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87464/09760-00760 信息分类: 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发布机构: 宿州市发展改革委
成文日期: 2014-09-01 发布日期: 2014-09-01 10:52
文  号: 性: 有效
生效时间: 2012-01-13 08:29:25 废止时间: 暂无
名  称: 关于宿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政策咨询机关: 暂无 政策咨询电话: 暂无

关于宿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14-09-01 10:52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宿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计划草案提请市第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2年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认真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各项部署,坚定信心,主动作为,扎实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

(一)着力扩张经济总量,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10亿元,增长12.5%;财政收入连跨两个十亿元台阶,达到83亿元,增长2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0亿元,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48亿元,增长18%左右;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78元,均增长1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目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5‰以内。

(二)着力加大有效投入,发展后劲进一步夯实

项目推进机制日趋完善。在资金、土地等要素趋紧的形势下,全面开展“园区和城乡建设突破年”活动,促进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607个,累计争取中央资金10.36亿元。省“861”计划项目完成投资17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45%。按照梯度式、动态性储备库要求,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库“5161”工程,全年新开工项目350个。依托大产业、大园区分类推进全市129个重点项目,坚持周调度制度,全年完成投资150亿元以上,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进度加快,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重大工业项目取得突破。全市工业投资完成350亿元,增长2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58%。国电热电联产、海螺水泥、惠丰电源等项目建成投产,官山、符离风电项目开工建设,冠军陶瓷、金黄庄煤矿、祁南二矿等项目进度加快,钱营孜2×350MW低热值煤发电、国电泗县2×30MW生物质发电、宿州润恒100MW光伏发电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加快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和城镇电网建设,220千伏埇桥开关站至灵璧、110千伏萧县大屯、砀山城西等输变电工程建成运营,220千伏曹村、110千伏宿城中心等输变电工程开工建设。

交通城建基础设施快速推进。积极完善区域交通体系,宿淮铁路、徐明高速、济祁高速、泗许高速二期等重大交通项目进度加快,郑徐客运专线开工建设,宿州民航机场项目启动前期工作。加快实施城市道路改扩建,洪河路高铁快速通道、淮河路跨铁路立交桥建成通车,宿城大外环、洪河路新汴河大桥等工程进展顺利。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残疾人康复中心、市老年公寓竣工使用,市文化艺术中心、体育馆、城区清水工程、汴北水厂、城南污水处理厂二期、城区污水管网加快实施。新开工保障性住房2.6万套,竣工1.05万套。

农田水利项目加快实施。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完善涉农基础设施。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三年提升工程,开工肖濉新河符离闸、浍河祁县闸两座大型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新汴河灌区、洼地治理、中小河流治理、病险小水库除险加固等年度工作任务。新汴河治理项目获得国家审批,累计下达投资计划4.15亿元,淮北调水工程进入实施阶段,怀洪新河洼地治理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实施省级以上土地整理项目17个,预计新增耕地1.28万亩。加快推进68.6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三)着力推进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深入开展

工业经济质量提升。深入实施“7233”工程,不断扩张工业总量,调优发展质量。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5户,达到880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8亿元,增长18%左右。亿元工业企业达到220户,其中华电宿州电厂、百丽鞋业、中元化工等13户企业产值超10亿元。积极培育轻纺鞋服首位产业,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挂牌成立,康奈、东艺、邦尔福鞋材、仁和皮革等9户企业投入生产,制鞋产业初具规模;纺织服装产业城七匹狼、宝德服饰等企业即将投入试生产;家居产业园左右家私、兴利家具等项目落户宿州。

现代农业稳步推进。继续实施“181”转型倍增计划,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600亿元。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共计329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超3500家,带动农户100万户。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预计产量达90亿斤。大力推进畜牧业规模化养殖,规模化养殖场达412个,规模养殖比重达61%,提高5个百分点。

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不断加大商贸物流业投入,合百大农产品物流中心、中豪钢材大市场、意邦家居、卓耕鞋帽城等一批专业市场竣工投入营业,首钢三角洲饭店主体工程封顶,宿州国际大酒店投入使用,电信“3G”及无线城市建设、光网城市等信息化项目全面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95亿元,增长35%以上。金融业发展态势良好,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016亿元,增长19.3%;各项贷款余额达到461亿元,增长21.7%;市建投公司20亿元企业债券报国家发改委待批。旅游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总收入55亿元。

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培育加快。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调度和扶持力度,全年实现产值38亿元,增长25%。开发区大盘压力容器、湛蓝光电等项目建成投产,高新技术开发区智慧云计算、呼叫中心、中卡通产业园、科技企业孵化中心等项目进度加快。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品26项,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首超百亿,增长25%。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安徽首文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获准建设院士工作站。

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深入推进。强化目标管理与责任落实,量化分解各项任务,健全节能减排预警和督查制度,顺利完成省下达节能减排目标。开展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工作,100%执行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做好重点行业和企业管理,切实控制污染物和碳排放量。市、县两级节能评估与审查工作步入正轨,节能专家库累计入库专家125人。加强对源头入河企业监管,深化工业污染防治,2个国控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岱河、利民河、小黄河水质有所好转。巩固荒山荒地造林、退耕还林成果,全年完成营造林10.7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7.9%。

(四)着力扩大改革开放,承接转移成效显著

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完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激励机制和补偿机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正式启动。金融生态持续改善,淮海村镇银行、灵璧本富村镇银行相继开业,强化皖北药业等企业上市辅导。正式组建交通、工业、教育等多家投资公司,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和园区建设工作。直接融资工作取得较大突破,成功发行中期债券13亿元和中期票据19亿元。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各项工作深入推进。积极稳妥地开展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工作。

着力抓好招商引资。准确把握产业转移趋势,组织开展“千商进宿”和招商周活动,坚持领导带头招商,全年招商到位资金700亿元。产业承接亮点纷呈,围绕全市各开发区、宿马现代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化工产业园等园区,成功引入中科院云计算、大成植物秸秆醇、三宝配重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鸿星尔克鞋服、科威电子手机生产、鑫华国通手机生产基地、国口酒业宿州白酒生产、萧县正民电动车、品青淀粉果糖等重点项目。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着力加大对外引资力度,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6亿美元,同比增长30%以上,灵璧、萧县、泗县、埇桥等县区实现翻番。对外贸易实现新突破,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亿美元,同比增长80%以上,海关宿州工作组、国检宿州筹备处已正常开展业务。深入谋划“三化”协调发展思路,申报一批跨区域跨流域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全市成功纳入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宿州发展上升到国家级战略层面。

推进园区转型发展。坚持产城一体融合发展,加快各级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综合配套功能。推进开发区转型发展,开展节约集约土地利用评价,加速主导产业集聚。萧县、灵璧经济开发区扩区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市经济开发区全面启动扩区和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工作。宿马现代产业园区东西部路网8条道路具备通车条件,8万平米公租房、企业科创服务中心建设加快。22个新型乡村工业园入驻企业达342户,完成产值90亿元。探索“飞地”经济,加快推进萧县瓯海工业园、泗县海盐工业园等新一批县域合作共建园区。

(五)着力优化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文化事业发展加快。广泛开展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最美孕妇、全国优秀教师等先进典型。市文化艺术中心主体工程封顶,民间艺术馆对外开放。重点打造《母亲的嘱托》、《金唢呐》等戏曲精品,出版发行《宿州民间文学》,以文化为媒全面推介宿州。积极推进中卡通产业园、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培育我市特色文化产业。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市体育馆加快建设,国际网球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开放使用,成功举办国际女子职业网球巡回赛。

教育事业进一步加强。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52所。加强中小学布局调整,推进义务教育151所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固重建校舍15.96万平方米。建成600个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积极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城市入学问题。中职教育实力加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达到6所,省重点实训基地10个,2012年中职招生3.7万人。启动建设教育园区,逸夫师范新校区正式开工。

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力度,市中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砀山县人民医院综合楼主体完工,市开发区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萧县和灵璧人民医院等项目进度加快,市立医院新院区开工建设。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埇桥南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批国家级示范。皖北煤电总医院、中煤矿建总医院等15家医疗机构纳入属地管理,宿州卫校获省政府批准筹建皖北卫生职业学院。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7.6%。

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开展“就业和人才服务提升年”系列活动,全年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6.3万人。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市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169.8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实现100%覆盖。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308万人,埇桥区人社局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单位。

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全市33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53.3亿元。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等13项补助类项目按时序完成全年任务。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超额完成任务,社会(儿童)福利中心、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15项工程类项目基本完工。农民工技能培训、新型农民培训超额完成全年培训任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4项保险报销类项目累计投入资金23.84亿元。

2012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呈现平稳较快发展态势,计划执行符合稳中求进的发展基调,符合宏观调控方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得到检验。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市发展中存在的困难:二、三产占比低的问题依然突出,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土地、资金、环境等要素约束加大,项目建设门槛抬高;财政保障能力不强,公共服务体系亟须完善。

二、201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和预期目标

201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安排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于全市加快转型、加速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一段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从世界范围看,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放缓,外需增长面临不少制约因素。国内看,内需增长压力增大,经济运行筑底企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对此,要做好应对长期复杂形势的准备。

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对我国未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做出了重大部署,为各地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综观未来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形势,我市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转型发展的关键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市较长时期内加快发展的政策基础较为牢固,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各类生产要素向中西部地区加快流动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全面实施,省里推进皖北加快发展,必将为我市带来新一轮政策叠加机遇。

同时,多年来高强度的投入和战略平台搭建,我市自身发展后劲仍在不断增强。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全市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积聚了加快发展的巨大势能。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以产城一体与合作共建为理念的园区平台建设不断加快,承载产业转移能力进一步提高。区域交通中心大框架日臻完备,区位优势不断升值,承接和辐射能力逐年增强。

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

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左右;

节能和减排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增长15%以上;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以内。

三、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全面提高产业竞争力

实施工业扩张战略。把加快工业化作为首要任务,着力打造轻纺鞋服产业加速发展为特色、传统产业高端发展为支撑、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亮点的新型工业体系。加快金黄庄煤矿、祁南二矿、冠军建材、永通林浆纸一体化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进度,确保海螺水泥二期建成投产。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技改和扶持力度,加快完善制鞋、纺织服装、家居、照明灯饰、食品、陶瓷建材、化工医药等制造业产业链,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积极扶持湛蓝光电、首文软磁、惠丰电源等企业,开工建设深圳光电产业园、瑞年健康产业园等项目,以点带面,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0%。

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快发展金融、科技和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抓好智慧云计算、呼叫中心等一批较为成熟的项目。改造提升现代物流业,建设专业批发市场,培育物流企业集团,依托支柱产业谋划物流园区和重点项目。注重发展商贸服务业,加快推进大润发、沃尔玛、红星美凯龙等一批商贸项目,培育仓储超市、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业态。大力发展家政、养老、健身等生活性服务业,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需求。突出抓好旅游业发展,加快灵璧钟馗文化园、泗县石龙湖湿地公园等项目建设,推进首钢三角洲饭店、宿州国际大酒店等一批五星级酒店申报和评级工作,积极打造皇藏峪5A级景区以及市博物馆、灵璧奇石文化园等4A级景区。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村改革实验区两个主体,全力推进农产品基地和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力争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800亿元。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打造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不断提升农业科技贡献率。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集约化发展,着力提高规模化养殖比重、适度规模经营比重、高效设施农业比重和高标准农田比重。

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把项目工作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加快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全力谋划,超前研究,主动对接国家、省投资政策和产业规划,积极向上争取重大项目布局及资金支持。大力完善“5161”工程项目库建设,动态储备全市重点项目,保持规模万亿以上。争取列入省“861”行动计划项目280个,年度投资180亿元。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制定的项目推进措施,安排2013年市级重点项目,按时调度推进,解决存在问题,年终进行考核,促进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二)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提升集聚辐射能力

优化城区发展布局。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投入、高标准建设,强化市区一体、联动发展,加快大宿城建设。以产城一体建设为重点,优化空间结构,加快完善以商贸、金融等服务业为特色的中心老城区;打造以文化旅游、生态、家居、文化创意、高新技术产业为特色的汴北新城区;打造以制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商贸物流业为特色的南部新城区;打造以纺织服装产业、中职以上教育为特色的城东新城区;加快建设以商贸物流、机械电子、食品工业为特色的高铁新城区。

加快城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大外环、洪河路新汴河大桥等重点工程,加快人民路、港口路北延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扩大宿城规模。提升中心城市品位,沿水、沿路集中开发绿地和景观带,着力打造人文风貌城、亲水生态城、绿色园林城。积极推进市体育馆、国际网球中心、文化艺术中心、汴北水厂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城市公交、客运场站及停车场地建设,加强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加快旧城改造,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完善城市供热管网,提高市区污水管网覆盖率。

强化园区平台建设。推进园区产城一体融合发展,制定社会保障、户籍改革、子女教育等配套政策,完善商住、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加快打造产业新区、人居新城。编制发展规划,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加快推进开发区扩区工作,力争县区扩区面积25平方公里。明确园区主导产业,强化招大引强,加速产业集群建设。引导标准化厂房和企业孵化中心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小微型企业。深入探索园区合作共建模式,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加快建设一批共建园区。

(三)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推进县城和特色镇发展。加快四个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集中推进县域生态大道、城市水系、城市广场、星级酒店、城市规划展示馆等重点工程建设。按照小城市标准推动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建设,逐步建成一批外连市场、内带乡村、特色鲜明的县域区域中心。加强农村公路和场站建设养护管理,实施县乡公路升级改造150公里和危桥加固改造169座。推进实施206国道、310国道、303省道等7条国省干线升级为一级公路。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加速工业化、城镇化为核心,以承接产业转移为抓手,加速构建县域经济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依托县域比较优势、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链条,积极培育县域首位产业,壮大经济实力和财政实力。大力发展新型乡村工业,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深入开展土地整治整村推进,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引导各类涉农资金和项目集中配套,执行国家新的扶贫标准,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

集中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宿淮铁路、徐明高速、泗许高速二期、济祁高速、郑徐客运专线等重大项目,力争开工高铁站至灵璧和泗城快速通道、符夹线扩能改造、淮北萧县铁路联络线等项目,谋划和推进徐州宿州阜阳淮滨高速、宿州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加大电网建设与改造力度,加快宿州风电、润恒光伏发电、骑路孙煤矿等项目建设,推进宿州钱营孜低热值煤发电、华电二期、大唐煤电等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农田水利三年提升计划,推进新汴河治理、中小河流治理、淮北调水、怀洪新河洼地治理等农林水基础设施项目。

(四)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全力激发发展活力

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强化区域合作,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规划颁布实施契机,制定配套政策和实施方案,加快探索“三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紧盯行业龙头企业,深化领导带头招商,强化行业协会招商、产业链式招商、专业园区招商,力争到位内资突破1000亿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围绕支柱产业,发展配套服务型、资源加工型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大对进出口企业、基地和集群的扶持力度,加快海关、国检设立报批步伐,推进东艺鞋业保税仓库试点工作,促进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力争进出口总额突破4.6亿美元。

深入推进体制改革。进一步巩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果,完成年度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任务。全力推进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有序推进土地整治和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完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引进和培育各类金融机构,加快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大力发展新兴金融业态和金融产品。支持以企业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培育产业发展基金进行间接融资。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工作。

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深入实施创新发展与人才强市战略,围绕全市主导产业、首位产业、现代农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投入,集中突破,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充分利用首文软磁、鑫丰碳纤维等创新性企业资源,强化政策引导,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宿州自主品牌的开发,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培育更多的创新型企业,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加大科技宣传和推广力度,增强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意识。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生态强市

着力建设低碳城市。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推进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加快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发展。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种植基地,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健康的种养生产方式。深入实施节能减排,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计工作,严格环境保护制度和准入标准,大力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围绕造林绿化、宿城万亩森林长廊、县城生态防护林带、苗木生产基地四大工程建设,安排14.6万亩植树造林任务,加快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深入推进绿化大行动,主城区新增绿化面积300万平方米,打造城市优美环境。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总体目标,扎实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完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体系,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强化扬尘、工业废气等污染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倡导节约资源的理念,努力培育有利于节约资源的产业结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重点推进能源、水、土地节约利用,加强煤炭、灰岩等矿产资源勘查、保护与合理开发,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发展循环经济,积极规划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园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将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和推进兴宿富民的首要任务,突出农村居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等群体的增收,拓宽创业、投资、社保和帮扶等增收渠道。实施就业创业工程,把促进就业放在优先位置,努力增加就业岗位。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全市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城乡社会医疗保险覆盖率,稳定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加快建立养老服务体系,加强老年人精神生活关爱。提升人口服务管理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流动人口服务。保障妇女、未成年、残疾人权益,积极发展慈善事业。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推进力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着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教育园区建设,加快建设一批省级以上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办好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院、卫生职业学院。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快推进市立医院新院区等重点项目,力争市中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砀山县人民医院建成使用。统筹抓好重大传染病防控、妇女儿童保健等各项卫生工作,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继承和弘扬优秀地方文化,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灵璧奇石、萧县书画、泗州戏曲、砀山唢呐、埇桥马戏等五大文化产业,着力打造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集群,推进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产业强市迈进。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强小街小巷治理和交通环境治理,努力把宿城建成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秩序井然、文明祥和的现代化城市。

各位代表,做好201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非常繁重,意义十分重大。让我们在中共宿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抢抓机遇,扎实工作,奋力推进宿州发展新跨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