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条大型人工运河
从1949年至1966年,宿县专区平均每三年一次遭受洪涝灾害,导致严重粮食减产和耕地损失。为根治水患,国务院决定按排涝“五年一遇”、防洪“二十年一遇”标准兴建新汴河。1966年10月29日,宿县地区新汴河工程指挥部成立并正式办公。新汴河工程以引洪为主、除害兴利,流经宿县、灵璧县、泗县和江苏省泗洪县等4县,全长135.8公里,宿县地区境内长127.1公里。主干从宿州市戚岭子截引沱河,向东至祁家北汇老濉河引河,至宿县蒿沟借道北沱河,抵芦湾折向东南,于灵璧县沿界洪新河向东,于岳河口西进入泗县,过徐家岗入江苏泗洪县,再折向东南汇入洪泽湖溧河洼。宿县专区先后动员民工近百万人,历时四年,1970年5月竣工。共做土方9260万立方米,工程总投资 8220多万元,为建国后宿县专区历史上最大的水利骨干工程,可防20年一遇的洪水。作为新中国首条大型人工运河,新汴河工程包括水利枢纽、桥梁、涵洞,显著提升排洪排涝能力,流域受益农田达1500万亩,其中宿州70%农田受益,长期困扰宿县专区的洪涝灾害得到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