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87245/201603-00006 信息分类: 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发布机构: 宿州市政务公开网
成文日期: 2016-03-03 发布日期: 2016-03-03 11:45
文  号: 001 性: 有效
生效时间: 2012-01-13 08:29:25 废止时间: 暂无
名  称: 关于宿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政策咨询机关: 暂无 政策咨询电话: 暂无

关于宿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16-03-03 11:45






 

2016120在宿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李励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宿州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新常态、突出抓落实、全力保预期,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一心一意谋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趋好,动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呈现增长较快、转型提速、活力激发、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表1: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预计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2015年计划目标

2015年初步核算

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9%左右

增长8.9%

财政收入

增长9%左右

增长9.8%

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15%左右

增长20%

服务业增加值

增长9.5%左右

增长11.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增长12%左右

增长8.4%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

增长19%左右

增长30.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13%

增长12.7%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9%

增长7.7%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10%左右

增长9.7%

城镇登记失业率

4.5%以内

4.5%以内

节能减排

完成省控目标

完成省控目标

(一)产业体系逐步优化。工业经济量增质升。深入开展“工业首位产业突破年”活动,规上工业企业1169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突破10家。创新载体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宿州云计算产业研究院正式挂牌,科技企业创业服务中心加快建设,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33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2家。工业产品质量提升,新增3件中国驰名商标、25件安徽省著名商标和4件名牌产品。贯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新增战略性新兴企业2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0.6%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桥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有序推进,新增市高新区信息服务业和宿马园区物流业2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设立“徽银—创盈”产业基金和“城镇化1号”基金,新增存贷比达到70%。皖北制药、绿洲森工在主板上市辅导备案,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现代农业建设稳步推进。深入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丰”。持续抓好现代农业“两区”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创新做法再次列入省委一号文件,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175个。农业产业化经营保持较快增长,农产品加工产值920亿元,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516家。

(二)有效投入稳步扩大。185个重点调度项目超额完成建设任务,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增长20%。钱营孜低热值煤发电、科立华化工等项目开工建设。雪龙化纤二期、左右家私等亿元以上项目加快建设,佳力奇碳纤维、澳利安红酒分装、海升果胶二期、泗县秉拓电子等项目竣工投产。重大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德上高速砀山段、宿灵泗快速通道全线通车,郑徐客运专线、京沪高铁宿州东站站房改造及配套工程、宿淮铁路蒿沟站、宿萧砀快速通道和206国道建设加快,民航机场选址通过专家评审,国省干线公路完成投资50.8亿元,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全面完成。新汴河治理、大中型涵闸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加快推进,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计划104.1%。深入谋划“十三五”发展重要政策、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项目储备不断优化。

(三)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积极编制大宿城空间战略发展规划,获批开展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功获批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开展“城乡建设提升年”活动,全市重点工程完成投入183亿元。宿城大外环即将全线贯通,植物公园一期建成开放,中心城区建成区实现“双75”。整合各类要素逐步向县区集中,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实现首位产业产值480亿元,增长25%,县域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达到84%。大力实施“园区项目建设年”活动,各类园区承载能力显著增强,发展活力逐步释放。市经开区获省政府批复加挂宿州现代制鞋产业园牌子,市高新区获批成为省级电子商务产业园,宿马园区食品深加工和电子信息等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主动参与区域合作交流,成功组织承办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城市市长会议、皖北经济发展论坛和第四届中国制鞋产业发展高层论坛。

(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全面清理行政审批前置条件,完善并联审批机制,全市审批权力事项精减56.6%。三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公布运行。全面落实“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新登记注册企业8890户。出台新型城镇化试点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放开城镇落户限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推进PPP模式试点,推出一批示范项目。深入推进“4321”政银担合作机制,实施助保贷分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支持企业利用债券融资,企业融资成本有效降低。持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宿州鞋业学院挂牌成立。开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完成发改物价、卫生计生等机构整合和不动产统一登记等职责整合。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招商引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实际到位内资910亿元,利用外资6.8亿美元。宿州检验检疫局挂牌成立,进出口总额增长17%。

(五)人居生态显著提升。国家园林城市正式公示。新建公园、游园、街头绿地38个,改造提升三角洲、环城河、沱河景观带等21个公园。新建防护林带21条,建成区防护绿地实施率达97%。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持续推进,成功创建8个省级森林城镇、10个省级生态乡镇和59个生态村。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8%。编制湿地保护规划,保护湿地5061.7公顷。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连续十七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第二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市工作进展顺利,土地节约利用率明显提高。实施农村生活垃圾三年治理工程,“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向纵深推进,5座垃圾焚烧发电厂和4座秸秆发电厂建设加快。秸秆禁烧秋季实现“零火点”。

(六)社会民生持续进步。全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84.7%。33项民生工程年度任务圆满完成。惠民实事顺利实施,市政公厕全部免费开放,新投放公共自行车2500辆。新建各类保障房3.38万套,基本建成1.84万套,开工率、基本建成率均居全省前列。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五险”参保180万人次,新农合参合524.8万人,发放城乡低保资金5.5亿元。新建社会办养老机构床位4640张,新增农村敬老院床位1870张。桥区、砀山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新建、改扩建乡镇公办幼儿园125所,完成149所学校标准化建设,宿城一中城南学校建成使用。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深入实施民生水利工程,新解决6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开展城市社区便捷生活服务圈建设,建成11个“四有”标准示范社区。全面落实合法性审查制度,依法治市迈出新步伐。成功组织战时国防动员演练,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双拥共建成效明显。“平安宿州”建设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食品药品监管规范有序,信访秩序稳步向好。物价、计生等各项事业不断进步。深入实施扶贫开发“五个一”重点工程,产业脱贫5000户,基本建成村级光伏电站70个和户用电站9000个,减贫11万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部分经济指标增速出现不同程度回落,稳增长压力不减;市场需求疲软,部分项目落地、建设推进缓慢,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依然较大;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首位产业支撑能力不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够协调;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生态环境趋紧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强化狠抓落实、实干兴宿责任担当,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十分重要。整体来看,我市发展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转向落地实施,鼓励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有序转移,特别是国家正在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将陆续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省委、省政府加快实施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持续加大南北对接力度、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率先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推进淮河流域综合治理和振兴发展等,各类政策叠加效应持续释放。我市已经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潜在增长率高于全省、皖北靠前,蕴含巨大投资空间和消费潜力,长期有效投入效应不断释放,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同时,受结构性周期性因素交织影响,加快发展与转型升级任压力并存。需要采取积极有力政策措施和加快推进改革加以应对。

综合考虑,今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全国、全省、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以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抓手,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增强持续增长动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表2: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预期目标(草案)

指标名称

2016年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

增长9%左右

财政收入

增长9%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15%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11%左右

进出口总额

增长5%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8.5%左右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长10.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3.5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

4.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

7.5‰左右

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量

2.2万套

农村扶贫开发脱贫人口

13.8万人

节能目标(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能源消费增量)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减排目标(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

量、氨氮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

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经济增长按9%安排,为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腾出空间。具体工作中力求更好一些,好中求快、好中求优,以优为本、能快则快,保证开局之年不拖后腿。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

提高工业发展质量效益。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明确具体工程项目和实施责任主体,推动“4105”落地生根。推进贝斯康数据工程实验室等平台建设,力争申报建设第二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实现突破。加快高新区云计算产业园、一灵药业、江淮重工、新能源新材料基地和室内车内环保设备制造等项目建设,谋划推进石墨烯、增材制造和手机制造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制造业升级专项行动,实施100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力争技改投资完成400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80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行动,培育一批名品名企名牌。制定首位产业链招商路线图,修订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大力推进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全市实际到位内资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服务业加快发展工程,新增2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完成城区商业网点规划修编,开工建设苏宁云商项目,加快国购广场等项目建设。全面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加快砀山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试点建设。加快建设一体化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推动传统特色文化产业与创意文化深度融合发展,推进南翔文化商业街、孝文化产业园建设,抓好皇藏峪5A级景区创建,争创4A级景区2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疗卫生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扩大信贷投放,全年新增贷款130亿元。积极引进中信银行等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推动企业上市挂牌,力争主板上市1家,辅导备案2家,新增新三板挂牌5家,实现直接融资60亿元。强化融资担保功能,努力放大担保倍数。探索设立天使基金,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扩大“税融通”等业务规模,大力支持新兴产业和税源型小微企业融资发展。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全力开展全国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创建。实施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工程,确保粮食安全。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新增2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园,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和组织创新。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0个,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达到250个。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机总动力达到870万千瓦。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依托皖神面业、安特食品、东大木业、强英鸭业等重点项目,持续抓好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涵盖流通、生态、休闲等多功能综合性“第六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规模提升行动计划,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100亿元,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600家,实现林业总产值400亿元以上。推动家庭农场金融服务创新试点,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

专栏12016年重点产业项目推进计划

制造业:推进智慧云计算产业园、新宇药业微生物药物生产基地、亿帆药业新型生物药品生产基地、一灵医药、江淮重工大型自走式喷雾机、四方精工自动化青贮压捆机、邓氏智能免耕播种机、宝龙电器年产3000万只智能仪表、宿马专用车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鑫一航氧化铝新材料、赛沃电器、宝德服装加工二期、嘉华服装、联达服饰、雪龙纤维年产6万吨特种棉浆生产线、安特食品谷朊粉、至诚和信年产5万吨速冻食品、吉之宝年产6万吨食品饮料、瑞年健康产业园、科立华农药原药及其制剂改扩建、埇桥区新型建材产业园、萧县陶瓷建材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龙华矿机全自动智能控制防爆电器设备研发生产、中矿三杰矿用节能型带式输送机综合保护控制系统、新田农业机械现代农机研发、红杉生物年产360吨氨基酸、康奈鞋业二期、鑫华纺织、红旗电缆、连星服饰等项目。谋划推进手机产业园、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园、石墨烯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产业基地等项目。

现代服务业:推进苏宁云商广场、宿州交通商贸物流体系、佳达创智物流园二期、皖北保税仓、皖北医药物流园、宿州国安粮食储备仓、百大农产品物流中心三期(冷链物流)、泗县强英鸭业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

现代农业:推进新增1000亿斤粮食规划宿州田间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桥区付湖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西二铺都市绿谷农业观光园、帝元现代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砀山现代农业生态园区、园艺场数字果园创新工程、萧县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葡萄文化产业园、灵璧县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博览园、泗县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区(太空育种生产基地)、大路口山芋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二)着力扩大供给需求,释放改革创新动力

推进供给结构改善。引导支持企业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强甄别清理,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着力降低垄断性中介服务收费、电价、物流费用和税费负担。完善联系帮扶困难企业机制,稳定市场预期。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提高房屋征收货币化补偿比例,更好发挥住房公积金作用,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快房地产去库存。妥善化解地方政府债务,促进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坚决遏制非法集资,注重防控金融风险。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全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推广股权激励政策,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加快科技成果研发和推广应用。大中型工业企业30%建有研发机构。“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占规上企业比重达到2%。继续实施商标品牌和知识产权战略,发明专利授权和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增幅保持全省前列。出台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意见。大力实施就业促进民生工程,支持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8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支持宿州技师学院发展,加快推进安徽省鞋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专业技术和高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到11.5、3.5万人。构建创业创新载体平台。组建5家以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成立1-2家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孵化器。支持众创空间、创客平台和新兴产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依托云计算产业基地,推进世纪互联、鹏博士等基础云,华为云、金山云等平台云和亿赞普、中国网库等应用云建设,加快完善动漫渲染、手机游戏等应用产业链,发展面向产品的在线服务、远程维护等新业态。实施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推进“互联网+”与智能制造等领域融合发展。加快智慧城市试点建设,促进公共基础信息资源整合共享。

继续扩大有效需求。全面落实“四督四保”要求,健全分层次、高频次、常态化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分级分类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300亿元。加大项目谋划和资金争取力度,动态调整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建立完善“大、新、专”和“调转促”项目库,全市重点项目储备总投资超万亿元。全年新开工“大新专”重点项目90个以上、建成25个以上。推动豪晟移动互联网产业园、正新食品、连星服饰、皖商物流园、怀洪新河洼地治理工程、G104泗县段等尽快开工,加快建设国省干线一级公路改造、快速通道、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重大项目,确保郑徐客运专线正式通车,实现宿萧砀快速通道等全线通车,力促左右家私一期、惠电芯片和手机生产、至诚和信食品一期、顺鑫鞋业一期、天然气综合利用工程等项目竣工投产,确保完成退城进园项目建设任务。谋划推进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合青高铁泗县段、宿州民航机场和砀山通用机场等重点项目。利用建设项目资本金专项基金、债券等,拓宽项目多元化融资渠道。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促进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推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加快释放消费新需求。

专栏2:2016年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推进计划

铁路:郑徐客运专线建成通车,推进萧淮联络线、符夹线扩能改造、宿淮铁路蒿沟站、京沪高铁宿州东站改造及配套工程等项目建设,谋划推进徐宿淮阜城际铁路、合肥-青岛高速铁路泗县段。

公路:宿州客运中心站及公交枢纽站一期工程完工、宿州东站综合客运枢纽主体工程完工,开工建设G104(泗县段)一级公路改建、G206符离北至皖苏界段升级改造、宿淮快速通道、S404宿城至皖苏界改建工程(符离大道)等项目。谋划推进宿阜高速公路、徐宿固蚌高速公路。

能源:推进钱营孜2×350MW低热值煤发电工程、200MW光伏电站、4个风电场、5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4座生物质秸秆发电厂、中石油昆仑燃气安徽分公司徐州-宿州长输管网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快国能年产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宿南煤层气、宿州绿能LNG储备库等项目前期工作。

水利: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怀洪新河洼地治理、中小河流治理、中型涵闸除险加固、淮水北调宿州市配水工程、重点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推进实施中心城区道路“白改黑”改造工程、西外环路、人民路北延、宿州汴北污水处理厂一期及配套污水管网、城南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及配套管网、埇桥区循环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宿州市第四水厂及配套管网、苏宁云商广场及市民广场人防工程等项目建设;建成一批海绵城市和地下管廊示范工程。

智慧城市:推进宿州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智慧城市管理平台、智慧地下管网管理系统、智慧交通信息平台、智慧教育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智慧卫生信息平台、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云平台、宿马智慧城市建设工程、桥区智慧社区项目、灵璧县智慧城市建设工程、萧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信息共享平台等项目建设。

合理安排政府投资预算。全年市级政府投资预算安排18.5亿元,增长13.7%,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美好乡村建设、水利、城市创建、扶贫、科技、智慧城市、交通、民营经济等专项。研究改进市级政府投资安排方式,探索采取基金管理等市场化运作模式,发挥撬动社会资本杠杆作用,放大政府投资效应。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坚。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建立最严格的行政审批事项准入制度,防止行政审批事项边减边增。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民营资本以参控股方式参与兼并重组。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动“一址多照”、集群注册,实施市场主体增量工程。开展市县一体化平台建设试点,加快整合建立统一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征集与共享机制,强化信用联动奖惩和信息应用。进一步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网上审批,形成“一站式”网上办事机制,切实提高项目监管水平。全面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持续推进税收制度、政府性债务管理等财税制度改革。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探索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全面落实各项国家级和省级改革试点任务。统筹推进司法、文化、医药卫生等重点领域改革。

(三)着力促进城乡建设,推动统筹协调发展

加强城市工作。贯彻“一个尊重、五个统筹”战略思想,着力提高城市工作水平。落实“一融双新”工程,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强化城市设计,推进“多规合一”,提升城市规划水平。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完善汴河新区、高铁片区、城南片区、城东片区公共服务设施。编制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推进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实施“宽带宿州”战略,扩大无线网络覆盖范围。

加快城乡建设。实施四大类105项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00亿元,主城区力争实现“双80”。优化中心城区建设,完善提升城市路网,新建206国道北段等项目,加快推进人民路北延等项目,完成老南外环路改造提升,实现市区道路互联互通。启动实施市政道路白加黑等设施建设,建设汽车客运中心配套公交枢纽站。加快城镇棚户区、老旧小区和危房改造,以人民路和拂晓大道两侧、道东片区为重点,实施棚户区改造210万平方米。加强县、镇、村规划建设管理。完善县城规划体系,推动县城扩容提质。提升重点乡镇,推进“镇当县建”。继续实施“555”工程,完善基础、配套功能、提升品位、打造特色。实施县乡公路和乡村道路畅通工程,推动农村公路窄路面路段拓宽改造。推进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加快镇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再建4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提升城市品质。深入开展“16城同创”,加快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及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加速推进增绿工程和清水工程,新增提升绿地350万平方米以上、建设绿道30公里以上。支持推动新汴河城区段申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推进实施中水回用配套管网、第四水厂及配套供水管网、汴北垃圾转运站、大外环绿化、迎宾游园提升改造建设工程。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市民素质养成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四)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构建绿色发展体制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严格实施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完善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落实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与新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挂钩制度。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和工业节能技术改造专项行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抓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保护耕地红线,抓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促进低效用地二次开发利用,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提升节约用地水平。推动节水型城市创建,推进重点领域节水改造,加大雨水、再生水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展建筑垃圾处置和资源化再利用试点。建立城乡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培育推广一批示范典型。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建设4座生物质能秸秆发电厂。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大力发展风能、光伏等新能源。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确保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实施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筹备建设应急备用水源工程。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试点。深入推进“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建立“河长制”,推动河道综合治理。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推进桥、萧县采煤沉陷区综合开发利用。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第三方治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查违法排污行为。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

(五)着力优化区域格局,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壮大县域综合实力。坚持以工业强县为主导,大力实施县域经济振兴工程,各县区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新签约落地10个、新开工和技术改造10个、新投产10个。继续深入实施“3111”工程,实现县区首位产业产值550亿元、工业税收18亿元。统筹县域产业布局,制定县域首位产业发展项目目录和实施路线图,鼓励县区发挥优势,错位发展。推进乡镇工业项目向县区开发区集中,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县域经济发展考核体系,不断加大首位产业产值、工业税收、重点项目建设等指标权重,最大限度激发县区发展内生动力。

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实施园区转型升级工程。市经开区同步推进扩区和国家级开发区创建工作。支持推动鞋城申报创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推动市高新区申报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和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宿马园区力争打造全省合作共建示范园区。发展电商产业园、游戏产业园等特色“园中园”。推进泗县海盐工业园、萧县泉山工业园等园区合作共建,加快推进与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园战略合作。深化南北结对合作,加快泗县当涂现代产业园建设,支持县域结对共建园区。严把项目投资强度、容积率、能耗等准入关,推进多层次标准化厂房建设,推动园区绿色集约发展。扩大开发区产城一体化融资试点范围,推进政策性金融支持整区域城镇化建设

拓展发展空间。全面加强区域合作交流。主动融入国家“三大战略”,全方位承接产业转移。广泛参与中原经济区、淮海经济区核心区建设、淮河流域综合治理和振兴发展,强化产业互补和联动发展,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更加注重对外开放。引导有实力的企业采取贸易、投资、工程承包等方式开展对外合作,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宿州海关建成开关,支持企业和园区建设各类保税仓库。推广上海自贸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鼓励企业借助展会平台,扩大出口规模。

(六)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增进民生福祉共享

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健全“123456”扶贫工作格局,大力实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光伏扶贫等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措施。实施专项和行业扶贫,开展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贷款项目。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90个贫困村和13.8万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施第二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公平。启动人文城市建设,提质升级文化惠民工程。扩大市博物馆、市文化艺术中心开放共享。推动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推广全民健身。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完善分级诊疗服务,加快市立医院新区、市妇幼保健院等项目建设,实施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实行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开展“七五”普法规划,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加强国防动员、人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全面推进城镇“四有”标准示范社区和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推动城镇社区信息化建设。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完善预警应急机制,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实现合法性审查制度和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提高决策水平。

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落实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五险”参保185万人次,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300万人以上。全面启用低保信息系统,完善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工作,进一步优化省内医疗保险异地结算,完善工伤医疗费用结算办法。统筹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就业一体化试点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帮扶体系,做好生活无着人员社会救助工作,保障孤儿基本生活。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再解决71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划上圆满句号。新的一年,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依法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下,稳中求进,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

 

 

 

 

 

 

 

 

 

 

 

 

 

 

 

 

 

宿州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秘书处          2016年1月17日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