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市直幼儿园 > 校园安全 > 安全管理

市直幼儿园大型活动管理制度

来源:市直幼儿园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25-07-15 11:27 编辑:市直幼儿园

一、总则

1. 目的:规范幼儿园大型活动组织与管理,保障师幼、家长及参与人员安全,确保活动有序开展,防范各类安全事故与突发风险,维护幼儿园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幼儿园举办或参与的所有大型活动,包括亲子运动会、文艺汇演、节日庆典、毕业典礼、户外远足、社会实践、专家讲座等参与人数较多、影响范围较广的活动。

二、活动筹备管理

(一)活动审批

1. 方案申报:活动主办部门需提前15 天制定详细活动方案,内容包括活动主题、目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流程安排、安全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等,提交幼儿园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审批。

2. 分级审核:一般性园内活动由分管副园长审核;涉及校外场地、合作单位或大规模人员聚集的活动,需经园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二)安全风险评估

1. 风险排查:组织安全、后勤、教师等相关人员对活动场地(室内外)、设施设备、交通路线(如涉及外出)、人员聚集密度等进行实地勘察,识别潜在风险点,如场地防滑性、消防通道畅通性、电器设备安全性等。

2. 风险等级判定:根据风险发生概率及危害程度,将活动风险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针对高风险活动需制定专项安全管控措施,如增加安保人员、配备急救设备等。

(三)人员与物资准备

1. 人员分工:成立活动组织小组,明确各岗位职责,包括总协调、安全保障、医疗救护、后勤服务、通讯联络、家长接待等,确保责任到人。活动现场教师与幼儿比例不低于1:10,特殊环节需增加看护人员。

2. 物资筹备:准备活动所需物资,如舞台设备、音响器材、急救箱、消防器材、饮用水等,并提前进行调试与检查,确保正常使用。涉及食品的活动,严格把控采购、加工、留样等环节,保障食品安全。

(四)家校沟通

1. 信息通知:活动前3 - 5天通过书面通知、家长群公告等形式向家长告知活动详情、安全注意事项及家长需配合的工作(如着装要求、接送时间等),确保家长知晓并确认参与。

2. 健康排查:要求家长如实填写幼儿健康状况信息,对身体不适或特殊体质幼儿进行评估,必要时建议不参与活动或安排专人陪护。

三、活动实施管理

(一)现场安全管控

1. 入场与离场管理:设置专人负责人员入场引导,控制人流量,避免拥挤踩踏;活动结束后,分批次、分区域组织有序离场,教师与家长做好交接,确保幼儿不遗漏。

2. 活动过程监管:安全保障人员全程巡查活动现场,重点关注舞台、游戏区、出入口等关键区域;教师密切观察幼儿状态,及时制止危险行为,如攀爬高处、追逐打闹等。

(二)应急处置

1. 突发事件响应:若发生意外伤害、火灾、踩踏、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医疗救护组第一时间对伤员进行救治,通讯联络组向上级部门、家长通报情况,其他小组配合维持秩序、疏散人员。

2. 特殊情况处理:遇恶劣天气(如暴雨、大风)或不可抗力因素,活动组织小组需迅速做出暂停或取消活动的决策,并通过广播、微信群等渠道及时告知所有人员,妥善安排后续事宜。

四、活动后管理

总结与反馈

1. 活动结束后3日内,组织相关人员召开总结会议,分析活动亮点与不足,重点总结安全管理经验与存在问题,形成书面报告。

2. 家长反馈收集: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收集家长对活动的意见与建议,作为改进后续活动的参考依据。

五、责任与监督

1. 安全责任制:实行活动安全“谁主办、谁负责”原则,活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与幼儿园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与义务。

2. 监督检查:幼儿园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对大型活动筹备、实施、总结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对未落实安全措施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活动,责令立即整改;因失职导致安全事故的,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