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87229/201709-94773 信息分类: 区域规划
发布机构: 宿州市政务公开网
成文日期: 2017-09-20 发布日期: 2017-09-20 15:27
文  号: 性: 有效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暂无
名  称: 宿马现代产业园区2017-2030年供热规划
政策咨询机关: 暂无 政策咨询电话: 暂无

宿马现代产业园区2017-2030年供热规划

来源: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17-09-20 15:27 编辑:宿马园区



节能减排是关系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的一件大事,也是关系全球环境的一件大事。只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为保证宿马工业园区集中供热的合理布局和有序发展,本着合理利用能源,改善环境,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经宿马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委托,依据《宿马现代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原国家计委【1995126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编制《宿马现代产业园区供热专项规划》(2017——2030年)。

本次供热专项规划是对《宿马现代产业园区总体规划》在供热专业规划的细化和完善,将为宿马现代产业园区供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依据。

2012118日,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宿马现代产业园区,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园区交通便捷,境内铁路、公路交织,京沪高铁、宿州-淮安铁路、泗洪-许昌高速公路、S303省道、市内快速通道、新汴河水运码头等已初步建成,宿州通用机场、皖北城际铁路网正在规划建设,初步形成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货运铁路、高速公路、快速通道、水上运输、空中运输的多维交通体系。园区距徐州观音机场50公里、连云港出海口码头200公里、宿州新机场7.8公里。宿马人3小时内可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上海、郑州、合肥及京津冀都市圈的北京等主要大中城市。园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园区发展提供了突出的交通和区位优势,为园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供热无法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内仅有几个企业自备小型供热锅炉,但热源点分散,供热能力差,无公共供热管网,园区完整的供热系统尚未形成。

因此,编制《宿马现代产业园区供热专项规划》,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对指导今后供热的发展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概述

1.1 规划编制依据

1)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2)宿马现代产业园区总体规划2015-2030);

3)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近期热电联产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090625);

4)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的通知(计基础〔2000〕1268号);

5)《宿州市供热规划》(2012~2030)

6)咨询合同;

7)宿马现代产业园区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1.2 规划背景

宿州市位于安徽省最北部,苏鲁豫皖4省交界处。介于东经116°09’~118°10’、北纬33°18’~34°38’之间。境内现有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两条国家级高速公路京台(G3)、连霍(G30),三条安徽省级高速公路泗洪-许昌高速公路(S04、S06)、徐州-明光(在建)高速公路(S07)、和济南-祁门(在建)高速公路(S21),四条国道纵横穿越。宿州市区南距蚌埠86公里,北距徐州75公里,西北距淮北40公里。全市共管辖一区四县,其中埇桥区位于境内中部,泗县、灵璧县、萧县、砀山县从东南向西北依次分布。

宿州市位于我国两大经济带(京沪铁路、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交汇处,是淮海经济区和徐州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处在安徽省城镇化重点建设地带(沿淮城市群)上。这一承东启西、南引北连的区位优势,不仅使得宿州市在皖北地区经济发展中位置突出,而且在全省乃至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宿州市位于京沪线的中间、陇海线的东段,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江淮城市群等城市集群的交集区。京沪线、陇海线两条国家铁路大动脉分别由南北、东西向呈十字型穿境而过,京台高速、连霍高速在境内与两条铁路干线相伴而行,基本形成了“两纵三横”的铁路网和“三纵两横”的高速公路网

集中供热系统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体现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是综合服务功能高低的具体体现。发展集中供热已成为我国建设发展的一项基本政策,是国家能源政策的具体体现。随着国家有关节能政策贯彻落实的逐步深入,人们充分认识到发展集中供热不仅是一项节能工程,也是一项环境工程。集中供热不仅能给城市提供稳定、可靠的高质量热源,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而且能明显发挥规模效益作用,在节约能源,有效减少城市污染,节省城市建设用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等诸多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宿马现代产业园区位于宿州市东部,是围绕京沪高铁宿州东站开发建设的产城一体的高铁新城。园区交通便捷,境内铁路、公路交织,京沪高铁、宿州-淮安铁路、泗洪-许昌高速公路、S303省道、市内快速通道、新汴河水运码头等已初步建成,宿州通用机场、皖北城际铁路网正在规划建设,初步形成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货运铁路、高速公路、快速通道、水上运输、空中运输的多维交通体系。园区距徐州观音机场50公里、连云港出海口码头200公里、宿州新机场7.8公里。宿马人3小时内可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上海、郑州、合肥及京津冀都市圈的北京等主要大中城市。园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园区发展提供了突出的交通和区位优势,为园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宿马现代产业园区位于宿州市埇桥区境内,是马鞍山、宿州两市市委、市政府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崛起、建设美好安徽的重要战略部署而成立的一个合作共建园区。园区于2012年1月18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园区位于京沪高铁宿州东站东西两侧,京沪高铁、泗洪-许昌高速公路、市内快速通道、水上运输等交通体系已初步形成,宿州-淮安铁路正在建设。园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面积8.5平方公里,规划到2020年,建成面积达20平方公里、积聚人口20万人,到2030年建成面积达30平方公里、积聚人口30万人。园区坚持“四化同步、产城一体”发展理念,现托管埇桥区部分乡镇(东部新城行管会、蒿沟乡、苗庵乡),面积220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

宿马现代产业园区自成立以来,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和两市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园区积极适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坚持“四化同步、产城一体”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园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综合实力逐步增强。园区获得团中央首批命名的“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荣誉称号,并成功入选“2015年中国产业园区成长力百强”。“十二五”期间,园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8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19亿元;新发展企业和个体工商户964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个;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9.2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3.6亿元;公共财政收入预计完成6.5亿元。

为更好地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管理,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在宿马现代产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贯彻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尽早把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建设成为新型的工业集中区。同时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2004年颁布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精神和要求,宿马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委托我司承担编制《宿马现代产业园区供热专项规划》(2017——2030年)。

集中供热的实施可为进入宿马现代产业园区企业提供价低而稳定的蒸汽供应,促进宿马现代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减少了重复性设置,降低了宿马现代产业园区项目的运行费用,提高了宿马现代产业园区项目的综合竞争力。

1.3 规划编制原则

1)以宿州市市和宿马现代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为指导,紧密结合宿马现代产业园区供热现状及热负荷情况,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点面结合、分步实施。

2)在经济合理,技术可靠的前提下,热电厂的建设应遵循“以热定电、热电结合、热电联产”的原则,确保供热可靠,机组安全生产。

3)根据宿马现代产业园区目前热源点现状,积极实施联片集中供热、发电。在规划拟建热电厂的区域,实现集中供热。在实施集中供热的区域内,今后各单位和企业不得再建小型的永久性的锅炉。

4)为控制市区SO2PM2.5的总量,改善环境,减少污染,建议在规划供热范围以外的区域,现有的分散的燃油、燃煤的小型锅炉,在有条件的前提下,逐步进行技术改造,改成燃气锅炉。

5)现有已建成的市政公共设施及民用建筑(采暖、空调、生活热水)及宿马现代产业园区以外的区域,由于受供热半径、热网设置等条件的制约,不再考虑集中供热,原则上以维持现状为主或利用太阳能、电能、天然气直燃机等其他方式解决民用供热问题。

1.4 规划范围及规划年限

1)规划范围

根据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地域特点、发展规划、总体布局及2017年前工业现有热源点的供热能力、热用户的分布情况分析,确定供热规划范围为包含西部片区、东部片区和南部片区三块:西部片区北至宿淮铁路-徐家一线,南至新汴河,东到京沪高铁,西到篙沟乡,总面积1093.82公顷;东部片区东至苗庵乡,西至京沪高铁,北至宿马园区污水处理厂,南至新汴河,面积1080.88公顷;南部地块北至新汴河,南至303省道,面积805.21公顷。本区的主要热用户有吉之宝、盈德服饰、新林服饰、宿州泰盛等。其中宿州泰盛用气量较大。

2)规划年限

近期:2017-2022年;

远期:2022-2030年。

1.5 宿马现代产业园区概况及总体规划概要

1.5.1地理位置

宿州市位于安徽省最北部,苏鲁豫皖4省交界处。介于东经116°09’~118°10’、北纬33°18’~34°38’之间。境内现有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两条国家级高速公路京台(G3)、连霍(G30),三条安徽省级高速公路泗洪-许昌高速公路(S04、S06)、徐州-明光(在建)高速公路(S07)、和济南-祁门(在建)高速公路(S21),四条国道纵横穿越。宿州市区南距蚌埠86公里,北距徐州75公里,西北距淮北40公里。全市共管辖一区四县,其中埇桥区位于境内中部,泗县、灵璧县、萧县、砀山县从东南向西北依次分布。

宿州市位于我国两大经济带(京沪铁路、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交汇处,是淮海经济区和徐州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处在安徽省城镇化重点建设地带(沿淮城市群)上。这一承东启西、南引北连的区位优势,不仅使得宿州市在皖北地区经济发展中位置突出,而且在全省乃至更大范围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宿州市位于京沪线的中间、陇海线的东段,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江淮城市群等城市集群的交集区。京沪线、陇海线两条国家铁路大动脉分别由南北、东西向呈十字型穿境而过,京台高速、连霍高速在境内与两条铁路干线相伴而行,基本形成了“两纵三横”的铁路网和“三纵两横”的高速公路网。

宿马现代产业园区位于宿州市东部,是围绕京沪高铁宿州东站开发建设的产城一体的高铁新城。园区交通便捷,境内铁路、公路交织,京沪高铁、宿州-淮安铁路、泗洪-许昌高速公路、S303省道、市内快速通道、新汴河水运码头等已初步建成,宿州通用机场、皖北城际铁路网正在规划建设,初步形成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货运铁路、高速公路、快速通道、水上运输、空中运输的多维交通体系。园区距徐州观音机场50公里、连云港出海口码头200公里、宿州新机场7.8公里。宿马人3小时内可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上海、郑州、合肥及京津冀都市圈的北京等主要大中城市。园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园区发展提供了突出的交通和区位优势,为园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宿马现代产业园区位于宿州市埇桥区境内,是马鞍山、宿州两市市委、市政府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加快皖北崛起、建设美好安徽的重要战略部署而成立的一个合作共建园区。园区于2012年1月18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园区位于京沪高铁宿州东站东西两侧,京沪高铁、泗洪-许昌高速公路、市内快速通道、水上运输等交通体系已初步形成,宿州-淮安铁路正在建设。园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面积8.5平方公里,规划到2020年,建成面积达20平方公里、积聚人口20万人,到2030年建成面积达30平方公里、积聚人口30万人。园区坚持“四化同步、产城一体”发展理念,现托管埇桥区部分乡镇(东部新城行管会、蒿沟乡、苗庵乡),面积220平方公里,人口15万人。

1.5.2自然条件及城市历史沿革

1)气象

宿州市属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丰富。多年平均气温14~14.5℃,极端最高气温41.6℃,极端最低气温-23.9℃。年平均降水774~895毫米,但年际变化大,最多降水量达1481毫米(宿州市),最少仅415毫米(砀山),旱涝灾害较频繁。总起来看,气候条件较优越,宜于多种农作物和林果生长。城镇市政公用设施需注意冬季保温。

2)水文

宿州市属淮河流域,大小河流70条,分属新汴河、濉河、崇潼河、安河、南四湖和故黄河6大水系。汛期河水猛涨猛落,枯水期成无水源河道。一般年份和稍干旱年份,不少河流干涸断流;且河流污染日益严重,尤以奎河为最。城镇建设除注意防洪排涝外,还必须注重水源保护和节约用水。

3)土壤及地震烈度

地层主要有古生代石炭岩,中生代地层多被第四纪松散层覆盖。因受地壳运动影响,岩石多支离破碎,裂隙溶洞发育,透水性强,地下水较丰富。宿州市和砀山县地处地震烈度6度区,萧县和灵璧县处7度区,泗县和灵璧部分地区因位于郯庐断裂带附近,处8度烈度区,城镇建筑需按不同地震烈度要求设防。

4)城市历史沿革

宿州,简称“蕲”,古称符离、蕲城、宿城,安徽省地级市。位于华北平原南端、安徽省东北部,是安徽省的北大门。截至2016年底,宿州市辖埇桥区1个市辖区,萧县、砀山、灵璧、泗县4个县,总面积9787平方公里,总人口654.05万人。中原经济区、淮海经济区、徐州都市圈节点,宿淮蚌都市圈、宿淮城市组群城市,安徽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皖东北商贸中心。是安徽省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全国网球城市、宜居城市。

宿州有徐南形胜、奇石之城、马戏之乡、酥梨之都等美誉。有“舟车要会,战守所资”之称,京沪、郑徐高铁在境内分别设站。宿州港经洪泽湖至长江中下游各港口城市,是安徽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宿州有距今8000年历史的小山口遗址、古台寺遗址。东周时期始建蕲邑,唐朝宪宗元和四年(809年)置宿州,1999年春撤地建市。是楚汉文化、淮河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宿州号称云都,拥有中国华东地区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是CG动画集群渲染基地,中国5大量子通信节点城市之一。

1949年4月设宿县专区,属皖北行署区。宿县专署驻宿县,辖宿城市及宿县、灵璧、泗县、泗洪(由泗县析置,驻青阳)、五河、怀远、砀山、萧县(驻龙城镇)、永城9县。1950年由宿县析置濉溪县,驻濉溪口。宿县专区辖1市、10县。

1952年宿县专区属安徽省领导。宿县专署驻宿城市。将砀山、萧县2县划归江苏省,永城县划归河南省。1953年撤销宿城市,并入宿县。1955年萧县、砀山2县由江苏省划入安徽省宿县专区;将泗洪县划归江苏省淮阴专区。1956年撤销宿县专区,将宿县、灵璧、泗县、五河、怀远、濉溪、萧县、砀山等8县划归蚌埠专区。

1961年复设宿县专区,专署驻宿县。原蚌埠专区所属宿县、灵璧、泗县、五河、怀远、濉溪、萧县、砀山8县划入宿县专区。1964年以宿县、灵璧、五河、怀远4县各一部分地区设立固镇县(驻固镇)。

1970年宿县专区改称宿县地区,地区驻宿县。辖宿县、砀山、萧县(驻龙城镇)、灵璧(驻灵城镇)、泗县、五河、固镇、怀远、濉溪等9县。1977年将濉溪县划归淮北市领导。1979年设立宿州市,属宿县地区领导。1983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同意将宿县地区的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划归蚌埠市。宿县地区1997年,面积9795平方千米,人口532.8万,辖宿州市和砀山、萧县、灵璧、泗县4县。行署驻宿州市。

1998年12月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宿县地区和县级宿州市,设立地级宿州市。1999年春,正式撤地区建立地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埇桥区。宿州市设立埇桥区,以原宿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埇桥区的行政区域。宿州市辖原宿县地区的萧县、砀山县、泗县、灵璧县和新设的埇桥区。

1.6 城市总体规划概述

宿州市政府修编了《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现将其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1.6.1城市性质

京沪铁路沿线重要的加工业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安徽省新兴的煤电化产业基地,皖北地区的中心城市。

1.6.2规划期限

2010-2030年。

1.6.3城市规模

城区人口规模2015年约为75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75平方公里,远期2030年人口规模约为110万人,建设用地控制在110平方公里。

1.6.4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东进、北扩、南展、西优”。重点向东、向北发展,向南适当发展、向西优化发展。

1.6.5城市布局结构

规划中心城区形成“一主三”的城市空间结构。

1) 一主:一个城市主中心。

依托老城区和市级政务文化区,形成城市主中心。

2) 三副:副城区

汴北新区,主要包括汴河以北的规划建成区;依托三角洲公园,以人民路为主轴,连接南部片区、城市中心区,建设汴北新区的城市副中心。城东新区,主要包括沱河以东的规划建成区;依托沱河景观带,以规划的东外环路、银河一路京沪铁路东段为轴线,结合区级政务中心以及商业的建设,打造城东新区的城市副中心。城南新区,主要包括南部的经济开发区;结合经济开发区的用地结构调整,以金海大道、南环路交汇处的用地为主,新建南部城市副中心。

1.6.6用地布局

1)城市在“一主三副”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下形成四个组团:老城区、汴北新区、城东新区、城南新区。

老城区:综合服务、居住组团。

汴北新区:商贸物流、汴北家居产业园、汴北综合居住组团。

城东新区:城东综合居住、职业教育、循环经济园组团。

城南新区:鞋业新城组团、经济开发区综合产业组团。

朱仙庄是主城区的重要功能区,是以教育服务产业、商贸服务业为主导的综合型服务中心城镇,是宿州市东部的教育产业园区及服务基地、纺织服装新城。

桃园是是主城区的重要功能区,是宿州市城市南部重要的制鞋产业新城。

城镇建设用地:包括宿州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城市规划区内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在中心城区以及朱仙庄、桃园、蒿沟、符离城镇内,安排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绿地,构成城市规划区内的城镇空间。

农用地:主要是汴河以北、唐河与濉河之间农业产业用地,城东、城南、城西区域的农业产业用地。

水域和其他用地:主要包括水域:汴河、沱河、濉河、唐河、南部桃园塌陷区桃园湖、东部朱仙庄塌陷区芦岭湖等,以及其他用地,包括村庄建设用地等。

生态绿地:南部桃园塌陷区桃园湖、东部朱仙庄塌陷区芦岭湖、唐河与濉河之间的生态绿地为主。

2030年,规划居住用地面积为427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8.9%,人均用地面积为38.9平方米。规划形成老城区、汴北片区、城东新区和南部经济开发区居住用地片区。在居住用地布局中,按照标准,合理配套建设中小学。


2)公共设施用地

2030年,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为152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3.84%,人均用地面积为13.84平方米。

商业金融设施用地布局:结合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布局,形成1个城市商业主中心和3个片区商业中心。

文化娱乐设施用地布局:规划市级文化中心,位于汴南片区,人民路西侧、银河一路南侧、三八河以南区域。规划一处文化产业园,位于汴河新区汴北片区,拂晓大道以东、泗州路以北、拱辰路以南区域。建设区级文化中心。在汴北新区、城东新区、南部经济开发区新建区级文化中心。完善社区文化设施。新建居住区按照相关标准规划社区文化活动场地及设施。

体育设施用地布局:规划新的市、区级体育中心。城市中心区原有市级体育中心改建为老城区区级体育中心,规划在城东新区的东北部朱仙庄新建一处市级体育中心,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等设施等;规划新建汴北新区、南部经济开发区区级体育中心。完善社区公共体育设施。新建居住区按照相关标准规划社区体育活动场地及设施。

医疗卫生设施用地布局:规划期末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7床/千人的配置标准。建立以三级综合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专科医院为补充的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市、区两级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城市建立2—3级精神病医院、传染病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心血站、紧急救援指挥中心等,统一布局于各区内;每个区要有一所三级综合医院(含市级布局建设的)、2—3所专科医院;每个街道要有1个市区卫生服务中心、2—3个门诊部;每个社区要有1个市区卫生服务站、2—3个诊所。同时,每个医疗机构均作为急救站,与紧急救援中心构成紧急救援体系。

教育科研设施用地布局:加快高等教育建设步伐,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整合城区的职教资源,保留老城区的部分高校用地,在城东新区东部朱仙庄新建职教基地。

2030年,规划工业用地面积为219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9.93%,人均用地面积为19.93平方米。城市工业用地布局以产业园的形式设置:

1)宿州经济开发区:布置在城区南部,整合现有工业用地,大力发展机械电子产业、制鞋加工产业、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纺织服装加工产业、化工产业、商贸物流产业;(2)城东循环经济园区:布置在城东新区西部,主要发展机械电子产业、粮食食品产业、新型建材产业;(3)汴北高新产业园:布置在汴北新区的北部,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2030年,规划仓储用地面积为98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89%,人均用地面积为0.89平方米。规划在汴北新区泗许高速出入口附近新建1处大型物流园区,形成集贸易、储运、配送、加工、信息等为一体的物流园区。在南部经济开发区内,依托京台高速公路、省道S305,建设集商贸、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园区,主要以集装箱、城市日常用品储存及交易为主。对现有的京沪铁路货站物流园区,近期以大宗散件货物中转、储运为主,远期控制其规模。

1.6.7城市交通系统规划

1.6.7.1城市对外交通系统规划

1)铁路。由京沪高速铁路、京沪铁路、宿淮铁路组成。

2)公路。由国道G206、省道S101、S302、S303、S305、县道X026组成放射状对外公路,并将国道G206、省道S101、S303、县道X026公路城区段进行合理改线,构成城市的环状快速路。

3)水运。规划提高新汴河航道等级至五级,建设新汴河蒿沟港口码头。

4)航空快速通道。规划延长宿阜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宿州—观音机场的高速公路;其次,规划将县道X026线提高等级至一级公路,开辟宿州市与徐州观音国际机场联系的多条航空快速通道。

1.6.7.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1)道路规划结构。规划形成“六纵十横”的道路结构。“六纵”:从西向东分别是拂晓大道、人民路、汇源大道、港口路、东外环路、二徐路。“十横”:从北向南分别是拱辰路、唐河路、洪河路、银河一路、汴河路、淮河路、迎宾大道、南外环路、南外环二路、南外环六路。

2)道路等级。主干道:主要解决区间及区内的交通,是主要车流的载体。红线宽度为50~66米。次干道:集散和分流主干路交通,服务于城市区内的交通集散道路。红线宽度34~50米。支路:主要解决城市局部交通。红线宽度20~34米。

1.6.7.3城市静态交通设施规划

1)汽车站。规划保留汴河路汽车站、拂晓大道汽车站,拆除浍水路汽车站,新建三处汽车站:汴北新区汽车站、经济开发区汽车站、城东新区汽车站。

2)集散广场。规划保留现有的两处广场,并新建大型集散广场2处,满足城市市民休憩活动和交通集散需求。同时,结合公共绿地设置城市集散广场。

3)机动车公共停车场。规划新建大型社会性停车场14个。

4)加油站。规划新建加油站25个,保留现状5个加油站。

1.6.7.4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

1)发展目标。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政策,构筑以地面常规公交为主体的高效、便捷、准时、舒适的综合公共交通体系。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加强场站建设,大力提升公交服务水平,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的主导地位。

2)公交系统构成。公交体系将由快速公交、常规公交(含公交干线、支线)、城郊公交、城乡公交、镇村公交、旅游公交、出租车等构成。

3)公交车辆发展。宿州市主城区公交保有量应达到1500标台。

4)公交场站规划。加强铁路与长途客运和常规公交的衔接,建设灵磬路、宿怀路2个大型公交枢纽站,纺织西路、南外环二路等5个中小型公交枢纽站。

1.6.8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以环城河公园为中心;以城市道路绿化、汴河、沱河、运粮河滨河绿地为纽带;以煤矿塌陷区大型水域和生态园为基底,建立一个充满生机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达到“绿在城中、城在园中”的绿色生态空间布局效果,将宿州建设成为一个生态园林滨水城市。

1.7 宿马现代产业园区规划概述

1.7.1规划结构

1.7.1.1综合性产业承载地

依据安徽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部署,结合园区总规和控制性详规,规划园区的建设布局与产业发展重点,按照现有园区产业基础和国际国内产业发展趋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园区将重点发展食品(农产品)深加工首位产业、专用车及机械装备制造主导产业、商贸物流和电子信息等辅助产业,兼具发展精品服饰等园区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建设范围内,宿州东站两侧已经启动建设,其余用地仍以农地、林地和空置地为主,规划范围内部现状已批和已建设用地供给438.81公顷,其中工业用地237.58公顷,仓储用地49.56公顷,商业研发办公33.32公顷,学校科研21.28公顷,住宅开发用地40.83公顷,拆迁安置用地30.12公顷,道路交通用地114.26公顷,其他用地26.12公顷。

1.7.1.2多中心轴向发展

“十三五”期末,初步形成“一心一轴一带六园”的战略布局。

一心——站前核心商贸物流区。做大做强站前商贸核心区,建设货邮综合处理中心、游客服务中心与换乘中心、高铁综合服务中心,完善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业,打造功能齐全、服务到位、便民利民的高铁综合服务体系。

一轴——宿州大道(原洪河路)两侧发展轴。

一带——新汴河生态旅游居住带。按照园区发展战略规划,依托新汴河两侧景观带,全力打造集旅游、休闲为主的新汴河生态景观带。以新汴河生态景观带为中轴,两岸开发建设立体化生态社区及文化、休闲、娱乐设施。

六园—食品(农产品)深加工首位产业园、云计算产业园、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创智物流产业园、精品服饰产业园和3D制造产业

园。

 

1.7.2性质

根据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十三”发展规划,宿马现代产业园区被确定为重点镇(扩权强镇),其功能定位具体为:工贸交通型城镇、以机械电子、现代商贸物流为主导产业的新城。

1.7.3规模

宿马现代产业园区规划用地范围为:规划范围涵盖埇桥区部分乡镇(东部新城行政管会、篙沟乡、苗庵乡),总规划用地范围2979.92公顷。规划范围包含西部片区、东部片区和南部片区三块:西部片区北至宿淮铁路-徐家一线,南至新汴河,东到京沪高铁,西到篙沟乡,总面积1093.82公顷;东部片区东至苗庵乡,西至京沪高铁,北至宿马园区污水处理厂,南至新汴河,面积1080.88公顷;南部地块北至新汴河,南至303省道,面积805.21公顷

 

2 供热现状

2.1 热负荷现状

目前产业园区无集中供热,没有形成体系,只有部分企业间的协作供热。

2012年1月18日以安徽省人民政府皖政秘【2012】19号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宿马现代产业园区的批复》同意设立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后,产业园区实现了升级扩容。随着产业园区的发展,热负荷的需求也逐渐增大。

2.1.1 现状热负荷

目前产业园区主要用热大企业有:粮生宝、鸿丰生物、桑田食品、三沣淀粉、吉之宝等。

粮生宝现状热负荷为30t/h,最大36t/h,压力要求为1.27MPa,目前企业自供。

鸿丰生物现状热负荷平均为6t/h,最大7t/h,压力要求为1.0MPa,目前企业自供。

桑田食品现状热负荷平均为6t/h,最大7t/h,压力要求为1.0MPa,目前企业自供。

三沣淀粉现状热负荷平均为4t/h,最大4.5t/h,压力要求为1.0MPa,目前企业自供。

吉之宝现状热负荷平均为3.7t/h,最大4.5t/h,压力要求为1.0MPa,目前企业自供。

热负荷情况见热负荷调查汇总表。

 


2-1 宿马现代产业园区部分企业热负荷调查表

序号

用户名称

用汽 压力

MPa

用气温度

现状热负荷

t/h(平均)

产品名称

能否中断使用

最小

平均

最高

1

粮生宝

1.27

300

24

30

36

食品

2

三沣淀粉

1.0

280

3.2

4

4.5

淀粉

3

坤泰农业

1.0

280

2.4

3

3.6

农副产品

4

吉之宝

1.0

280

3

3.7

4.5

食品饮料

5

至诚和信

1.0

280

0.8

1

1.1

食品饮料

6

广图啤酒

1.0

280

0.8

1

1.1

啤酒

7

瑞康食品

1.0

280

0.8

1

1.1

戊聚糖

8

太极啤酒

1.0

280

0.8

1

1.1

啤酒

9

鸿丰生物

1.0

300

4.8

6

7

氨基酸

10

桑田食品

1.0

280

4.8

6

7

中药饮品

11

汇总

≤1.0

 

21.4

26.7

31.0

 

 

>1.0

 

24

30

36

 

 

>1.6

 

14

20

25

 

 


根据热负荷调查表,供热蒸汽参数等级有≤1.0MPa和>1.0MPa两个等级。其中>1.0MPa等级的用热企业有粮生宝,现状热负荷最小为24t/h,平均为30t/h,最大为36t/h。<1.0MPa等级的用热企业有其余9个,现状热负荷最小为21.4t/h,平均为26.7t/h,最大为31.0t/h。

另外,根据锅炉现状调查表,产业园区目前企业全部为自备纯供热天然气锅炉,没有其他需要替代的锅炉热负荷。考虑到天然气锅炉生产比较清洁环保,还有其他热负荷的蒸汽压力等级和锅炉运行效率,建议保留所有自备锅炉,但不将其纳入供热规划的热源且不对外供汽。由于天然气锅炉约7.5立方米才能产生1吨蒸汽,每立方米天然气约3.4元,天然气锅炉的蒸汽成本较高,目前园区用汽单位希望尽快规划建设集中供热站已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2.1.2 热源现状

工业园区目前没有可以提供集中供蒸汽的热源。

2.1.3 热网现状

目前,宿马现代产业区还没有建成供热管网系统,只有部分企业自供的供热管道。

 

2.2存在的问题

2.2.1集中供热没有统一规划,不成体系

    产业园区内现有诸多分散热源点、有较大热负荷需求量,企业间也已经形成相互协作、互为配套的格局,但供热设施仍然没有建设管网系统,产业园区供热系统不完善。

2.2.2 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供热用能日趋紧张

    由于产业园区现有企业扩建要求及新引入企业的热需求,热源日趋紧张。

宿州供热用能是以煤炭为主,并依赖于外埠供给。由于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供应日趋紧张,产业园区集中供热的发展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多重压力。

2.2.3 设施配置不太合理,供热资源待优化

产业园区现有的供热单位和供热设施分散于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分散的管理体制,造成了产业园区供热资源管理分散、设施结构不合理、供热资源待优化。

2.2.4供热发展疏于管理,热源建设盲目。

3规划热负荷

3.1供热区域划分

根据产业园区的地理位置、区域面积和主要热用户分布情况,本规划将产业园区整体作为一个供热区域,不再进行细分。

3.2 现状热负荷

根据热负荷调查表,供热蒸汽参数等级有≤1.0MPa和>1.0MPa两个等级。其中>1.0MPa等级的用热企业有粮生宝,现状热负荷最小为24t/h,平均为30t/h,最大为36t/h。<1.0MPa等级的用热企业有其余9个,现状热负荷最小为21.4t/h,平均为26.7t/h,最大为31.0t/h。

3.3 近期热负荷(2022

根据热负荷调查,近期吉之宝原有生产线将进行扩容,扩容后,生产线升级改造,汽量也相应增加,汽量变化如下:1.0MPa压力蒸汽从平均3.7t/h增加到平均20t/h,最大24t/h。盈德服饰和新林服饰将上新生产线,最小热负荷均为0.4t/h,平均热负荷均为0.5t/h,最大热负荷均为0.6t/h。

宿州市泰盛纸业有限公司近期将上一条36万吨造纸项目,投产后用汽量如下:1.60MPa压力蒸汽,平均108t/h,最大120t/h。

产业园区近期热负荷表如下:

3.3-1   产业园区近期热负荷表(2022年)

序号

用户名称

压力等级

MPa

最小热负荷

t/h

平均热负荷

t/h

最大热负荷

t/h

 

 

 

 

 

 

1

粮生宝

1.27

24

30

36

2

三沣淀粉

1.0

3.2

4

4.5

3

坤泰农业

1.0

2.4

3

3.6

4

吉之宝

1.0

19

20

24

5

至诚和信

1.0

0.8

1

1.1

6

广图啤酒

1.0

0.8

1

1.1

7

瑞康食品

1.0

0.8

1

1.1

8

太极啤酒

1.0

0.8

1

1.1

9

鸿丰生物

1.0

4.8

6

7

10

桑田食品

1.0

4.8

6

7

11

盈德服饰

1.0

0.4

0.5

0.6

12

新林服饰

1.0

0.4

0.5

0.6

13

宿州泰盛

1.6

100

108

120

14

汇总

≤1.0

38.8

43.5

51.7

 

 

>1.0

124

138

156

15

总计

 

162.8

181.5

207.7

 

3.4 远期热负荷(2030

本次远期供热规划研究范围为建筑物采暖负荷、工业蒸汽负荷、制冷负荷、生活热水负荷四大类,因此对上述四种负荷分别进行了预测。负荷预测是供热规划的基础工作,其准确程度直接影响着本规划质量的优劣,要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应选用符合实际的参数,结合国家及行业标准,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确保供热基础设施满足宿州市建设发展的需要,保障各类建筑的用热需求。本次供热规划热负荷预测方法如下:

1)规划建筑面积预测

根据《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中人口规模和用地面积预测近、远期建筑面积。

人均居住建筑指标:30平米/人。

人均公共设施建筑指标:10平米/人

2)规划集中供热面积计算

依据供热规划指标体系确定的各区域集中供热普及率,计算近、远期集中供热面积。

3)规划采暖热负荷计算

依据供热规划指标体系确定的各类建筑物采暖热指标计算采暖热负荷。

4)规划工业热负荷计算

依据类似城市工业区的工业热负荷指标计算工业热负荷。

5)规划制冷负荷计算

考虑到城市发展,充分利用电厂能源,规划发展区域内大型公建制冷负荷。其指标参照供热规划指标体系计算。

6)规划生活热水热负荷计算

生活用热负荷是全年性的,主要为单位浴室、开水房用热以及公共建筑中的洗浴、盥洗用热,参考相近城市热力规划,结合宿州市居民生活条件,确定生活热负荷。

3.4.1 规划采暖热负荷

1)规划采暖热负荷的建筑面积

依据上述方法,进行面积预测,经测算规划范围内远期居住建筑面积为395.3万m2;公共设施建筑面积为885万m2。宿州市各分区规划居住建筑面积和规划公共设施建筑面积详见表3.4.1-1。

3.4.1-1 居住建筑面积预测结果表  (万m2

供热分区

居住建筑面积预测(万m2

公共设施建筑面积预测(万m2

备   注

宿马现代产业园区

395.3

885

远期(2030年)

 

2)规划采暖热负荷的集中面积

综合考虑结合各分区建设发展目标及可实现供热区域的比例,确定各区域集中供热普及率为:远期0.20

规划采暖集中供热面积预测结果表  (万m2

分区

 

远期(2030年)

宿马现代产业园区

建筑面积(万m2

1280.3 

集中供热普及率(%)

20

集中供热面积(万m2

256.06

 

3)规划采暖热指标

宿州现有在建以及规划供热的建筑均为新建建筑,建筑物性质为公建和居民住宅。根据《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部分)》(JGJ26-95)中的相关内容,按国家二步建筑节能标准,宿州市建筑物平均采暖热指标按45W/m2取值。

4)规划采暖热负荷

根据规划集中供热面积及相应的采暖热指标值,计算规划采暖热负荷。宿马现代产业园区远期采暖热负荷为115.23MW。

5)设计采暖热负荷和年采暖供热量

①设计采暖热负荷

由于采暖热指标值内已包含管网的热损失,故以上计算的规划采暖热负荷即为本规划的采暖设计热负荷。远期采暖热负荷为115.23MW。

②年采暖供热量

宿州地区冬季采暖自当年12月1日起至次年3月1日止,采暖期为91天,采暖小时数为2184小时。

根据《供暖通风设计手册》中的气象参数,宿州市临近安徽省阜阳,参照阜阳地区的气象资料,采暖期起始室外温度为+5℃,采暖期室外计算温度为-6℃,采暖期平均室外温度为2.1℃。室内设计温度按18℃计算。根据采暖热负荷计算公式,可计算出采暖期不同室外温度下建筑物采暖耗热量及相应的采暖负荷延时小时数,由此绘出全年采暖热负荷曲线。园区远期采暖最大负荷为115.23MW,依据热负荷计算公式,全年总供热量为60万GJ。

3.4.2 规划生活热水负荷

1)规划生活热水热指标

宿州市现状居住区无生活热水负荷供热,大型公共设施依靠燃煤小锅炉提供生活热水。参考周边城区发展规划,居民区生活热水集中供热普及率取0.05,公共设施生活热水集中供热普及率取0.2。

根据《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居住区的生活热水平均热指标取2W/㎡,公共设施的生活热水平均热指标取10W/㎡。

3.4.2-1   居住的规划生活热水负荷汇总表

分区

名称

居住的规划生活热水负荷

公共设施的规划生活热水负荷

备注

宿马现代产业园区

建筑面积(万m2

395.3

885

远期(2030年)

集中供热面积(万m2

19.77

44.25

生活热水热负荷(MW

3.95

44.25

 

2)生活热水全年耗热量

QW=30.24×Qw.a

远期生活热水最大负荷为48.2MW,全年总供热量为145.8万GJ。

3.4.3 规划空调制冷负荷

1)规划空调制冷指标

本规划空调制冷负荷仅考虑公共设施,不考虑居民,居民采用电空调自行解决。参考周边城区发展规划和公共设施的建筑物性质,集中供冷普及率取0.1。

依据《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并结合当地气候情况,夏季空调冷指标选用120W/㎡。

2)规划空调制冷负荷

宿马现代产业园区规划范围内,建筑面积为885万m2,集中供热面积为88.5万m2,远期空调冷负荷为106.2MW。

3)供冷期空调制冷全年耗热量

Qca=0.0036×Qc×Tcmax

根据宿州地区气温,供冷期自5月20日起至9月30日止,供冷期为133天,每日平均运行小时数8h,全年运行小时数为1064h。参考冬季采暖热负荷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比例,空调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约700h。近期空调制冷负荷为106.2MW,全年总耗热量为26.8万GJ。

3.4.4 规划工业热负荷

依据类似城市工业区的工业热负荷的热指标:每1万平米的用地面积的工业蒸汽负荷为0.2t/h。

4.4.4-1  规划工业热负荷表  (t/h

园  区

工业地块用地面积预测(万m2

规划工业热负荷t/h

备注

宿马现代产业园区

1255.3

251.06

远期(2030年)

 

3.4.5 规划热负荷汇总

3.4.5-6    规划热负荷汇总表 (单位:t/h)

园  区

采暖期

制冷期

非采暖、非制冷期

备注

宿马现代产业园区

采暖

164.6

 

 

远期

2030年)

生活热水

68.8

68.8

68.8

空调制冷

 

151.7

 

工业

251.06

251.06

251.06

合计

484.46

471.56

319.86

 

4  规划热源

4.1 热源规划原则

在选择热源类型时以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为目的,遵循以下原则:

1)以热电联产供热为主,热电厂供热覆盖范围内,严格限制建设锅炉房。

2)对环境要求较高区域优先采用燃气供热,满足供热需求。

3)结合地区资源潜力,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满足供热需求;

因地制宜,采用太阳能、污水源热泵等新能源,新技术,达到节能、降耗、减排的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4.2 热源规模及布局确定原则

结合规划热负荷预测结果,确定热源规模;结合热负荷分布和现有热源情况,合理保留现状热源,建立科学合理的热源布局。热源规模及布局确定原则如下:

1)规划热源的建设规模应满足城市热负荷发展的需求,并适度超前。规划热源的建设方案应满足国家能源产业政策及规划目标要求。

2)根据规划热负荷的分布情况、结合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运输条件、电力、水源及环保等要求确定规划热源位置。

3)合理划分供热分区,实现供热资源共享,提高能源利用率,避免供热基础设施重复投资。

4)热电厂供热范围内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的燃气锅炉房,做为供热系统的调峰和备用,替代现状全部燃煤小锅炉。

5)热电厂投产以前,可采用临时锅炉过渡供热。临时热源的建设应满足环保要求。

4.3 热源系统规划

规划热源的形式主要为热电联产热源、燃气锅炉房、可再生能源及其它清洁能源等。

4.3.1 规划热源点

1)规划原则

单座热源点占地面积约40~60公顷,各规划热源点厂址已进行了初步讨论,基本满足建设条件。具体实施时,根据实际情况,规划热源的位置可进行适当调整。

规划热源点目前考虑建设燃煤供热机组和生物质发电机组,随着天然气的引入,部分热电厂远期可考虑扩建燃气机组,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4.3.1-1 规划热电厂装机规模及供热能力表

规划热源点

近  期(至2022年)

远  期(至2030年)

规  模(MW)

对外供热能力

规  模(MW)

对外供热能力

泰盛纸业

2×15MW

1×15MW

对外供汽量220t/h

2×15MW

1×15MW

对外供汽量220t/h

汴南工业园区

 

 

3×15MW

对外供汽量330t/h

合  计

50MW

对外供汽量220t/h

95MW

对外供汽量550t/h

 

2)规划热源点建设条件

    泰盛纸业规划热源点位于宿马现代产业园区汴北工业区,热源点北至宿淮铁路,南靠新汴河,交通便利,煤矿运输方便,水煤资源丰富。

    新建规模及供热区域:泰盛纸业热源点的供热范围为汴北核心区、汴北工业区和汴南工业区。

2×15MW热电联产机组的主要参数如下:

    ①工业负荷单机额定最大抽汽量:150t/h

    ②工业负荷单机额定平均抽汽量:110t/h

    ③压力:1.0-1.6Mpa

    ④温度:305℃

建厂条件:

    ①厂址:已完成初步选址。

    ②煤源:燃煤拟燃用安徽省燃煤,厂外运输采用铁路运输方式。

    ③水源:电厂循环冷却水拟采用中水。

    ④灰渣处理:采用干除灰,灰渣全部综合利用。

  ⑤环保:采取脱硫、除尘、喷淋、综合利用等措施对烟气污染物、粉煤灰、噪声等进行完善处理。各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浓度均低于国家允许排放标准值。

5 供热管网

5.1指导思想

贯彻实施“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制定明确的规划指标和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期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提高人居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目标。

5.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建设部、国家计委【1995】126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

3)原国家计委【1997】105号文件《关于编制各地区城市热电联产规划的通知》。

4)原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的急计基础【2000】1268号文件《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

5)国家发改委发改能源【2004】864号《关于燃煤电站项目规划和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

6)《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

7)《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07〕188号)

8)《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编制导则(试行)》(1996年)

9)《生态工业示范区规划指南(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10)《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指南(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

11)《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2005.12.3)

1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5]22号)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5)《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省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的通知》(皖政[2007]67号)

16)《安徽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17)《关于安徽宿马现代产业园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皖环函(2013)329(审查意见)

18)《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19)《宿马现代产业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

20)《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

2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22)《设备和管道保温设计导则》(GB8175)

23)宿马现代产业园区有关部门提供的关于产业园区供热方面的各种基础资料。

5.3 规划原则

1)坚持科学态度,积极采取新技术,新材料,既体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又要安全可靠。

2)贯彻城市节约能源为人民生活服务,为发展生产服务,为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服务的方针,确定合理的供热方案。

3)充分利用现有能源条件,优化供热系统,做到能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4)坚持可持续化发展,建设和谐社会。

5.4 规划范围及规划年限

5.4.1规划范围

本次供热专项规划的规划范围为《宿马现代产业园总体规划》中划定区域,规划范围包含西部片区、东部片区和南部片区三块:西部片区北至宿淮铁路-徐家一线,南至新汴河,东到京沪高铁,西到篙沟乡,总面积1093.82公顷;东部片区东至苗庵乡,西至京沪高铁,北至宿马园区污水处理厂,南至新汴河,面积1080.88公顷;南部地块北至新汴河,南至303省道,面积805.21公顷。

5.4.2规划年限

规划年限:2017——2030年

其中近期:2017——2022年

    远期:2022——2030年

5.5规划主要内容

根据《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总体规划》(2015-2030)结合产业园区现有热源情况确定规划的总体思路是:本着“统筹协调、节约集约、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优先考虑利用既有供热设施,整合周边供热资源,满足发展需求;严格按规划控制建设新热源,新建热源与周边未来发展和整合相衔接。通过整合提高区域供热管理水平,实现供热资源的优化配置。

规划近期至2022年,在靠近新的热负荷中心的宿州泰盛热电厂内新建一套热电联产机组,以供热为主,以热定电,满足产业园区近期供热需求。管线供热能力按近期和长期供热需求设计,将产业园区的分散的蒸汽管网连成一个网络,提供供热可靠性。

远期至2030年,以宿州泰盛热电厂供热为主,供热范围覆盖整个产业园区。适时在宿州泰盛附近或汴南工业区中部设置一个热源点,满足远期新增的热负荷需求。新增热负荷通过新增管线、加大管径或增加复线的方式接入供热管网。

5.5.1供热管网布置原则

5.5.1.1 供热管网的平面布置原则

1)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紧密结合热源和热负荷情况,统筹安排,合理布局,远近结合,分步实施。

2)根据目前热源现状,积极实施联片集中供热,提供供热可靠性。

3)供热管网设计必须执行国家能源政策和有关法规,符合城市规划要求,遵守“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原则。

4)供热管网布置主干管道尽可能通过热负荷中心,管网布置力求线路短直,施工方便,节约用地,安全可靠,维修简便,整齐美观。

5)供热管道要尽量避开主要交通干道和繁华的街道,以免给施工和运行管理带来困难。

6)供热管道通常敷设在道路的一边,或者是敷设在人行道下面,在敷设引入管时,则不可避免地要横穿干道,但要减少敷设这种横穿街道的引入管,应尽可能使相邻的建筑物的供热管道相互连接。对于有很厚的混凝土层的现代新式路面,应采用在街坊内敷设管线的方法。

7)供热管道穿越河流或大型渠道时,可随桥架设或单独设置管桥,也可采用虹吸管由河底(或渠底)通过。具体采用何种方式应与城市规划等部门协商并根据市容、经济等条件统一考虑后确定。

5.5.1.2 供热管网的竖向布置原则

1)一般地沟管线敷设深度最好浅一些,以减少土方工程量。为了避免地沟盖受汽车等动荷重的直接压力,地沟地埋深自地面到沟盖顶面不少于0.5~1.0m,特殊情况下,如地下水位高或其他地下管线相交情况极其复杂时,允许采用较小的埋设深度,但不少于0.3m。

2)热力管道埋设在绿化地带时,埋深应大于0.3m。热力管道土建结构顶面至铁路路轨基底间最小净距离应大于1.0m;与公路路面基础为0.7m;与公路路面基础为0.7m,跨越有永久性路面的公路时,热力管道应敷设在通行或半通行的地沟中。

3)热力管道与其他地下设备相交时,应在不同的水平面上互相通过。

4)在地上热力管道与街道或铁路交叉时,管道与地面之间应保留足够的距离,此距离根据通行不同交通工具所需高度来确定。

5)地下敷设必须注意地下水位,沟底的标高应高于近30年来最高地下水位0.2m,在没有准确地下水位资料时,应高于已知最高地下水位0.5以上;否则地沟要进行防水处理。

6)热力管道和电缆之间的最小净距为0.5m,电缆地带的土壤受热的附加温度在任何季节都不大于100℃,如果热力管道有专门的保温层,则可减少净距。

5.5.2热力网管线走向和敷设方式

5.5.2.1 蒸汽管道走向

产业园区热源主要集中在宿州市泰盛纸业有限公司热电厂,热用户主要集中在宿州市泰盛纸业有限公司、粮生宝等企业附近,同时考虑宿州市总体规划,因此需要从宿州市泰盛纸业有限公司热电厂沿宿州大道引一路蒸汽主干管。该管路管线供热能力按近期和远期供热需求设计,近期供热需求最大为207.7t/h,远期供热需求最大为519.2t/h。本规划新敷设的蒸汽主管道的供热能力按最小为424.8t/h,平均为472.0t/h,最大为519.2t/h设计,蒸汽主管道直径取DN800。

DN800蒸汽管道从宿州市泰盛纸业有限公司热电厂蒸汽管网送出,管道长度约7.5km,最大设计流量60t/h,流速~30m/s,经宿州大道、洪河北路、沿京沪高铁,跨河进入“环状热力干管网”,到环状热力干管网接口阻损约0.502MPa。DN300、DN200、DN150蒸汽支管可从主干管上接出,沿次干道或空地敷设至用户。蒸汽主管网全长约14km。远期在环状热力干管网含城路和宴喜路交叉预留接口处接出一根DN480支管,沿汴北工业园区新汴河敷设,管道长度约5km,最大设计流量50t/h,流速~33.5m/s。

 

5.5.2.2敷设方式

 为了城市美观,在城市道路内,热网管道尽量采用地下管沟敷设,在工厂厂区可采用地上架空敷设。本规划蒸汽管道,宜采用有地沟敷设,当管道根数不多,且维修量不大时,可采用不通行地沟,其沟宽不超过1.5 m,超过1.5 m时宜采用双槽地沟。

5.5.3管材、管道附件、管道防腐保温

5.5.3.1 蒸汽管道

  1)架空蒸汽管道

(A)管材

管径≤DN500的工作钢管采用无缝钢管,无缝钢管应符合《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1999)标准;管径≥DN600的工作钢管采用直缝钢管。工作钢管材质全部为20号钢。

(B)管道附件

①管道阀门

管网管道直径≥250mm时,选用三偏心双向焊接式金属硬密封蝶阀,涡轮蜗杆传动;阀门应符合《金属密封蝶阀》标准。

管道直径≤200mm时选用法兰式连接铸钢闸阀。

阀门选型参数:公称压力2.5MPa,温度300℃。

管网上的疏水阀和放气阀,均采用法兰式连接的截止阀。所有阀门压力等级均采用公称压力2.5MPa等级阀门。

②管网补偿器

管道的热补偿,尽量利用地形及道路的变化,采用自然补偿;当自然补偿无法满足时,采用旋转补偿器进行补偿。旋转补偿器设计压力等级为1.6MPa,温度300℃。

③管件

管道的弯头、三通、变径管均采用标准成品件。

管径≥DN600的弯头采用冲压弯头;

管径≤DN500的采用无缝中频推制弯头;

弯头弯曲半径为R=1.5DN,自然补偿段的弯头根据管道应力计算结果,弯曲半径选择R=3DN。

④管道支座

管道支座分为固定支座和活动支座。材质均为Q235B。

管道活动支座采用滚动支座形式,以减少管道运行时的摩擦力。滚动支座摩擦系数取0.1。

   2)直埋蒸汽管道:

(A)管材

直埋蒸汽管道采用钢套钢预制蒸汽直埋管道。工作钢管的材质和壁厚与架空蒸汽管道相同,外套钢管采用螺旋焊缝钢管,材质为Q235B。螺旋焊缝钢管应符合《城市供热用螺旋缝埋弧焊钢管》的标准。

直埋蒸汽管道的防腐保温结构采用外滑动方式,外套钢管防腐采用玻璃丝缠绕加树脂的方式(玻璃钢)。直埋蒸汽管道应符合《城镇供热预制直埋蒸汽保温管技术条件》(CJ/T200-2004)

(B)管道附件

①管道阀门

管道阀门采用焊接式三偏心金属硬密封蝶阀,蜗轮蜗杆传动。

阀门选型参数:公称压力2.5MPa,温度300℃。要求在工厂内预制保温。

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500mm的管道上的阀门应安装旁通阀。旁通阀的直径按阀门直径的十分之一选用。

金属硬密封蝶阀应符合《金属密封蝶阀》标准。

②管网补偿器

直埋蒸汽管网采用外压轴向型波纹管补偿器,补偿器与工作钢管一样,采用外套管全封闭。补偿器压力等级为1.6MPa,温度300℃。

波纹管补偿器应符合《金属波纹管膨胀节通用技术条件》(GB/T12777-2008)标准。

③管网疏水装置

直埋蒸汽管道的低点处设自动疏水装置。整套疏水装置设置在阀门井内,阀门井设在便于操作和维修的地方。疏水阀装置的阀门采用法兰式连接的截止阀。所有阀门压力等级均采用PN2.5MPa等级阀门。

④排潮设施

排潮管一般靠近固定端设置,与外套管焊接在一起。排潮管应做防腐,防腐层与外套管做法相同。在安装排潮管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安装位置,排潮口应有安全警示牌。排潮管公称直径为DN32~DN50。

直埋蒸汽管道弯头、三通、变径管、内固定、疏水装置、排潮管、补偿器等应符合《城镇供热预制直埋蒸汽保温管管路附件技术条件》。

⑶管道保温

(A)架空蒸汽管道

蒸汽管道架空敷设部分管道保温采用硅酸铝+超细玻璃棉制品复合保温方式,管道外保护层采用无机镁钢制品或彩钢板。

管道保温厚度按控制散热损失计算,并且保证外护管表面温度不大于50℃。

(B)直埋蒸汽管道

蒸汽管道直埋保温材料采用超细玻璃棉加返射布方式,管道保温厚度按控制散热损失计算,并且保证外护管表面温度不大于50℃。外护管为螺旋缝埋弧焊钢管。

5.5.3.2 热水管道

(1)管道

直埋热水管道质量标准应符合《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CJJ/T114-2000)要求。

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200mm的管道,工作钢管采用螺旋缝埋弧焊钢管(GB/T 3091-2008),材质为Q235B;公称直径小于200mm的管道,工作钢管采用无缝钢管(GB/T8163-2008),材质为20#钢。

(2)阀门及管件

阀门及管件的选型及布置符合《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中的规定,管网主干线每2-3km设置一处分段阀门,在每条支线处设置支线阀门。

管道的弯头、三通、变径管均采用标准成品件(GB/T13401-2008),一般情况下弯头弯曲半径R=1.5D。

⑶管道防腐和保温

A)防腐

为减少管道腐蚀,延长管道寿命,其表面应做必要的涂料和防腐处理。保温管道在保温前,需要进行除锈处理。

B)保温

产品应符合《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CJ/T114-2000的标准。

5.5.3.3 特殊地段的处理

跨越河流:热力管道跨越河流,拟采用打坝明挖或架设管道桥等方式。

穿越铁路和高速公路:热力管道穿越铁路、高速公路,拟采用顶管方式穿越。

5.5.4 管网水力计算及调节方式

5.5.4.1供热参数

热水管道设计参数:

设计温度:130℃/70℃

设计压力:1.6MPa

蒸汽管道设计参数根据热源出厂参数确定:

计算压力:1.6Mpa

计算温度:305℃

5.5.4.2水力计算

水力计算以远期负荷为依据,并考虑近期负荷,综合热源最大供热能力,进行管径选择,计算中选用的数据如下:

管内绝对粗糙度:

热水管道:0.5mm;蒸汽管道:0.2mm;

管道局部阻力系数:

热水管道: 干线α=0.2, 支线α=0.3。

蒸汽管道: 干线α=0.2, 支线α=0.4。

热水管道单位压降:

主干线:30~70Pa/m 支线:60~100Pa/m

蒸汽管道流速控制:

DN≤200   v≤50m/s;

DN>200    v≤80m/s

5.5.4.3调节方式

管网均采用量调节并辅以分阶段的质调节。

5.5.5热网自控系统

5.5.5.1 自控系统基本要求

自控系统应具有简单、可靠、实用、经济的特点,必须满足如下基本要求:

1)能通过简单的操作指令,保证系统可靠有效运行,系统维护简单方便

2)系统的基本功能应能进行手动操作;

3)在意外断电条件下系统和设备应无损伤;

4)随着管网的建设和发展,系统应易于扩展和升级。

5.5.5.2 一级管网自控系统

一级网自控系统主要功能是控制热网供水流量和温度,保证热量有效利用。自控系统设在热源,通过热网最不利点用户压差值,控制热网流量,保证最不利用户有足够压差。控制器具有全自动控制运行或手动调节两种选择。一级管网需有压力控制和补水控制,补水定压系统通常采用简单独立的自控系统。

热源厂应有与热网相匹配的自控系统。通讯采用无线通讯的方式。

5.5.5.3 二级管网自控系统

二级管网自控系统,保证用户用水温度和用水量,实现经济运行。自控系统一般设在热力站,主要由控制阀、室外温度传感器等组成。用户管网需要压力控制和补水控制,补水定压系统通常采用简单独立的自控系统。

 

 

6热力站

6.1 热力站规模

按地理位置和自然道路划分的供热小区,其供热面积和供热负荷各不相同,根据小区的供热面积,考虑热力站按无人值守设计,为便于管理,单座热力站供热面积为5~20万m2,占地面积:150~250m2。热力站站址应靠近热负荷中心,并兼顾二级网现状,减少二级网改造费用。

根据热负荷的分布情况,在热电联产供热区域共规划设置124座热力站。热电联产供热区域规划建设热力站数量一览表详见表6-1。

6-1   热电联产供热区域规划热力站统计表

供热区域

5万m2

(座)

10万m2

(座)

20万m2

(座)

合 计

座数

供热面积

(万m2)

宿马现代产业园区

6

13

5

25

256

 

6.2 热力站系统及主要设备

热力站主要设备有组合式换热机组(包括板式换热器、循环水泵、补水泵、除污器及部分控制仪表)、全自动软水器、补水箱、集分水器、热量计等。

6.3 热力站调节

调节的目的是保证用户需要,同时达到节能,根据室外温度和用户需求,自动调节换热机组一级网回水管上的电动调节阀,使供热量等于需热量,通过遥测仪表,把热力站内一级网热量、流量、供回水压力、温度、以及二级网流量、供回水压力、温度传到调度中心,作为调节一级网流量,供回水温度、压力的主要依据。

 

7 投资估算

1)投资估算根据《热电联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编制方法》编制,工程项目划分参照2013年版《电力工业基本建设预算管理制度及规定》执行;估算采用2013年版《电力建设工程概算定额》;工程量由设计专业提供及参考同类型工程。

2)主设备价格根据根据近期询价计列,其它设备参考近期同类型工程设备价格计列。

3)装置性材料预算价格采用《电力建设工程装置性材料综合预算价格》,并参考宿州地区2017年第二季度“安徽省宿州市造价信息”的价格,部分材料价格按其他同类型电厂合同价。

4)执行电定总造[2010]10号文《华东地区发电安装工程概预算定额价格水平调整系数》         

5)执行电定总造[2010]14号文《2009年电力建设建筑工程施工机械价差》。

6)执行电定总造[2010]12号文《关于公布各地区工资性补贴的通知》。

7)编制基准年为2017年。

有关问题说明:

估算不包括特殊地基处理费用,如果有。

其他费用按照工程费用6%计,预备费按照工程费用及其他费用之和的5%计。

估算不含流动资金及建设期贷款利息。

近期建设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编号

工程和费用名称

建筑工程

设备及  工器具

安装工程

其他基  建费用

总值

工程费用

 

 

 

 

 

1

机组投资

1292

31549

3117

1356

37314

2

管网投资

2000

1880

300

90

4270

 

小计

3292

33429

3417

1446

41584

其他费用

 

 

 

1000

1000

预备费

 

 

 

450

450

建设投资合计

3292

33429

3417

2896

43034

占建设投资%

7.65

77.68

7.94

6.73

100

 

 

 

 

 

 

远期建设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编号

工程和费用名称

建筑工程

设备及  工器具

安装工程

其他基  建费用

总值

工程费用

 

 

 

 

 

1

机组投资

1100

30150

2893

1269

35412

2

管网投资

1850

1855

285

82

4072

 

小计

2950

32005

3178

1351

39484

其他费用

 

 

 

820

820

预备费

 

 

 

400

400

建设投资合计

2585

32005

3178

2571

40704

占建设投资%

7.24

78.63

7.81

6.32

100

 

8 环境及社会影响评述

8.1概述

加强环境保护,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对于缓解资源环境对发展的瓶颈制约,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宿马现代产业园区集中过热规划是一项关于宿州市环境治理的大型规划,该规划的实施可有效地防治宿州市空气污染,更是服务民众、造福民众的一项工程,具有很重要的建设意义。

8.2环境现状

8.2.1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宿州市对外公布的2016年宿州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宿州市2016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全市环境质量状况逐步改善,环境质量较好。

1、环境空气

2016年,宿州市城区空气质量指数年均值为99.1,空气质量为良,与2015年持平。全年空气优良天数为229天,优良率为62.6%。污染天数为137天,其中轻度污染91天,中度污染25天,重度污染21天。全市空气质量距国家二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尚有差距(全省15个省辖市仅黄山市满足国家二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主要污染物为颗粒物PM10、PM2.5,全年全市无酸雨。

根据2015年宿州市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统计分析如下:

二氧化硫监测结果全市二氧化硫年均值24微克/立方米,日均值浓度范围为6~112微克/立方米。年均值、日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二氧化氮监测结果全市二氧化氮年均值28微克/立方米,日均值浓度范围为14~80微克/立方米。

可吸入颗粒物监测结果全市PM10年均值为85微克/立方米,日均值浓度范围为24~306微克/立方米。

细颗粒物监测结果全市PM2.5年均值为63微克/立方米,日均值浓度范围为8~342微克/立方米。

酸雨宿州市共设降水采样监测点2个,全年共采集雨水样品68个,酸雨频率0%,与2014年持平。全市无酸雨。具体2015年宿州市降水pH值和酸雨频率监测结果见表8.2-1。

8.2-1    2015年宿州市降水pH值和酸雨频率监测结果

城市

降水量(mm)

样本数(个)

酸雨样本数(个)

酸雨频率%

降水pH值范围

宿州市

582

68

0

0

6.40-7.33

 

  2、地表水

宿州市辖15条主要河流共计11个国控监测断面和17个省控监测断面水质基本稳定。新濉河、新汴河、沱河、浍河等几条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为IV类,满足水环境功能区目标要求。其中,奎河、奎濉河出境水质优于入境水质。小流域县界断面水质常年为V类,或劣V类,主要污染物为COD、氨氮和总磷,尚需加大治理力度。

宿州市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地质水符合地下水Ⅲ类水质标准要求,达标率为100%。

宿州市城区设置2个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点位,分别是一水厂、新水厂,具体监测统计结果见表8.2-2。全年监测结果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Ⅲ类标准要求,达标率为100%。监测指标中氟化物和总硬度相对偏高。由于受地质影响,宿州市地下饮用水氟化物含量偏高,新水厂含量接近Ⅲ水质标准限值。Ⅲ水质标准为1.0毫克/升。

 

8.2-2     2015年宿州市饮用水源地监测结果统计表

监测点位

年用水量(万吨)

总硬度

年均值(mg/L

氟化物

年均值(mg/L

一水厂

340.22

358.6

0.774

新水厂

2608.3

327.0

0.962

合计/均值

3069.52

337.1

0.882

 

3、声环境

2016年宿州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区域环境噪音等效声级均值为52.1 dB(A),2015年下降,符合标准要求;道路交通噪音等效声级为68.3 dB(A),2015年上升3.2分贝,符合标准限值要求;工业、商业等功能区噪声均符合相应功能区标准要求。

8.2.2环境容量现状

本热电联产规划范围内及周围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及重要的政治文化区,无大的居民区。厂址周围大气环境质量较好,有一定的环境容量。

8.2.3分散小锅炉设施情况

本热电联产规划范围内现存多家企业自备燃天然气小锅炉分散供热,根据调查统计约有14台,本规划不对区域现有的分散小锅炉进行替代。

8.3改善环境质量状况途径

实施宿马现代产业园区集中供热规划,是对宿州市大气环境治理的宏观控制及微观运作提供科学的过程和具体的管理依据。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健全环境法规和标准体系,严格执行环境法律法规,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

1、实施城市集中供热

大力推行区域集中供热,以大型燃煤锅炉作为集中供热的主要热源。大型燃煤锅炉从对环境绝对影响的意义上讲,也是一个污染源,但能采用先进的燃烧方式和燃烧设备及脱硫、除尘装置,可提高热能利用率,降低燃料消耗量,减少烟尘的排放量。可以替代数量很多的低效率、高污染的燃煤小锅炉,把大片难以治理的面源污染,缩小为点源污染,且可以通过有效治理减轻污染,使有害物排放浓度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大型区域锅炉集中供热运行热效率高,经济效益好,其供热价格明显低于燃气和电供热价格,能为大多数群众接受。

2、清洁能源的利用

在经济等各方面条件允许时,可根据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天然气的供应条件,推广使用天然气供热、电供热等清洁能源供热方式。同等情况下,天然气供热SO2和烟尘的排放量较燃煤供热减少98%,氮氧化物排放量较燃煤供热减少45%。电能拟用作供热热源时,除考虑价格因素、需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外,尚应根据国家政策和电资源的供求情况经电力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

3、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加快研究并大力发展城市风能、太阳能、地热、污水源等可再生能源在集中供热领域的利用。

4、生物质能的利用 建设城市生活垃圾热电厂和生物质发电厂,提高热能利用率,充分利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以及生物质能源产生的热能供热。

5、提高热能利用率,节约燃料消耗量 燃料的燃烧是大气环境的主要原因,减少燃料消耗量,必然会减少大气的污染程度,主要的措施为:

a、提高锅炉燃烧效率----降低固体不完全燃烧损失和气体不完全燃烧损失,降低排烟热损失和散热损失。

b、提高热源、管网、热力站的热交换和输送效率,实现按需供热,在保证供热质量的前提下减少燃料的消耗量。

c、推进城镇用热商品化,供热社会化的建设。制定实行基本热加和计量热价共同构成的用热价格的时间表。加强热用户主动节能的意识,降低耗热量,节约燃料消耗量,减少由于供热而排向大气中的污染物。

6、采用洁净煤技术,减少有害物的排放量

a、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效率可达到95%以上,锅炉的热效率也达85%以上。但由于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要增加投资、增加运行成本、增加运行管理的难度。因此,一般锅炉单台容量大于64MW、区域供热锅炉房位于城市边缘和锅炉燃烧较差的煤时,可考虑选用循环流化床锅炉。

b、采用锅炉燃用水煤浆技术。燃用水煤浆锅炉的热效率已接近煤粉炉,且环境效益明显,它可以除去大量的灰分和硫分。水煤浆锅炉的受热面磨损比煤粉轻,不需要储煤场。虽然锅炉燃用水煤浆已在工业锅炉及热电锅炉上开始使用,但毕竟还属于较新的技术,需要在工程应用中解决诸如储存、输送及燃烧等技术问题。

c、供热锅炉采用燃用固硫型煤。固硫型煤是降低烟气SO2排放和燃用碎煤多时的锅炉提高效率的一种技术措施。

7、强化节能建筑的建设

加强用热户节能建设的政策力度。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建设符合节能标准的建筑,是供热系统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的重要手段。 

8.4供热规划施工期环境影响及措施评述 

8.4.1施工期环境影响

本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具体影响描述如下:

1)对交通的影响

在建设管网、运送土方、材料的时候,本工程将一定程度上影响道路的正常交通。另外,由于堆土、材料的堆放,使部分路段交通变得拥护和混乱,易造成交通事故。这种影响随着工程的结束而消失。

2)施工扬尘、噪声的影响

1)扬尘的影响

工程施工期间,挖掘的泥土通常堆放在施工现场,短则一天,长则数星期。堆土裸露,旱干风致,以致车辆过往,满天尘土,使大气中悬浮粒物含量增加,影响市容和景观。施工扬尘将使附近的建筑物、植物等蒙上厚厚的尘土,给居住区环境的整洁带来一定麻烦。雨天,由于雨水的冲刷以及车辆辗压,使施工现场变得泥泞不堪,行人步履艰难。

2)噪声的影响

施工期间的噪声主要来自建设时施工机械和建筑材料运输,车辆马达的轰鸣及喇叭的喧闹声。特别是在夜间,施工的噪声将影响邻近居民的工作和休息。若夜间停止施工,或进行严格控制,则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将大大减小。

8.4.2施工期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交通影响的缓解措施

工程建设位于宿州泰盛厂区范围内。建设单位在制订实施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影响正常的道路交通。

2)减少扬尘

工程施工中挖出的泥土堆放,风致扬尘及机械扬尘将导致尘土飞扬,影响附近工厂。为了减少工程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施工中遇到连续的晴好天气又起风的情况下,对弃土表面洒上一些水,防止扬尘。工程承包者应按照弃土处理计划,及时运走弃土,并在装运的过程中不要超载,装土车沿途不洒落,车辆驶出工地前应将轮子的泥土去除干净,防止沿程弃土满地,影响环境整洁,同时施工者应对工地门前的道路环境实行保洁制度,一旦有弃土、建材洒落应及时清扫。

3)施工噪声的控制

工程施工运输车辆喇叭声、发动机声、等造成施工的噪声。为了减少施工对周围的居民的影响,工程在距民舍200米的区域内不允许在晚上十一时至次日上午六时内施工,同时应在施工设备和方法中加以考虑,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对夜间一定要施工又要影响周围居民环境的工地,应对施工机械采取降噪措施,同时也可在工地周围或居民集中的地周围设立临时的声障之类的装置,以保证居民区的环境质量。

4)倡导文明施工

要求施工单位尽可能减少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居民、工厂、学校影响,提倡文明施工做到“爱民工程”组织施工单位、街道及业主联络会议,及时协调解决施工中对环境影响问题。

5)制定弃土处置和运输计划

工程建设单位将会同有关部门,为本工程的弃土制定处置计划,弃土的出路主要用于筑路,小区建设等。分散于各个建设工地的弃土运输计划,将与公路有关部门联系。避免在行车高峰时运输弃土和建筑垃圾。建设单位应与运输部门共同作好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按规定路线运输,按规定地点处置弃土和建筑垃圾,并不定期地检查执行计划情况。

施工中遇到有毒有害废弃物应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与地方环保、卫生部门联系,经他们采取措施处理后才能继续施工。

8.5供热规划实施后环境影响及措施评述

根据宿马现代产业园区现状热负荷的供热分布情况和今后新区的发展要求,综合考虑,马鞍山宿马现代产业园区确定近期配备三台150 t/h(两用一备)高温高压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和一台110 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生物质锅炉;远期再配备三台150 t/h高温高压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

8.5.1规划实施后环境影响

1)有利于区域大气环境改善

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实现集中供热规划后,通过节约标煤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燃烧效率、除尘和脱硫效率,进一步减少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更有利于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

规划实施后与热电分产比较节约标煤量及主要污染物减排量情况见表8.5-1。

表8.5-1  规划实施后与热电分产比较主要污染物减排量  单位:t/a

近期规划

项目

热电联产

热电分产

减少量

标煤年耗量

335246

374590

39344

烟尘

81.27

112.38

31.11

SO2

292.78

299.67

6.89

NOx

588.40

749.18

160.78

远期规划

项目

热电联产

热电分产

减少量

标煤年耗量

693905

771550

77654

烟尘

188.89

231.46

42.57

SO2

579.70

617.24

37.54

NOx

1305.73

1543.10

237.37

 

因此,近期热电联产规划实现后较热电分产相比,锅炉每年可减少标煤使用量39344吨;每年可减少烟尘、SO2NOX的排放量为31.11吨、6.89吨和160.79吨左右;远期热电联产规划实现后较热电分产相比,锅炉每年可减少标煤使用量77654吨;每年可减少烟尘、SO2NOX的排放量为42.57吨、37.54吨和237.37吨左右;热电联产规划的实施对宿马现代产业园以及宿州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十分有利。

2)废水排放影响

集中供热项目建成后废水对水环境影响不大。主厂房的工业用水均循环使用,化学水处理的排水设置中和池中和,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而除尘系统的排水与冲渣水系统一并考虑,设沉淀池,冲灰渣系统用水利用主厂房定期和不定期排水,经中和处理后的化学处理间的排水,沉淀池的排水悬浮物达到排放标准。汽轮机及变压器事故排油,设置密闭排油箱(池)予以吸收。其他含油污水排至油水分离池,做到达标排放,排酸及酸性污水接至中和池中和,锅炉酸洗后的排水接至冲渣沟内或接往化学处理间中和池。生活污水及经过化粪池处理后的污水,排至生活污水下水道,生活污水及生产雨水可采用分流制。

3、固体废物

本规划实施后产生的固体废气物主要为炉渣和粉煤灰,主要用于生产建筑保温材料和空心炉渣砖。本规划项目建成后炉渣、粉煤灰将全部被综合利用,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污染。另外由于国家淘汰实心粘土砖产业政策的落实,炉渣砖等墙体建筑材料越来越被建筑单位看好。锅炉烟气脱硫石膏拟采用做水泥缓冲剂的综合利用方法,生产水泥缓凝剂、建筑制品等。热电联产热源点的灰、渣及脱硫产物全部供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4、噪声

本规划项目产生的噪音源为集中供热锅炉房和热力站;工程采取的各类消声、隔声降噪措施均是成熟可靠的技术,只要严格管理、及时维护,可达到预期的降噪效果。预计昼、夜间厂界各点噪声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要求,不对居民造成影响。

5、节约用地

区域内实现供热规划后,区内将不再建设小型的燃煤锅炉房,只建热力站。由于热力站的占地比同等供热能力的锅炉房要小,又不污染环境;因此,供热规划实施后,不仅能节约用地,而且能改善环境,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8.5.2规划实施后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严格禁止新建分散小燃煤锅炉,加大减排力度。

2)烟尘:燃煤锅炉必须配套布袋除尘器,新建生物质锅炉必须配套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确保除尘效率达到99.9%;燃煤锅炉燃用设计煤种以及生物质锅炉燃烧设计生物质燃料时,烟气中烟尘排放浓度需小于30 mg/m3,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中烟尘排放标准要求。

3)SO2:燃煤锅炉必须配置烟气脱硫装置,脱硫效率应达90%以上、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脱硫介质;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炉内石灰石脱硫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置烟气深度脱硫装置(设计脱硫效率95%)。生物质锅炉必须根据炉型配置炉内脱硫装置或者炉外烟气脱硫装置,脱硫效率应达75%以上、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脱硫介质。燃煤锅炉燃用设计煤种以及生物质锅炉燃烧设计生物质燃料时,烟气中烟尘排放浓度需小于100 mg/m3,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SO2排放标准要求。

4)NOX:目前大容量的锅炉主要采用低氮燃烧方式,但是依然很难达到GB13223-2011 标准燃煤锅炉废气排放浓度小于100 mg/m3排放限值的要求。本次规划,新建锅炉新上脱硝设施后外排废气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中NOX排放标准要求。

5)热电联产排放废水生要为外排冷却水,其中直流冷却水属含热废水,循环冷却水含盐量较高。废水通常有两种处理万式:一种是集中处理,另一种是分类处理。由于热电联产废水的种类很多水质差异很大,计划采用分类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处理方案,处理后废水根据水质达标排放或再回用。

节水措施:为减少废水排放,热电联产规划采用循环冷却系统节水技术、气力除灰和干除渣节水技术、空冷系统节水技术。

废水治理技术:主厂房的工业用水均循环使用,化学水处理的排水设置中和池中和,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而除尘系统的排水与冲渣水系统一并考虑,设沉淀池,冲灰渣系统用水利用主厂房定期和不定期排水,经中和处理后的化学处理间的排水,沉淀池的排水悬浮物达到排放标准。汽轮机及变压器事故排油,设置密闭排油箱(池)予以吸收。其他含油污水排至油水分离池,做到达标排放,排酸及酸性污水接至中和池中和,锅炉酸洗后的排水接至冲渣沟内或接往化学处理间中和池。 生活污水及经过化粪池处理后的污水,排至生活污水下水道,生活污水及生产雨水可采用分流制。

6)热电联产热源点的主要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有:优先选用低噪声设备,在技术协议中对厂家产品的噪声指标提出要求,使之满足噪声的有关标准;汽轮机、发电机、风机、水泵等设备采用隔声罩;风机进出口加装消声器;主要设备如汽轮机、发电机、各类风机、空压机等安装在厂房或车间内;锅炉排气孔装小孔消声器;化学水处理、污水处理、循环水系统的各类水泵采用减振底座;集中控制室采用隔音设计,保护有关生产人员的健康;通风设施进排风口安装消声器。 

(7)热电联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飞灰和炉底渣。绝大部分飞灰经除尘器收集并去除。底灰不可燃,沉降到锅炉底部以炉底渣形式存在。此外,还有脱硫副产物、失效催化剂和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等。

粉煤灰综合利用:随着我国火电建设的不断发展,其主要固体废物粉煤灰的产生量也在迅速增长。在粉煤灰综合利用上,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扶持政策,并且在粉煤灰生产水泥、建材、筑路、回填等方面已有成熟的技术。

脱硫石膏综合利用:锅炉烟气脱硫采用湿式石灰石-石膏法脱硫,拟采用做水泥缓冲剂的综合利用方法。由于电厂烟气脱硫石膏品质较高,不含有害杂质,游离水分在10%左右,因此目前国内对电厂脱硫石膏都加强了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是做水泥缓凝剂、建筑制品,其中建筑制品主要是做纸面石膏板、矿渣石膏板、石膏砌块、石膏空心条、粉刷石膏、纤维石膏等。

(8)热电联产热源点机组的热效率远远高于常规发电机组38%的热效率,高于《清洁生产标准 燃煤电厂(征求意见稿)》中供热机组“总热效率年平均值>45%”的要求。供电标煤耗208.39-231.87 g/kWh,热经济指标较高。

9)热电联产热源点采用热电联产背压机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10)为减少火灾对环境影响,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要求对主要设施设置相应的防火间距,其中:宿淮铁路两侧30米和县道两侧15米范围设置为防火间距。

8.6环境效益评述

1)区域集中供热是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一种有效的积极措施。这是由于集中供热的锅炉房采用的是大容量的锅炉,配套有完善的环保措施及严格、科学的管理,使锅炉的热效率和除尘器的除尘脱硫效率得到提高,进而减少了燃煤量,减少灰渣及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改善了城市的大气环境,减少了城市市区内的汽车运输,降低可城市道路交通负荷。

2)宿马现代产业园区集中供热规划实施后,区内不再建设小型的燃煤锅炉房,只建热力站。由于热力站的占地比同等供热能力的锅炉房要小,又不污染环境,节约的土地可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用地或绿化用地,可有效地改善宿马现代产业园的市容市貌,具有一定的城市景观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3)宿马现代产业园区供热规划的实施使宿马现代产业园区的城市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提高,将禁止新建分散燃煤锅炉,从而有效地减少城市污染物的排放量,提高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环境效益明显。宿马现代产业园采用集中供热系统,不仅能改善投资环境,也能改变人们的居住和工作环境,使人们的健康水平和工作效率有所提高。不仅能提升城市的品位,也能给城市今后的发展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4)供热规划的实施,有效地消减可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了城市总体环境质量。对宿马现代产业园区的工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8.7社会影响分析

1)热电联产使得宿马现代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提高,改善了投资环境、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和工作效率,给宿马现代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会进一步刺激第三产业的繁荣,形成良性循环,为宿马现代产业园和宿州市的发展作出极大的贡献。

2)热电联产作为产业园区不可替代的基础设施,完善的配套可提升园区招商引资水平,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加,为当地老百姓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3)结合区域电力电量情况,本规划的实施,既有利于电网的合理运营,又可提区域的供电可靠性,促进其经济更快发展,同时也有助于缓解安徽省与宿州市的缺电局面。

4)实施热电联产,消除了锅炉分散布置及对企业所造成的压力容器爆炸的安全隐患;区内不再建设小型燃煤锅炉,只建热力站,可以节约用地,节约的土地可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用地或绿化用地,有一定的经济利益和环境效益;同时,对各个用热企业的热供应有稳定的保障,从而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5)本规划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可有效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国策的贯彻实施。同时,保障了地区发展的公共利益,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社会安全、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9 节能评述

当今的煤炭资源形势十分紧张,实行热电联产和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可节约能源,降低煤炭消耗,大大提高热效率,提高供热质量,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1、推广使用清洁二次能源积极开发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源供热等新型能源。

2、大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大力推广高新科技,把节能提到重要位置。

3、调整改善城市供热管网系统,有条件的区域实行多热源联合运行,提高供热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提高热能利用率。

4、推广使用保温隔热和气密性能良好的保温材料,减少热能消耗。

5、新建厂房维护结构要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节能规范要求,采用新标准、新工艺、新材料。

10实现供热规划

10.1组织机构

目前,我国城市热力网管理组织机构的形式,还没有国家或部颁标准可循,可参照目前现有城市集中供热组织管理机构的以下几种模式,结合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实际情况,来确定宿马现代产业园区集中供热的组织机构:

第一种:由热力公司统一管理——宿马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领导下的热力公司,统一管理供热区域内的热电厂、热力网、热网主干线、大中型热力站。

第二种:由热网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在宿马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领导下的热网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区域内热网统一管理,委员会由热源厂(热电厂)、主要热用户和宿马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主管部门组成,定期协商和组织具体管理,执行管理委员会的决议。

第三种:由热电厂自行管理——由热电厂热力科管理热能输送、分配及经营。供热区域较小、热源点较少的热网,大多采用这种热电厂自行管理的模式。

根据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实际情况,建议由宿马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主管,按照市场经济运行方式,建立项目法人,采用由热电厂自行管理,负责管理热源点及热网投资、建设和维修,负责热力的经营和调度。

10.2工程实施

由于热负荷的陆续增长和建设资金需逐步落实,供热专项规划应分期实施。供热管网应与热电厂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运,应考虑发展的时序性、管网建设给城市道路带来的破坏性及对通讯、其余管网的影响,敷设的供热管网应考虑予留远期发展的可能性。

在各期建设开始时编制详细的供热规划,工程分期实施时应考虑近、远期之间的衔接,实现供热基础设施的高效利用。

10.3规划调整

应根据规划分期实施的结果,进行规划的评估与调整,总结实施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并及时吸取供热领域中不断发展、完善的先进技术,对供热规划进行动态调整。

10.4建设资金来源

建设资金来源见下表。

建设资金筹措渠道表

资金性质

主要来源

权益资金

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安排的基础设施投资、投资方自有资金、投资者按国家规定从资本市场上筹集的资金和政策性收费等货币资金及实物、土地使用权等评估作价投入的资产。

债务资金

商业银行贷款、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非金融机构贷款、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国际出口信贷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


 

11结论

未来几年是宿马现代产业园区经济和建设迅速发展时期,供热工程是重要的基础设施,供热质量好坏,直接关系产业园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及投资环境的优劣。因此必须有强有力的措施保证规划的实施。

1、强化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供热规划是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一经批准,既具有法律地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如确需修改的,要报经审批机关审批。

2、编制好实施性热电联产规划。供热专项规划是宏观性和战略性的,为确保规划实施,应编制相应的热电联产规划,分期、分阶段地保证规划实施。

3、多渠道融资,建立多元化的供热投资体制。打破地区和行业界限,允许具有一定实力的经营者以合资、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进入供热市场。政府可直接投资供热项目,建设的供热设施为国有控股经营。

4、立足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供热技术进步。以加快环保、节能、高效供热技术在新改建项目上的应用、推广,带动整个供热行业的技术创新。积极进行多热源联网运行、冷热水联供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进一步提高热网的经济性、稳定性。要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积极推进供热按量计费。

5、积极改革热费收缴制度,使供热事业得以良性循环。

6、合理规划热源及换热站用地、热力管网敷设路线,并尽可能地采用地下敷设以避免占用土地和影响城市景观。

7、继续加快管网改造和分户改造步伐,避免跑、冒、滴、漏现象。

8、在建筑节能方面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办法等,尽可能地节省能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