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宿州市美国白蛾飞防工作完成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单位:宿州市政府新闻办 发布时间:2025-10-22 19:04
2025年宿州市美国白蛾飞防工作完成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德诚,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站长李凤王

参会媒体:拂晓报|宿州广播电视台|人民数字|中安在线|宿州发布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2日

发布地点:宿州市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宿州市政府新闻办

发布摘要:介绍2025年宿州市美国白蛾飞防工作完成情况

发布会详情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欢迎出席2025年宿州市美国白蛾飞防工作完成情况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宿州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德诚先生,宿州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站长李凤王先生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郭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郭德诚:

2025年以来,宿州市林业局聚焦美国白蛾及舟蛾类杨树食叶害虫防控核心任务,紧扣虫情发生关键节点,以“飞机施药防治为主、地面综合防控为辅”为总策略,统筹推进监测预警、分类施策、联防联治等工作,截至目前,美国白蛾实现轻度以下发生,疫情持续可控,舟蛾类食叶害虫“有虫不成灾”,有力保障了全市森林资源与生态安全。

一、虫情发生动态

(一)上半年整体情况。全市1区4县共98个乡镇出现疫情,呈零星分布态势。通过设置126个诱捕灯(器)监测,累计诱捕美国白蛾成虫150头,其中越冬代成虫占比96.7%(145头),第一代成虫仅诱捕5头。经“飞防+地防”综合治理后,虫口基数大幅下降,全市发生面积12.51万亩(均为轻度发生),较去年同期减少3.32万亩。

(二)第二代专项普查结果。7月中旬至8月下旬,全市开展第二代幼虫网幕期普查,覆盖杨树、栾树等乔木,苹果、梨等经济林,白蜡、小叶冬青等灌木及部分农作物,重点排查自然村、木材集散地、交通沿线等人员活动频繁区域。此次普查共出动人力748人次、车辆353台次,投入经费21.08万元,调查面积244.29万亩、树木6272.02万株,摸清核心数据。

1.发生范围。4县1区86个乡镇涉疫,萧县、泗县、灵璧县所有乡镇均有疫情(含低虫口区),埇桥区23个乡镇(街道)涉疫,砀山县无疫情。

2.发生程度。第二代发生面积5.45万亩(新增3.4万亩),均为轻度发生,无中重度疫情,低虫口分布面积8.61万亩,虫情持续可控。

二、防治完成情况

根据省下达我市2025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绩效任务,我市坚持以飞机防治措施为主导,地面绿色防治措施为辅助,实施联防联治、综合治理,有效控制美国白蛾等林业有害疫情,目前全市已经完成防治任务224.32万亩次,占省下达绩效任务185.2万亩次的121.12%。

(一)飞防高效完成。截至目前,砀山县、萧县、埇桥区、灵璧县、泗县及市直全部完成飞防作业,具体任务及完成情况如下:砀山县10万亩、萧县54.8万亩、埇桥区8万亩、灵璧县34万亩、泗县15.78万亩、市直4.5万亩。

(二)地防扎实推进。全市完成完成地防综合绩效任务97.24万亩次,占任务57.5万亩的169.11%。具体为:砀山县完成16.09万亩,占任务10万亩的160.9%;萧县完成15.84万亩,占任务10.2万亩的155.29%;埇桥区完成27.24万亩,占任务14万亩的194.57%;灵璧县完成17.5万亩,占任务11.1万亩的157.66%;泗县完成14.68万亩,占任务12万亩的122.33%;市直完成5.89万亩。

三、主要工作举措

(一)提前部署,压实责任。年初印发《宿州市2025年度美国白蛾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将防治绩效目标分解至各县区;在普查防治关键期印发《关于做好美国白蛾越冬代成虫监测预报工作的通知》《关于扎实开展美国白蛾防治工作的提示函》等文件,明确责任分工与操作规范,确保防控工作有序推进。

(二)网格监测,精准预警。构建“测报灯+诱捕器”监测网络,全市设置虫情测报灯84台、信息素(性)诱捕器42套,安排专人定时观测、清查、上报数据,精准掌握成虫羽化动态,及时发布虫情预报,为幼虫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三)分类施策,立体防控。坚持“主防第一代,查防二、三代”策略:第一代幼虫期整合飞防、地面物理防治、黑光灯诱杀、释放周氏啮小蜂(生物天敌)等措施,开展空地综合防治;第二代针对舟蛾类害虫,组织埇桥区、灵璧县及市林业局同步开展飞防与地防,实现“一防多虫”。

(四)联防联治,规避风险。加强与省内外毗邻区域的信息共享与技术交流,主动发送飞防协调函,掌握毗邻地区虫情、防治及特种养殖情况,科学规划飞防路线与避让区域,避免次生灾害,提升整体防控效果。

(五)广泛宣传,提升能力。通过网络、报纸、微信公众号及宣传日活动,普及美国白蛾防治技术与飞防公告;开展防控技术宣讲活动,针对专业队、查防员开展实操培训,既提升一线人员业务能力,也提高公众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知晓率,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强化监测预警。持续做好第三代美国白蛾及舟蛾类食叶害虫监测,精准掌握虫情动态,为后续防治提供依据。

(二)深化普查排查。加大与外省毗邻区域的普查力度,做到“早发现、早除治”,严防疫情扩散。

(三)跟踪防治成效。开展美国白蛾年终防效调查,同时关注舟蛾类害虫危害情况,严防负面舆情发生,坚决守住森林生态安全底线,为全市林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主持人:下面是答问环节,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就您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也请记者朋友在提问时先通报所在的新闻单位。


人民数字记者:请问为何要开展飞机防治(飞机防治的背景和重要性)?

李凤王:美国白蛾是国际Ⅰ类检疫性有害生物,具有危害植物种类广、适生能力强、繁殖力高、容易爆发成灾等特点,2012年我市发现后疫情快速扩散,2014年在部分区域成灾,引起社会反响。地面防治存在杨树等林木高大、一些山区地形限制、传统防治工具受限等情况,而飞机施药防治作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在山东、北京多地应用效果好,我市2014年全省率先引进,2018年起探索建立起以飞防为主、地面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有效控制虫害。


拂晓报记者:请问飞机防治有哪些优点?

李凤王:一是飞防速度快、效率高、持续效果好,在短时间内能迅速降低虫口密度,单日单机可防1万-10万亩,每亩成本6-10元,地面防治每亩地至少要花费40元钱左右;二是可有效解决因树木高大、防治设备落后、防治力量不足、防治效率低等难题;三是对环境友好,主要采用无公害的仿生药剂,具有高效低毒、对人畜禽安全,每亩用药40-50克,仅为传统用量1/4,对环境保护来讲有着优势。


宿州广播电视台:请问飞防后预期效果如何?

李凤王:一是虫口密度显著降低,飞防区域内美国白蛾有虫株率控制在2%以下。二是树木叶片得到有效保护,全年叶片保存率不低于85%,不会出现因虫害导致的连片叶片脱落现象,同时飞防时由于加入了尿素作为沉降剂,客观上对林木起到叶面喷肥的作用。三是消除扰民隐患,飞防后可以有效控制虫口基数,不会发生美国白蛾幼虫爬入居民家中、在墙壁上结网等情况,保障群众正常生活。


主持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谢谢发布人。希望广大媒体朋友积极关注,广泛开展宣传报道。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