发展意识,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水平,从20159月至2017年底,与全省同步开展安全生产铸安行动,覆盖所有地区、所有行业领域、所有生产经营单位,不留盲区、不留死角、不留余地、不留尾巴,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整治、隐患排查,着力增强依法治安能力、科技治安能力,从严从实治安能力,促进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